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2018-02-12

乡村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金空巢子女

张 倩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1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养老保险难以解决经济问题

农村大多空巢老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农作物耕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成为老人每年的固定收入[1]。空巢家庭中有2个及2个以上子女的家庭几乎占100%,子女不定期给予老人物质供养和生活费用,这种供养方式不固定。而养老保险金虽然固定,但是数额却无法成为老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在老人患有重大疾病的情况下,虽然养老保险金数额可观,但因按月发放,无法及时提供需一次性支付的医药费用,对于没有存款且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说十分不便。我国物价不断上涨,但空巢老人养老保险金的数额变化不大,无疑加大了老人们的生活负担。

1.2 物质供给不足,劳动强度大

农村空巢老人经济供养水平较低,贫困程度相对较高。由于年龄限制了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年龄越高,身体机能越弱,劳动能力随之下降。但是,空巢老人家庭条件差,老人的收入来源不固定,大多数老人选择进行农作物耕种来获取收入,因此老人投入农耕的时间和精力便增多,劳动强度大,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农作物必须及时收割或直接放弃来年继续耕作,这对老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1.3 健康状况不佳

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体弱多病,医疗保障程度低,大多数老人都患有疾病,有的还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但他们迫于高额的医药费而选择简单的治疗方式,这无益于老人的身体健康。据调查,很多老人都担心自己生病后无法承担巨额的医药费用,因此病痛若在自身可承受范围之内,就坚决不去医院进行治疗。

1.4 精神文化生活单一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老人有娱乐、交友和求知等方面的需要,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充实自我、发展自我。这就要求有平台来为老人提供交友服务,可以学习与时俱进的新知识、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无论是身处城市还是身处农村的空巢老人,都面临着子女不能陪伴照顾的困境,但二者在面临这个困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城市空巢老人居住的环境条件比农村空巢老人好很多,有各种各样的公共休闲娱乐设施,而农村一些地区很少甚至没有这些公共娱乐设施。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生活方式有待改善。

1.5日常照料缺失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我国农村大多都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2]。近年来国家的政策支持实现了很多村庄自来水入户、村村通入户和每人碘盐的发放,解决了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得不到有效的照顾,其衣食住行大都靠自己解决;有的老人还需帮忙照看年幼的孙子、孙女;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老人通过自身劳动来获取所需,从而为子女减轻负担;如果空巢老人生病,其配偶则是第一照看人选,当丧偶老人生病,唯一依靠便是子女,但当子女由于各种情况无法及时提供照料时,老人的照料问题令人堪忧。

2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发展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经济供养模式

2.1.1 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政府要立足于社会的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有了政府政策的倾斜,可以反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环境的改善,使其为空巢老人在内所有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经济保障。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而且可以吸引外出工作的子女返乡,让空巢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依”。

2.1.2 增加农村养老保险金额。政府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共同作用下,出台政策,增加农村养老保险金额,尤其是针对空巢老人,让农村养老保险金成为空巢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3]。

2.2 给予农耕空巢老人家庭补助

2.2.1 政府直接给予补助。政府要综合考虑农村空巢老人群体,给予农耕空巢老人家庭补助。通过农耕来获取收入的空巢老人,多半是因为子女外出打工,所赚取的工资仅能维系自己的生存,难以有额外资金提供给老人,空巢老人只能自己想办法获得收入,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劳动强度过大,加之体力不够,日积月累,患病率增加,医药费的支出及其他费用支出使很多空巢老人生活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因此,要给予农耕空巢老人稳定的资金补助。

2.2.2 政府间接给予补助。政府从当地实际经济情况出发,制定“定期收购粮食”的政策,因各镇各村情况不多而有所差异,一旦遇到天灾,庄稼作物收成普遍不高,政府通过提高征收粮食价格来给予务农空巢老人资金帮助;政府要与相关粮食生产部门沟通,与粮食生产企业合作,形成村民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村民三者的相互合作、互帮互助的新局面。

2.3 政府派专业医疗队伍深入农村进行救助

2.3.1 降低医疗保险报销门槛。虽然现在的空巢老人办理了社会医疗保险或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可以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老人都是离退休人员,农村地区这些人所占的比例很小,一般老人参与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这种保险需要老人定期交付费用,对于经济条件好的老人来说可以负担得起,而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老人来说无疑加重了生活负担,更有甚者不交费用,因而也无保险金可领取。但是,医疗保险仅能支付老人少部分的医疗费,由于大多数医疗保险报销手续繁多,报销额度较少,大部分医疗费用都是由老人自己解决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看病贵的问题,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力度也不够。

2.3.2 专业医疗队伍给予帮助。农村空巢老人普遍缺乏体检意识,当身体状况异常但不影响正常活动时,多数老人不选择就医,自己找家中常备的药物进行治疗,这不利于老人的生命健康。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委派专业的医疗队伍深入农村,不定期且频繁地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医疗救治,如体检、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走访、发放预防疾病的药物、讲授和讲解急救措施等。

2.4 加强子女赡养老人方面的教育与监督

2.4.1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百善孝为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思想新观念的传入,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越来越被人淡忘和不重视,年轻人工作之后对自己的父母不尽孝道,不赡养老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道德制约始终不能像法律制约一样有效,无法给予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一定的处罚,赡养老人得不到重视。针对此,要加强孝文化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孝文化建设,让人充斥在孝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观念。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学校及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养成孝敬父母、老师、长辈的好习惯[4]。

2.4.2 转变空巢老人的旧观念。农村空巢老人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人到老年应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而现实是子女工作在外,孙子孙女受教育在外,儿孙无法陪伴老人,老人有被家人冷落和不重视的心理感受。所以,老人应摒弃“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消极情绪,做到自立,降低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以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2.5 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5.1 村民委员会建立“老年之家”。为了不让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寂寞,实现该村空巢老人“老有所乐”的局面,村委应在现有条件下,整合各种资源(如无人管理的房屋租赁所得租金、在外工作子女资金支持、外来养殖户缴纳的土地使用费等),为老年人建造可以满足休息、临时住宿、吃饭、娱乐等需求的“老年之家”。例如,聊天娱乐室可以为老人提供有线电视、棋牌、图书、广播和报纸等,并且要定期开展文化健身活动,让老人有可以聊天的地方、有场所倾诉和倾听、有娱乐的场地,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使其心理上自立,也能从生理上自立。这样有利于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积极寻找精神寄托,让自己积极投身于社会。

2.5.2 政府开展社会成员“义务劳动”活动。空巢老人晚年幸福生活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应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学校、医院、社区等地进行宣传,要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空巢老人的不容易。例如,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乡村,为空巢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受“尊老”“孝道”等传统美德的熏陶,并缓解农村空巢老人的孤独感;社会公益组织可以开展走入空巢老人居多的乡村开展公益性活动,举办文艺汇演活动,表演老人喜爱的节目或和老人一起做游戏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社会成员从潜移默化的道德层次影响上升为关爱空巢老人成为一种“义务劳动”。

3 结语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至新型城镇,农村出现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让其安享晚年、老有所依、病有所医,拥有良好的人文关怀,需要进一步探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金空巢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离婚时可否分割未退休一方的养老金
我国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动因及可行性分析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