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奋进筑基新时代

2018-02-11张志华阿如娜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内蒙古民族

张志华+阿如娜

编 者 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五年,是人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的五年,更是伟大中国梦逐渐变为现实的五年。在这不平凡的五年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奋进, 开拓进取,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就鼓舞人心,未来催人奋进。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描绘了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不断作出新贡献,把更辉煌的成就写在未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个新起点是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基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发展已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内蒙古与全国一样,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加快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立足欠发达基本区情,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5+1”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走出提质增效的发展新路子。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结合”“五个融入”的重要要求,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在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16年,煤炭占工业比重由 2012 年最高达34%下降到 22%。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风力、太阳能发电装机3192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21%,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农牧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量占据全国1/3以上,居全国首位,农畜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内蒙古由牧业大区向强区迈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2%。促进呼包鄂协同发展,呼包鄂地区带动能力显著提升,东部城市实现跨越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重大成果,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民族团结生命线更加牢固

各民族大团结不仅是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基石,更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内蒙古民族团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内蒙古“守望相助”“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自治区党委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进,把“八个坚持”的要求切实贯彻到民族工作全过程,体现到民族工作各方面,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民族工作正确方向,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实际,采取一系列差别化政策,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民生活基本实现了从大面积贫困到总体小康的跨越,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不断推进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各民族水乳交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军营,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和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思想深深扎根各族人民心中,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文化强区建设成果丰硕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内蒙古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事业与产业并举,特色与品牌双赢,保护与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文化呈现欣欣向荣繁荣景象。坚持不懈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区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文化馆、群艺馆 118 个,公共图书馆 116 个,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38 个、10733 个,草原(农家)书屋 11275 家,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草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有力提升;理论创新有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新型智库建设和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文艺演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娱乐、文化会展、文物复仿制品和工艺品、动漫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五年前的1.39%提高到2016年的2.82%;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全面提速;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入推进,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殷切叮嘱内蒙古的广大党员干部:“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内蒙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民生底线,坚持不懈保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各族人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16年,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达到32975元、11609元,分别比五年前提升42.4%、52.5%。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2.2平方米、27.4平方米,分别比五年前提升5.9%、7.9%。堅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因户因人精准施策,通过扶持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政策兜底等措施,到2016年底,全区贫困人口由五年前的197.8万人减少到55.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到4.1%。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完整的教育体系。颁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民族教育得到优先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在校生所占比例超出其人口所占比例。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加均衡,卫生与健康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倍增,就业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惠及全民的全区公共服务体系初具规模。endprint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效显著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生态作为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把绿色作为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全力打造生态文明的亮丽风景线。近年来,内蒙古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在森林、草原等领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区域取得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继续加大力度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累计投入资金1130亿元,完成生态建设规模3.5亿亩。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支撑和保障下,在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示范带动下,内蒙古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效缓解,草原治理与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全区草原建设总规模连续5年保持在4700万亩以上,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4%,森林覆盖率达到21.03%。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持续“双减少”,资源节约、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圆满完成,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效显著。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是做好内蒙古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保持反“四风”、正党风、反腐败、倡清廉的战略定力,推动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五年来,内蒙古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齊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推进思想建党,探索实施“三带三创”工作、“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抓深、抓实、抓全,增强党员干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把学习贯彻工作转化为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的具体行动。大力实施“北疆先锋”工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全面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坚决推进反“四风”、转作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打好巡视利剑与群众监督“组合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提供了坚强保证。

回顾过去五年,内蒙古各项工作之所以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治区党委将团结带领全区各族群众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建设亮丽内蒙古新篇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内蒙古民族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MINORITY REPORT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闫锡聪
内蒙古大草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书画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