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河中游蚌埠地区玉米害虫种类调查

2018-02-12蒋兴川

江西农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虫量黏虫棉铃虫

蒋兴川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玉米(Zea mays L.)属莎草目禾本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作物之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然而我国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每年都会受到玉米害虫的严重影响,遭受巨大损失。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由于玉米的经济重要性,本研究系统调查了该地区的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玉米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选在淮河中游蚌埠市淮上区梅桥镇的5块夏玉米田进行害虫种类调查。主要调查植株地上害虫,调查时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块田取5点,每点随机取20株玉米。选取玉米苗期、喇叭口期、穗期3个生育期,采用目测法调查害虫种类。在玉米穗期成熟前期,剪下玉米植株的上部分,带回实验室统计害虫种类及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主要害虫种类 田间调查发现,蚌埠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主要包括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Müller)]、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Hübner)]、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和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等,其中亚洲玉米螟、黏虫、桃蛀螟和玉米蚜发生量较大,对玉米危害较为严重,为优势种群。

2.2 玉米穗期害虫危害情况 受害虫危害后,玉米穗期出现茎秆倒伏、果穗受害重等现象。穗期害虫种类有亚洲玉米螟、桃蛀螟、黏虫、棉铃虫和蚜虫等,其中亚洲玉米螟危害最大,其主要钻蛀玉米茎秆及果穗,百株虫量为66.4头,受害玉米达27.2%,对玉米产量带来较大损失。桃蛀螟危害其次,百株虫量为44.2头,受害玉米达17.8%。蚜虫主要聚集玉米雄穗及雌穗苞叶危害,受害玉米达14.8%。粘虫、棉铃虫的虫口数相对较小,百株虫量均低于5头,对玉米果穗危害相对较小。

3 讨论

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害虫发生情况复杂。淮河中游蚌埠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主要以夏玉米为主。本研究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玉米害虫种类较多,其中亚洲玉米螟、黏虫、桃蛀螟和玉米蚜发生量较大,并以亚洲玉米螟的虫量最大;这与徐丽娜等[1]、秦雪峰等[2]关于玉米害虫种类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这几种害虫在全国不同地区均严重危害玉米植株。同时调查发现,蚌埠地区棉铃虫数量相对较少,可能是由于该地区近年来棉花种植量较少,这与秦雪峰等关于河南省沁阳市玉米害虫中棉铃虫数量较高的结果存在着差异。

本研究明确了淮河中游地区的玉米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情况,参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3],制定了该地区玉米害虫的防治措施,具体如下:(1)合理种植抗虫的玉米品种,减轻虫害的发生量。(2)定期进行预测预报,运用预测预报模型,明确害虫最佳防治时期。(3)加强农业防治措施。合理间套作其他作物,并在玉米收获后及时旋耕灭茬、深翻土壤,清除田间杂草。(4)合理利用物理防治技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诱集害虫;利用昆虫的趋化性,释放引诱剂诱集害虫并集中杀灭;利用昆虫的假死性,通过敲击玉米茎秆使害虫掉落地上,从而方便清除害虫。(5)采用天敌(寄生蜂、瓢虫、食蚜蝇等)、真菌(白僵菌、绿僵菌等)、Bt制剂等生物防治技术,既能防治玉米害虫,又不污染环境。(6)通过释放性信息素诱杀亚洲玉米螟、桃蛀螟等害虫。(7)在害虫数量较大时,可辅助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害虫防治。

猜你喜欢

虫量黏虫棉铃虫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