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甜—菜—肥”稻田耕作模式应用分析

2018-02-11丁贵明蒋德赏唐进之��

广西农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稻田效益关键技术

丁贵明+蒋德赏+唐进之��

摘要:【目的】探索推广应用“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稻田耕作模式,为实现稳粮增收、可持续发现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兴安县为例,分析兴安县推广应用该模式的现状、模式效益优势和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形成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结果】“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模式成为兴安县特色、效益农业生产新模式,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可实现667m2“500公斤粮,万元钱”,对促进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结论】“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稻田耕作模式,集水旱轮作、免耕栽培、种田养地于一体。具有绿色、高产、高效、钱粮双增、循环农业等特点,是绿色高效稻田耕作模式,推广应用前景广。

关键词:稻田;耕作模式;应用;效益;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7)03-0001-04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the farming mode “ricenotill autumn sweet corncabbagegreen manure”,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of steady improve yield,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ethod】Through analysis the mode application in Xingan County,includ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the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issue,put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targeting on the new situation,to form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technology system【Results】The farming mode “ricenotill autumn sweet corncabbagegreen manure”becomes a new characteristic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l in Xingan CountyThe application area expands unceasinglyThe output can achieve “500 kg of grain,ten thousand yuan/ 667 m2”,with remarkable benefit for maintaining grain production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Conclusion】The model “ricenotill autumn sweet corncabbagegreen manure” with the comprehensive advancement of rice fieldupland field rotationmany,notill planting,farming and maintain the land;and good characteristics,such as green,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circular agriculture,etcI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 promotion prospect

Key words:paddy field; cultivation mode; application; benefit;key technology

興安是广西水稻生产大县之一、甜玉米第二生产大县,有水田167万hm2,近年全县每年甜玉米生产面积保持在033万~067万hm2。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受种粮比较效益降低,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转移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面临“荒、改、粗”困境。水田传统种植模式一种是种一季水稻或双季稻其后秋冬荒田,另一种是只种2~3季甜玉米。经常出现春、夏产量低或价格低问题,生产效益不稳,钱粮养地不兼顾,农民种田积极性下降。新形势下,为贯彻国家“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规化精神,农业部门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主线,探索推广了“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苔—绿肥”(以下简称“稻—甜—菜—肥”)绿色高效粮食生产新模式,取得良好实效,成为兴安县特色农业、效益农业新模式,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利用兴安县秋甜玉米、菜心具有生产和销售优势,县、乡农技部门集成应用推广了“稻—甜—菜—肥”绿色高效粮食生产模式,即:4~8月种一季水稻,稻后免耕种一季秋甜玉米,11月收获甜玉米鲜苞及茎秆,其后撒播菜花,翌年3月中旬收2批菜花,菜秆压青做绿肥。该模式具有水旱轮作、轻简化绿色栽培、种田养地兼顾、钱粮双增可持续特点。2010年开始在高尚镇大面积推广,逐渐向周边的崔家、白石等乡镇辐射,并在全县普及推广。目前该模式已发展成为兴安县主要的667m2产“500kg粮、万元钱”的特色高效栽培模式,到2016年全县推广面积发展到03万hm2,其中高尚镇每年生产面积稳定0167万hm2左右,实现产值25亿元。

12存在问题

目前,此模式主要在兴安县的高尚镇得到应用推广,每年种植面积约02万hm2,而在其它乡镇只是少面积应用,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此外,优质高产水稻、甜玉米、菜苔品种的筛选引进推广,无公害认证等方面工作,有待推进和加强。

13前景优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甜玉米消费量呈现上升趋势,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推行标准化模式栽培,产量效益得到大幅提高。“稻—甜—菜—肥”绿色高效粮食生产模式推广,对兴安县粮食产业的发展壮大产生有效推动作用,发展空间广阔。

131市场优势

秋甜玉米鲜苞收获季节安排在11月中下旬,此期北面的湖南、湖北、江浙等地区收获期结束,南面的海南、云贵、广西桂南等地区生产收获还没开始,正处在甜玉米销售空档期,特别是北方市场,市场容量大,价格稳定,加之兴安县有日盛、黄冠两家专门从事甜玉米罐头加工出口的大型企业,可消化相当数量原料;其次,兴安县已有一支健全的销售队伍,市场开拓能力强,近年的规模种植,对外地客商有一定知名度,销售渠道通畅;此外,兴安县现有甜玉米秆青贮饲料加工厂8家,加工的青贮饲料供应本地及贺州、柳州的养殖场,并远销湖南、福建等地,加工青贮饲料供不应求,甜玉米桔秆销售有保障。

132技术优势

经多年摸索总结,农业部门已制订出一套标准化的《秋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规程》,并被广大农户运用到生产中。规程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免耕种植到施肥、病虫防治技术解决方案,集成配套,规程轻简、易操作掌握,老人、妇女皆能按规程实施,解决了因生产中体力劳动繁重不易推广之困惑,按规程生产高产稳产有了保障。

133资源保障优势

全县有水田167万hm2,其中中稻面积达06万hm2,有扩大种植的土地资源。兴安初霜期在11月25日以后,最迟可到1月7日,年平均无霜期293天,茬口安排方便。4~8月雨量充沛,适宜水稻生产;8~11月光照时数达6767小时,为一年中光照最充足的月份,加之温度适中,前高后低,温差大,雨量适中,最宜于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

134效益及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优势

此耕作模式每667m2产值达8500元,纯收入6000元,比传统的双季水稻粮食生产有显著增效优势,留得住种粮农民,有很好的可持续性。[JP3]模式中水稻配套全程机械化生产,非常适合种粮大户进行规模化高产栽培。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增加种植收益,符合农业部提倡的绿色高效粮食生产发展方向,有政策扶持优势。

2“稻—甜—菜—肥”耕作模式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分析

2016年12月,试验组对高尚、崔家、兴安镇三个乡镇的13个农户和5个大户(2hm2以上规模)进行了生产效益调查,采用加权平均法,分别计算散户、大户的生产效益(如表1)。

农户:667m2稻谷产量466kg,单产值13514元(466×29);甜玉米667m2产量9986kg,产值值359496元(9986×36);甜玉米秸秆667m2产量960kg,产值198元(960×02);菜花:菜花667m2产量1020kg,产值3672元(1020×36)(2016年3月采收计);合计667m2值88164元,667m2纯收入达63664元;规模种植667m2产值10150元,纯收入可达6780元。

22社会效益分析

种植水稻后,甜玉米及菜花种植方式采用免耕栽培,省工省力,操作轻便,解决了生产中繁重体力劳动投入的困难,特别适合当前农村仍有种田情怀的中老年农民开展生产,也有利大户规模种植;其二该生产模式节本增效明显,在确保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显著增加农民收入,钱粮双收,良性循环,保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其三为兴安县日盛、黄冠等食品加工厂提供甜玉米加工原料,促进加工业发展,同时为近年发展起来的青贮饲料加工厂提供甜玉米秆原料,促进养牛业的发展,推动循环农业形成;其四甜玉米产、供、销形成产业链,对助农增收,增加回乡中老农民就业,发展县域经济有积极意义。2014~2016年,高尚镇采用此种植模式每年生产面积稳定达0167万hm2,一些长年在外打工的中老年劳动力,相继回乡开展规模种植,取得很好效益。

23生态效益分析

本耕作模式为水旱轮作,种田地养结合的绿色高效粮食生产模式。稻后免耕甜玉米、菜花,实行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各作物生长季节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土传(藏)病虫害,减少农药用量,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免耕栽培保护耕作层免受破坏,可以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的作用,特别有利于秋甜玉米生长;菜花除菜心外,大部分回田作绿肥,每667m2产绿肥2000kg,培肥了地力,减少化肥效用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3关键技术

31茬口安排

水稻:4月初播种上,8月15日前收割上。甜玉米:8月10~15日播种育苗,8月25日前移栽完毕,11月25日前采收鲜苞和桔秆。菜花:11月中旬撒播种,3月中下旬采摘2批菜心,3月底犁翻沤做底肥。

32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321品种选择

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及8月20日前播种完甜玉米种的原则,品种宜选择全生育期125天左右的中熟偏迟杂交组合,并具备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特性,如“C两优华占”、“欣荣优华占”、“野香优2号”等。

322用種量和播种期安排

人工插植和抛栽方式,播种期4月1~5日,667m2用种量1kg;大户全程机械化生产(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干),提前5天播种,宜安排在3月25日左右,667m2用种量2kg。

323集成配套高产田间管护措施

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增施硅、钙、锌等中量元素肥料,总施肥量纯N12kg,N∶P2O5∶K2O为1∶08∶1,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水气平衡法管水,在整个生育期内,除移栽返青期、水分敏感期(5~7期)、抽穗扬花期和施肥、用药时采取浅水灌溉外,全部以薄水自然落干保持湿润间歇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依照病虫预报及时用药,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机插秧注意前期封闭,中期普杀,后期选择性杀除三次除草用药。

33免耕甜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

331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70~80天,棒大,高产潜力好,品质优,耐低温,对锈病、大、小斑病抗性好的品种。如:“602”“金中玉”“兆珍1号”等。

332播种育苗

育苗时间:前作收割前一星期,最迟在8月20日前。材料准备:用种子400g/667m2,100孔/盘规格育苗盘35张,营养土100kg(壮秧剂500g+70kg细田土或+30kg厩肥混合),复合肥2~3kg。播种流程:667m2大田选约8m2平整空地—埔上育苗盘—撒2/3营养土—播种(每穴1粒)—覆1/3营养土—淋透水后盖薄层稻草或遮阳网。管护:育秧盘土干时,于早、晚时期撒淋水一次,下雨时及时排水,移栽前喷防病虫药剂,带药移栽。

333田间准备

前作(水稻)保持干田收割,留低桩。收割后清理田间禾草,开好环田沟和田间十字排水沟,并全田喷施一次除草剂。田过干提前2天透一次跑马水,遇雨过湿排水干田,保持下层水湿润又能站人不陷脚为宜。

334移栽

移栽苗龄:叶龄35叶,时间控制在8~12天。规格:宽窄行种植,(90cm+40cm)×366~32cm,667m2种植2800~3200株。种植方法:田间按设计规格接线,用彻墙吊锥与铁管焊接的专用打孔器打穴,然后取盘中苗栽植,并淋5%复合肥的定根水肥。

335肥水管理方案

秋甜玉米生育期短,为提高肥效促快长壮苗,营养生长以淋施为主。移栽后每隔5~7天,采用机械连续2次淋施(15—15—15)三元复合肥水肥,总用量50kg,前轻后重,为了促苗生长壮矮抗倒,可适当参施1000g壮秧剂;拔节初期(7~8叶)和大喇叭口期(10叶左右)结透水或下雨时亩各施复合肥15kg。甜玉米苗期处在高温少雨时,水管重点做好久旱无雨及时透水,大雨及时通沟排水等保苗措施,特别注意甜玉米抽雄前后保持土壤停水量在70%~80%,遇旱及时灌水保墒。

336病虫草防除方案

免耕栽培除草采取一封一杀。移栽前667m2用克无踪水剂100~150ml+土壤封闭剂金都尔50~80ml,水稀提前稀释至50kg,全田喷施于杂草和地表,注意保持良好的土壤湿度;后期杂草多时,可选667m2莠去津可湿性粉剂400g,对水30~50kg喷杀一次。[JP+1]秋季稻后免耕栽培,水旱轮病虫害发生少,推行无公害防治,提高食用安全性,做到尽量少用或不用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但仍注意玉米螟、锈病的防治,发生时可选用毒死蜱、爱苗防治。

337适时收获

秋甜玉米采收期正值凉爽季节,适宜采收期相应延长,根据鲜销市场动态或加工要求,及时采摘。一般在开花授粉后18~24天左右,花丝发枯转变成深褐色定为适期采收标准。

34白菜花栽培技术

341品种选择

选用中熟、抗病性好的本地白菜苔品种,如“柳叶菜心”或油菜两用型油菜品种。

342适时播种

在甜玉米采收后,湿润田块,在11月上中旬撒播,667m2用种量500g。出苗后25天左右移密补稀。

343管理与采收

年前以保苗保长为主,667m2施复合肥30kg,做好旱透雨排水。年后2—3月温度升高时,开始采收菜苔,采苔后每隔10天施一次复合肥或稀薄粪水,延长菜苔采收期。

344病虫防治

重点防治霜霉病、软腐病和蚜虫、菜青虫,可用农药农用链霉素、敌杀死。注意长菜苔期禁止使用农药。

4發展建议

41强化技术培训,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粮食供给侧改革是今后一段时间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把此模式作为粮食生产可持性的重要抓手,必须加强对农户和生产大户的培训,结合农技培训项目,动员各级农技人员投入到技术培训工作中,确保模式得到全面平衡推广。

42政策扶持粮食新型经营主体

政府从粮食大县奖励资金中建立专项资金,对规模种植大户给予支持,比如凡种植模式达到333hm2以上的可给予奖励,调动积极性。此外,对销售商、加工厂给予政策支持,拓展畅通销售渠道。

43配套全程机械化生产,开展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模式环节中水稻生产部分,大户可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个体农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全程机械化、免耕栽培,促使生产进一步轻简化。

44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富硒栽培

对模式中的稻谷、甜玉米、菜苔进行绿色认证,配套推广应用富硒稻米、甜玉米生产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和价值。

45引进推广水稻、甜玉米、菜花优质高产新品种,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紧跟科技进步,从全国各地引进最新品种,开展试种筛选试验,从中选择出适应本地种植的新品种。同时适当引种一些糯玉米、甜糯玉米等鲜食玉米品种,丰富种植品种。

参考文献:

[1][ZK(#]高俞平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现状及其推广模式的探讨[D]浙江大学,2006:39-41

[2]黄绍力,谢伟平,沈火林广东省甜玉米和糯玉米品种现状及市场需求[J]中国蔬菜,2006,(09):38-40

[3]尹艳,叶翠玉,胡建广,刘建华广东省鲜食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杂粮作物,2005,(03):215-217[ZK)]

猜你喜欢

稻田效益关键技术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