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江州扶贫开发问题探究

2018-02-12李竹才

青年与社会 2018年29期
关键词:怒江州怒江全州

李竹才

摘 要:扶贫攻坚是我国目前主要的任务之一,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脱贫,共同进入小康社会。怒江州是我国扶贫攻坚的缩印,时间紧、任务重,是目前扶贫工作的特点,通过深入研究怒江扶贫工作存在问题,为扶贫攻坚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贫困;扶贫

怒江州,集边疆、直过民族、深度贫困于一体,是我国民族族别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全州52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有傈僳族、独龙族、白族、怒族、普米族5个直过民族。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脱贫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因此对扶贫工作的研究有较大的意义。通过一些列的扶贫工作,近年來怒江发生深刻变化,但由于条件性贫困和素质性贫困相交织,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怒江州还将着力在生态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产业培育、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沿边村寨建设、激发内生动力上下功夫,要确保全州4个贫困县(市)、21个贫困乡(镇)、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还需要继续不断的努力。

一、怒江的贫困现状及特点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的滇缅接合部,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总人口54.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93.6%,居住着傈僳、怒、独龙、普米等22个民族,全州四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滇西边境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片区县。全州所辖四县(市)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西边境片区县,29个乡镇中有21个贫困乡镇,255个行政村中有181个是贫困村,贫困人口12.8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7.7%,贫困发生率居云南省之首。全州境内除兰坪县的通甸、金顶有少量较为平坦的山间槽地和江河冲积滩地外,其余多为高山陡坡,可耕地面积少,垦植系数不足4%。

怒江州的贫困是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的结合,怒江州尽管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在发展过程中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形成了物质性的贫困。同时,贫困对象中依然有存在依赖性等问题;长期贫困与暂时贫困的交汇。怒江的贫困是长久以来就存在的,而随着扶贫工作的成果显现,有暂时性的贫困现象出现;收入贫困与能力贫困的综合。贫困的表象主要体现在收入上,而怒江的贫困深层次为个人能力上的贫困,“造血”能力的不足是主要的问题所在;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综合。目前的扶贫工作有了很大的成效,改变了过去绝对贫困的状态,主要的是以相对贫困为主,而部分家庭存在着绝对贫困的现状。这些特点深刻的反应了怒江的贫困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对各个致贫要素进行研究、分析。

二、贫困的原因

(一)是从目前产业发展缓慢。贫困县均有自己发展的产业,但规模、效益均没有得到最大化发挥,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不突出,没有形成地方支柱型产业,产业发展呈现“散、小、乱”的现状。

(二)是因教致贫、返贫的现象依然存在。教育支出在贫困家庭消费中占了很大比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其收入较低,一般也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消费,对于教育的支出,对于他们而言是无能为力的,因学致贫困再生产成为必然。

(三)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怒江发展起点低、发展空间受限、交通瓶颈制约以及优势资源没得到开发。落后的交通条件使得怒江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据统计,怒江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的三分之一、云南省的二分之一。

(四)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怒江地处重要的生态区,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保护责任非常重大,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山区、半山区、高寒山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这些都制约着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和怒江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五)是三缺问题的致贫。“三缺”指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三缺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怒江贫困的重要因素,三缺问题是怒江在客观上所欠缺的。

三、扶贫对策

(一)是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直过区”受地理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脱贫攻坚的重心必须要转移到扶持发展增收致富的产业上,只有始终咬定产业不放松,把产业做大做强了,就能有效防范返贫,政府应结合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

(二)是重教育、育人才。加大对教育扶贫的力度,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倾斜,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建立教育保障机制。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提升地区发展的速度,加快农村饮水安全、河流灾害治理、农村信息化建设,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打造坚强的后盾;加大基础医疗卫生的投入,保障贫困家庭的健康水平、积极宣传健康卫生知识,树立贫困群众的健康意识。

(四)是加快实施异地搬迁计划。对于生存条件恶劣、重点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正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通过移民搬迁计划改变贫困家庭的生存状态,增加其摆脱贫困状态的机会。

(五)是做好后续保障工作。对实施移民搬迁的群众要解决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产业发展的地区要深化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多元的产业效益。对困难家庭要及时跟踪、跟进了解需求,在对自主“造血”家庭发展的初期阶段及时给予保障,并要采取多种措施稳固扶贫的成果。

(六)是要加强技术及资金的支持。对贫困家庭要引导和加强技术、技能培训,使之有一技之长,同时,要对有能力的贫困对象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其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对怒江富余的劳动力要实现双向流动,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将在外发展的较好的群体积极引进来,同时将能力不足的群体进行培训与送出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云芳.走出民族地区“贫困再生产”的怪圈[N].中国民族报,2017-04-14(007).

猜你喜欢

怒江州怒江全州
《全州三江口》
欧来荣作品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怒江求学记
怒江州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现状与建议
广西全州小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
怒江州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