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沁水县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2-12郜丹阳魏旺拴

乡村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沁水县居民点服务设施

郜丹阳 魏旺拴 王 鑫

(山西省投资咨询和发展规划院,山西 太原 030009)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引擎。但是,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公共服务供给不能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1 区域概况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北倚太岳,东临太行,南屏中条,西接晋南,地理坐标为 111°55′~112°47′E,35°04′~35°24′N[1-3],东西长约150 km,南北宽约55 km,总面积2 676.6 km2。地势东南低、西北高,由东南—东北—西南呈扇形逐步增高。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高差较大。最高舜王坪海拔2 322 m,最低尉迟沁河口海拔仅520 m,相对高差1 802 m。全县地貌可分为中山区、低山丘陵区和河谷平川区3种类型,各占土地总面积的40%、50%和10%[4]。沁水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3℃,气温日较差明显,一般在11.1℃左右[5]。沁水县河网水系极其发达,因县域四面环山,西北高而东南低,河流大部分汇集于沁河,注入黄河,只有中条山西麓的十字河直接注入黄河[6]。河流受地形、气候影响,具有明显的夏雨型、山地型特征;河床落差大,流速急,泥沙不易沉淀[7]。

2 沁水县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居民人均建设用地过大,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乡村居民点缺少规划指导,建设混乱无序,居民点内部道路布局不合理,村庄内部缺乏对环境的营造,整体景观效果较差。由于居民点比较分散且农村人口流失较多,因此农村居民人均建设用地严重超标。乡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相差较大,土地浪费严重。北部山区有大量空置房屋,有些甚至已经倒塌,破败不堪,占用了大量土地。

2.2 乡村常住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向城镇,常住居民中老年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尤其是丘陵山区村庄,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亟待建设养老设施[8]。此外,村级日间照料中心设置较少,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2.3 乡村生态环境差

沁水县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其地形坡度大,沟谷切割强烈,境内山峦叠嶂,地形起伏较大,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沁水县煤铁资源丰富,长期的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一些地区引发了地面塌陷,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9]。农村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随意排放,水污染严重。山区的生活垃圾填到自然沟壑、坑塘或废弃河沟内,无任何污染防治措施,也没有进行卫生防护;平原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一般倾倒在村庄外围的公路沿线地带。

2.4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完善

由于居民点比较分散,服务设施配置不完善。北部山区和西南部部分乡镇服务设施基本只集中在乡镇驻地,其他村庄居民生活非常不便利。传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村镇规划中长期采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层层划拨、集中配置的传统技术路径,客观上造成了服务设施配置不合理。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沁水县乡村发展对策

3.1 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对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要依托旧村,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规模,对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绿化及其他基础设施进行合理改造。对偏远山区及凋敝的村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采煤沉陷区治理、农村凋敝宅基地移民搬迁等方式,使居民向中心村和城镇集聚。需要注意的是,村庄搬迁撤并与旧村复垦需同步进行[10]。

3.2 完善农村垃圾处理

将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城镇垃圾处理体系,推动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每户配备小型垃圾桶和手推车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每村要配置一处垃圾收集站。收集站的垃圾定时由乡镇政府清运,根据距离处理场的远近不同,分批运往中转站或垃圾填埋场。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高畜禽粪污收集和处理机械化水平。

3.3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

进一步完善县城控制区内污水管网向周边村镇延伸覆盖工作,对农村污水采用集中和分散处理的形式。对于重点镇镇区村、水源保护地周边村、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和人口密集的中心村,设置污水处理厂,主要收集污水处理厂上游河谷周边城镇或乡村的污水,并逐步向周边村庄辐射。对于人口分散、偏远的村镇,提倡相邻乡镇联合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实现区域统筹和共建共享[3]。对比较分散或距离河谷较远的村庄,污水采用分散处理的形式。可考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化粪池或氧化塘等处理方式,达标后排放。

3.4 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

生态修复是针对采煤沉陷区治理的重要方式。根据沁水县的自然资源特点和采煤沉陷区的土地破坏程度,采用地貌重塑、土壤重构以及植被重建等方法,对采煤沉陷区进行治理[8]。对采煤沉陷区的居民采取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拆除沉陷区的危旧房屋,并实施土地复垦。安置时要进行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安居和转移产业。

3.5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在农村养老、医疗、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逐步消除政策上的差异、标准上的差距,促进城乡居民享有更加公平的公共服务,使得全县各行政村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例如,设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文化室等;支持医养结合设施、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提升供养服务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沁水县居民点服务设施
基于GIS的金海湖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基于遥感技术的轩岗矿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山西沁水县上木亭村城隍庙剧场布局演进考
山西沁水县龙港镇上木亭村城隍庙明代舞楼
沁水县:突出重点 监督聚焦
基于实效性的社区居住服务设施统筹研究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综合服务设施系统调查探究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