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村落乡村旅游扶贫研究
——以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为例

2018-02-12杨玉婷

乡村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锡伯锡伯族农家乐

徐 平 杨玉婷

(伊犁师范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被誉为“中亚湿岛”,总面积35万km2,自然条件优越,养育了全州500万人口。察布查尔县是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这里生活着2万余名锡伯族人,锡伯族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是锡伯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

1 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概况

1.1 地理位置

孙扎齐乡位于伊犁河谷南岸,距离市区仅30.0 km,东距察布查尔县城6.5 km,总面积600 km2,辖有5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孙扎齐乡总人口为8 666人,大部分为少数民族,有锡伯、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其中锡伯族居多。孙扎齐乡的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相关活动,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主要比重。

1.2 交通状况

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交通便利,线路车或是公交车均可到达市区,价格便宜。道路指示牌清晰,不论是跟团旅游或是自驾游,都能明确快速地到达旅游目的地。近年来,由于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在道路交通上的投资较往年更多,成为当地发展旅游的福利。

2 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旅游资源

2.1 农业观光旅游资源丰富

伊犁河谷向来有塞外江南的美誉,“察布查尔”在锡伯语里译为粮仓,当地出产的有机大米在全国享誉美名,农业发展在这个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伊犁河南岸的孙扎齐乡也不例外。

2.1.1 伊犁河谷薰衣草城邦主题公园。伊犁河谷薰衣草城邦主题公园是由伊犁华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薰衣草主题公园占地近万亩,分别由商业区、欧式度假区、儿童乐园、马术表演场、小型牧场、薰衣草花海、丘比特花园、植物迷宫、玫瑰庄园和葡萄庄园等主题区组成。同时,园内设有薰衣草产品体验、新疆特色产品购物、民俗文化体验和地方特色美食等娱乐休闲项目,在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已基本建成。

2.1.2 草莓专业合作社。草莓专业合作社位于孙扎齐乡雀儿盘村,合作社通过科学栽培、全程标准化生产,果实自然成熟,并且硕大饱满、无公害。园内还有多种绿色蔬菜可供选择,每年春季,草莓采摘成为周边游客旅游度假的热门体验项目[1]。

2.2 民族特色旅游资源独特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18世纪中叶迁至伊犁河南岸今天的察布查尔县等地。锡伯族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民族建筑和民族服饰,以及舞蹈、音乐、艺术等,在察布查尔县均得到完整的保留和发展。

2.2.1 锡伯民族博物院。锡伯民族博物院位于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境内,是国家4A级景区,博物馆以靖远寺为中心,距县城5 km,占地面积49 460 m2,是集锡伯民族历史文化展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旅游区。锡伯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在这里形成独具风格的旅游特色,为游客呈现出“世界唯一,唯我独有”的魅力。

2.2.2 锡伯风情农家乐。随着察布查尔县旅游业的发展,小型旅游经营实体农家乐的发展得到多方支持。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围绕旅游景点开设了多家农家乐,大多是由当地居民经营,主要是利用当地的农产品加工出具有锡伯风味的特色小吃,同时农家乐小院具有浓郁的锡伯族特色风情,受到游客的青睐。

2.2.3 民族手工艺品。锡伯族的手工艺品民族特色鲜明,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察布查尔县有“箭乡”之称,传统弓箭制作工艺繁琐,用材用料讲究,外形美观,游客对其很感兴趣。

锡伯族妇女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她们的传统双面刺绣独具特色,在锡伯民俗博物馆内有展出,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在手工艺品商店,各类手工艺品在旅游旺季十分畅销,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

3 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3.1 乡村旅游对孙扎齐乡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府支持和外部企业的投资使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的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16年,察布查尔县旅游总收入约1.6亿元,其中孙扎齐乡占比约60%,成为察布查尔县旅游收入的主要力量。孙扎齐乡自身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经济收入的构成发生了变化,除传统农牧业收入外,还有部分农家乐及手工艺品商店的经济收入、小型旅游经营实体的经济收入,部分贫困人口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脱贫致富。

随着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的经济发展,孙扎齐乡的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统计局数据显示,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的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3 279人减少为2016年的1 500人。由此可见,近5年来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的扶贫事业成效明显。

3.2 小型旅游经营实体的发展

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很多农户及贫困户都想借助发展旅游提高经济收入。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契机。在众多小型旅游经营实体中,本文以“淑芬锡伯风情农家乐”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系统分析。

淑芬锡伯风情农家乐由当地农户于2013年创办,是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众多农家乐的一个缩影。该农家乐地处锡伯民俗博物馆旁,很多游客参观完博物馆时都会来到这里感受锡伯族的特色农家小院。

淑芬农家乐的经营者是当地普通农户,家庭人口多、人均收入较低,是该乡的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只有2人,有4个老人需要赡养,子女还在上学,原本靠农牧业收入无法满足家庭支出。但近几年通过发展小型旅游经营实体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该家庭在2010年开办农家乐之前家庭总收入未达12 000元,人均年收入仅3 000元,农家乐开办后的2014年家庭总收入已增长至21 600元,人均年收入5 400元,增速快,旅游扶贫效果明显。

淑芬农家乐的经营户主要经济来源有农业收入、畜牧业收入及农家乐经营收入。调查发现旅游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占40%左右。

4 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

4.1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乡村旅游及扶贫发展

近年来,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乡村旅游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孙扎齐乡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旅游业的发展也受限于当地经济发展现状。

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以农业为主,兼营牧副业。大部分农户对于发展小型旅游经营实体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旅游经营回报率小、投资较大、受季节性制约等。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带来了很多游客,但是旅游景区和农家乐的基础设施、服务质量还存在很多问题,经济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游客的体验[2]。

4.2 对政策的依赖性强,开放度小

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发展乡村旅游对政策的依赖性强,旅游业和扶贫事业都是由政府主导,信息收集闭塞,外来投资较少。对于扶贫事业而言,“输血制”的发展模式短期内有效,但是不利于长期实施。很多贫困户依赖于政府的援助,自身创业积极性较低,不利于乡村旅游的长期发展。

4.3 小型旅游经营实体的局限性

小型旅游经营实体的发展增加了家庭收入,扶贫效益明显。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还有部分村民无法通过创办旅游经营实体有效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即使有一部分村民参与其中,也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调研中发现农家乐等经营户对于外部环境反应不敏感,对国家和政府优惠政策不了解,与外部市场脱节,这无疑加大了政府扶贫事业的难度。乡村旅游经营实体之间业务竞争激烈,开展项目也较为相似。

5 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乡村旅游扶贫建议

5.1 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自2012年起,察布查尔县孙扎齐乡旅游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攀升,由旅游发展起来的其他产业的收入占比也在逐渐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居民收入,促进了贫困人口的就业,带动了扶贫事业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到位,旅游业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旅游基础设施才能得到完善。

5.2 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5.2.1 政府角色定位。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及扶贫事业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不应局限于以往的“输血制”,应向“造血制”转变。对于鼓励旅游经营实体的出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起到宣传作用,实现乡村旅游与扶贫事业的结合发展,政府对乡村旅游建设不要只做面子工程,多做实地调研,重视群众尤其是贫困人口的真正意愿。

5.2.2 旅游经营实体角色定位。以往乡村旅游的各类旅游经营实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影响旅游经营实体的经营与发展。旅游经营实体的发展,有赖于经营者合理的经营,这既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扶贫最直接的途径。

因此,旅游经营实体应把握住当前旅游发展的契机,发挥自身所长,以少数民族独特风情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在提高收入的同时,发展和创新自己的旅游产品,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自身素质,结合当代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的各类培训工作,不要局限于现有的效益,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可与同行合作适当扩大规模,形成完整的营销体系,在遇到经营问题时可以共同承担、降低投资风险[3]。

5.3 形成民族特色吸引游客

立足自身特色,保证客流量;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要有区别于其他旅游地的特色;了解游客的心理,游客来到农村就是想要品味乡村原汁原味的特色文化;不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应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旅游和扶贫是乡村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只有二者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锡伯锡伯族农家乐
农家乐里去休闲
民俗文化旅游攻略
杜鹃花红农家乐
稻田如画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锡伯族民歌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印刷体锡伯文图像数据集的构建
民国前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领事馆领事以锡伯族为主的原因初探
试论锡伯族婴幼儿的母语启蒙教育
一毛学琴记
——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