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思路与措施

2018-02-12

乡村科技 2018年30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贷款

刘 洋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关于农村金融的研究呈增长趋势。张茜[1]提出,我国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效率较低,需要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创新发展模式。蒋远胜[2]提出,资金是农村扶贫的重要资源,新时期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呈现新特征,农村金融需要加快创新思路。蒋金凤[3]提出,“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来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功能,简化贷款手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业务创新,建立征信系统。曾之明等[4]提出,农村消费金融创新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需要加快利用互联网推动农村消费金融创新,优化农村消费金融的布局等。冯兴元[5]提出,我国“三农”中金融创新模式不断出现,涉农的互联网金融大量出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普惠金融、农村消费金融和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等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农村金融创新思路。

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1.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完善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制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经历了多次改革,我国逐步形成了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

1.2 有效支持“三农”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显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明显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促进“三农”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涉农贷款不断增长,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361.7%,9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8.8%,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28.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0%提高至26.5%。可见,农村金融有效地支持了我国“三农”发展。

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农村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我国传统的四大银行大都选择在城市发展,撤离农村地区,以至于农村地区覆盖的金融机构比较少,主要为小镇上的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或者邮政储蓄。个别农村地区建立了新型金融组织,但农民获取贷款资格条件高,贷款的相关程序繁琐,整个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存在不足,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民间借贷,具有较大的风险。

2.2 民间借贷盛行但不规范

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通过正规金融渠道无法有效获取,涉农企业或农民就会转向民间借贷组织,但是民间借贷的利率和风险比正规金融机构高,且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规范,农民在民间借贷中承担高风险,进而加大了涉农企业或农民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2.3 农村金融产品较少

在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因此,我国农村金融在理财产品和服务、金融信息咨询、信用贷款、担保和资本市场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服务。但是,农村传统金融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信贷产品少,其他消费性金融产品少,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户在住房、就医、求学等方面的消费性需求。

2.4 现代化的金融服务设施少

基于现代金融服务的ATM机、商户POS机等基础设施缺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成为农村的一种金融新业态。但是,农村现代化的金融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农民在互联网金融中的风险意识薄弱等导致农民难以充分享受到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

3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具体思路

3.1 建立动态性的农村金融服务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所要服务的对象也在不断变化,更多的农村经营组织需要金融服务,需要建立动态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对象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紧跟市场最新动态,提供不同类别的金融服务,适时地对金融服务进行调整和优化。

3.2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

随着乡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贷款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必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供适合乡村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根据土地、林地等,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宅基地使用权贷款与林权抵押贷款以及信贷+保险方面的贷款产品,满足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多方面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产品可以从抵押形式、担保机制、风险机制、信用增级和支付结算等方面进行创新。

3.3 构建健全的农村保险体系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涉农信贷领域的难点在于缺乏抵押担保物品。服务于乡镇、村的农村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较为滞后,严重制约了涉农保险的发展。农村金融创新需要构建健全的覆盖全产业链的农村保险体系,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在农业生产、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环节,提供多类保险险种,为农民和经济合作组织提供金融风险防范保障。

3.4 “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加强技术创新,可以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新业态,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减少传统金融模式的时空局限,推动农村金融模式的创新;顺应移动支付发展趋势,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推出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以解决农村金融网点太少的问题[6]。

4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的保障性措施

4.1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的基础在于农村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尤其是农村交通、电信、通信网络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门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股份制政策性金融机构,重组农业发展银行;多渠道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设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基础性条件[7-8]。

4.2 加大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力度,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等[9]。

4.3 加强农村金融教育培训

在我国农村金融创新过程中,需要在农村开展普惠性的金融教育,提升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意识、信用意识、法律意识,特别是培育负债经营意识,逐渐建立农村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盲目投资和过度负债。

4.4 构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配套辅助机制

为了推进农村金融创新,需要构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配套辅助机制,包括完善金融机构评级体系、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机制、支付体系、流动性保障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等。

5 结语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和“三农”问题的进一步推进下,农村市场主体多样化生产经营模式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大,当前的农村金融无法满足改革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将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及效率不高的问题。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服务贷款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