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般折腾为哪般?

2018-02-11殷梅凤

创新时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玻璃课件创设

殷梅凤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盲目追求热闹、狭隘地创设教学情境的现象。有的生活味浓了,数学味淡了;有的直观演示多了,数学思考少了……那种自认为是生活化、趣味化的强化创设,只是为情境创设而创设,会使所谓的情境成为课堂的一种摆设和点缀。一边是教师竭尽全力“瞎折腾”,一边是学生忘乎所以“凑热闹”,教学陷入了片面化、低效化的误区。笔者梳理了小学数学课堂在“情境创设”方面几种常见的无效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思考。

一、“喧宾夺主”—情境尽显“复杂性”

【案例1】一位青年教师教学《认识小数》时这样导入:

师:上周末,你们都做什么了?

生1:写作业。

生2:爸爸、妈妈领我去大润发买东西了。

师:真巧,小明昨天也和家长一起买东西了。看!

(课件播放视频,3分多钟)

师:通过看片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3:他们去的也是大润发。

生4:大润发里的东西真多。

生5:我看到每件商品的价钱都不一样。

生6: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价牌。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看,每件商品的下面真的都有一个标价牌,上面写着什么?

(课件演示:将一件商品的标价牌放大)

生7:写着物品名称,可比克,还写着价钱都是4.80元。

师:4.80元你也会读,真厉害。它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数可不一样,它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分析】小数的引入,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想让学生知道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只须出示一张标价牌或看看课本的单价即可。而数学问题不等同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情境同样也不能等同于生活问题情境,情境創设并非越复杂越好。

【思考】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数学教学服务,有时用提问、猜谜的形式能从生活原型引入的三言两语就能描述的情境,就无须采用复杂的多媒体课件。简洁明了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这种真正能引起学生展开数学思维的情境才是我们数学课所需要的。

二、“凭空想象”—情境脱离“现实性”

【案例2】《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片段

出示情境:小明不小心把装饰橱上的一块梯形玻璃打碎的情境。

师:橱上的玻璃打碎了该怎么办呢?

生:配一块新的玻璃。

师:配一块新玻璃需要考虑什么呢?

生:(沉默)要考虑这块玻璃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梯形的面积。

【分析】玻璃打碎后重配,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者从配玻璃这个生活现象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细细回味,这个情境“有悖常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配一块玻璃需要知道面积吗?一般我们需要的是所配玻璃的边长、形状。老师在提出“配一块新玻璃需要考虑什么”时,学生沉默了,但又马上领会了老师的用意说出了“面积”。所以利用这个情境引出“梯形的面积”就显得比较牵强了。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凭空想象的情境,虽然关注了生活,却违背了生活,脱离了“现实性”,容易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理解。

【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现实情境”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听到、感受到的生活现实,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现实和思维现实。如果处处强调与生活联系,凭空想象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反而会导致一些教学情境庸俗化,甚至误导学生。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来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更有效地建构知识。

三、“花里胡哨”—情境呈现“无效性”

【案例3】听一年级的活动课《游园中的数学》,看课题,本课肯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一位来自深圳的教师执教:“老师所在的城市有一个著名的旅游乐园—欢乐谷。”点击课件,出现了多彩的画面和活泼热闹的几分钟视频:许多小朋友在“欢乐谷”尽情地玩乐,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兴奋。“今天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欢乐谷去玩一玩。”接着老师抛出第一个问题:“到了门口,你们会看到什么呢?”学生开始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和对游乐园的印象猜测:过山车、碰碰车、穿梭时空……学生猜各种有趣的活动项目,没想到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的却是两排盆花。不少学生发出“哎”的叹息声,听课老师哑然失笑。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花的摆放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研究盆花摆放的规律。师:“进入大门,你们知道有些什么?”学生又开始兴奋地猜测,当然还是意外地出现“一排排灯笼”,让学生找排放的规律。接着进入“卡通城”,一阵可爱的卡通出现了,孩子们多开心啊!但画面马上变成了一行大狗小狗,让学生找规律。再之后是动感十足的“完美风暴”“太空穿梭”等紧张刺激的活动场面,随即出现的是与画面不相干的“完美风暴闯关题”“太空穿梭闯关题”……

【分析】这就是“游园中的数学”?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音形并茂、活泼有趣的画面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但这种热闹却似乎一次次打断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搅得他们心神不定。试问:这样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的“生活情境”课件,花里胡哨究竟为哪般?

【思考】数学情境创设的本意是给纯数学加入一点人情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好数学。情境不是“装饰”,也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与所要探索的知识有内在的联系,应根据实际需要去创设情境。情境只有主次分明,与知识有机结合,才更有价值。

四、“舍本逐末”—情境欠缺“数学味”

【案例4】《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篮球赛吗?

生:喜欢。(播放一段篮球比赛录像)

师:说说你最喜欢的篮球队员。

生1:我喜欢姚明,姚明太有名了,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生2:我喜欢王治郅,他是打中锋的,也很有名。

生3:我喜欢易建联,他打球很厉害,转身跳投的动作很优美。

生4:我喜欢巴特尔,他也经常在NBA赛场上打球。

【分析】教师为了引出王治郅、姚明、巴特尔中谁的进球率高,创设了高年级学生喜欢的篮球比赛情境,学生的兴趣高涨,各自介绍了自己喜欢的明星。但学生经过了好几分钟还在议论着“喜欢谁”,教师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实质,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

【思考】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数学现实的重要源泉。实践中,如果把情境创设等同于情境的生活化,一味追求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生活被人为地拓展和提升,从而阻碍情境内在的数学功能的发挥。为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得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并能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数学情境的创设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思维为核心,不然情境的创设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创设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内容,把握数学概念与数学本质,创设适合学生的探究起点,能启发、激励学生数学思考,真正体现数学学习的内在价值的情境;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要适时予以必要、有价值的引领,避免出现学生在活动中热闹非凡却离题万里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索才有价值,学生才会得到发展,情境创设才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课堂添彩!

猜你喜欢

玻璃课件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我不是玻璃熊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