APP下载

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永济市虞乡镇为例

2018-02-13王晓婷

乡村科技 2018年34期
关键词:永济市生态农业乡镇

王晓婷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山西 运城 044000)

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山西省运城市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018年4月12日,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在全市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万人计划”示范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部署要求,做好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公共服务”五大建设任务,展开脱贫攻坚工作,严肃整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笔者对永济市虞乡镇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提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1 永济市虞乡镇生态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及优势

虞乡镇位于永济市东南方,南靠中条山,北邻运城盆地大平原,东与运城、解州关帝庙接壤,西与爱情圣地普救寺相连,东西跨度14 km,南北跨度12 km,耕地面积4 200 hm2,运蒲二级旅游公路、南同蒲铁路贯通东西,生态大农业产业体系趋于优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等优势给当地生态农业注入活力,目前虞乡镇建成了东杏、西柿两大林果地,同时还有以洗马村为中心的大棚蔬菜、拱棚西瓜生产基地等,逐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产业链条。

1.1 乡村产业发展兴旺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虞乡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狠抓产业发展,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原则,创建了拱棚西瓜、西红柿基地、柿子基地和产业扶贫基地等各具特色的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把产业兴旺落到实处。

1.2 生态宜居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居的生态家园是农民群众迫切的愿望。虞乡镇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交通和旅游环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石佛寺村位于中条山脚下,共5个居民小组、632人、188户,耕地面积70 hm2,距离运蒲旅游路约1 km。本村利用交通优势,依托柳隐山旅游风景区完善基础设施。目前该村全程为水泥硬化道路,环境绿化优美,生态宜居。

1.3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凡谷农业致力于用技术和管理改善产业链,提升西红柿产业上、下游各环节效益,改进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按照“三区、二心、一平台、多园”思路,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实现园区生态循环,其中包括高效安全生产区、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冷链物流仓储区、集约化育苗区、生态观光体验区和科技集成展示区,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优秀榜样。

1.4 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力结合

绿风园林苗木花卉基地建设项目是虞乡镇推进生态立镇、加快调产步伐、打赢脱贫攻坚的重点项目,目前已流转土地428.2 hm2,种植苗木100余种,800余万株,完成投资1.5亿元。通过务工带动、土地流转、金融扶贫等措施,虞乡镇带动50余名贫困人口到基地进行务工,为32户、110余名贫困人口进行流转土地,人年均增加1 000元,并且每年为30户贫困户分红4 000元。

2 永济市虞乡镇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

虽然虞乡镇部分产业项目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跟进,如凡谷农业与预期生态观光体验目标还有差距;同时,受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影响,虞乡镇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延长产业链、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仍是难题,发展乡村旅游与预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2.2 资金、土地对现代农业发展有所制约

农业规模化园区建设具有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等特点,需要政府和资金支持。目前虞乡镇土地流转信息还不够畅通,跨区域土地供给与需求不能及时有效对接。

2.3 农业科技驱动还需加力

虞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特别是一线农技服务人员不足;农产品存在品种单一问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有待加强;一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机械化程度不高,数字化农业高端示范园区还太少。

2.4 农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提高

虞乡镇农产品存在难卖及同质竞争风险,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此外,永济市在农业旅游指导、综合服务等平台建设上还有短板。

3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要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基本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3.1 依托优势,充分打造旅游观光农业

第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做好现代农业总体功能定位,在服务质量和特色上加大工作力度;第二,做好与旅游结合的工作,依托虞乡镇周边景区、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新的生态旅游景点、与旅游部门实现无缝对接;第三,整合资源,系统规划,建立全市“乡村游乐指南”平台,各部门共同配合,将精品采摘园、乡村旅游点、文化创意园、农家乐的位置与特色在网上进行发布,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

3.2 全面推进,叫响农产品品牌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和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品牌培育。同时,还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种“采摘节”、博览会,结合电视、广播、微博和微信等现代通信方式,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另外,还要强化品牌保护意识,严厉查处、惩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品牌企业利益。

3.3 多轮驱动,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首先,结合实际,实现土地规模流转和集中经营,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组织化程度;其次,积极探索,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快落实中央和省相关支农惠农金融政策,促进农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扩大农业种养大户和农村各类经营性合作组织信贷范围,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把钱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引导和扶持重点农业产业项目;最后,强化科技支撑,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加大农民实用技能培训,提升科技素质,积极探索发展“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对农业生产、质量、销售进行全程智能化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

3.4 强化措施,防范农业风险

重点防范农产品、苗木等难卖和同质竞争问题。一方面对规模较大的农产品作好市场预测分析,提出具体应对之策,确保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工作,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提高绿风苗木花卉和各类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益。同时,利用好电商销售服务网络,实时发布农产品生产标准、过程、质量及追溯体系,吸引全国客户购买。另外,还要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延伸加工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打造标准化程度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利益共同体。

猜你喜欢

永济市生态农业乡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永济市财政局:学党史办实事 转作风树形象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小跟“包”眼中的她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永济市:深入基层传达学习《条例》和《准则》
永济市:璀璨“廉”灯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