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要闻

2018-02-11本刊编辑部

乡村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村镇标志河南省

让农产品“名声大振”我国累计保护地理标志产品2 359个

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令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名声大振”、价值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2018年7月11日在2018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论坛上表示,将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积极持续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互认互保,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助力扶贫攻坚。

地理标志是保护特定地区产品的特性、声誉和其他特征的重要知识产权,被誉为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农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和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多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受保护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地理标志对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累计保护地理标志产品2 359个;累计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24个;累计核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8 091家,相关产值逾1万亿元。

“我国地大物博,地理标志资源非常丰富,地方名优特产数不胜数。利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积极发掘、保护这些宝贵资源,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说。

他建议,加快完善地理标志法律法规,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管理服务水平,发挥专家作用,简化审核和办理程序,推进“一站式服务”;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地理标志宣传和展示,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互认互保,加速推进我国地理标志“走出去”。

农业农村部: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18年以来,各级畜牧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引导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推进绿色发展,畜牧业运行总体呈现向优向好态势。

主要畜产品产需关系逐步改善。2018年1月中旬至5月中旬,生猪价格持续下降,农业农村部从3月份开始通过媒体连续发布预警信息引导产能调减,督导各地强化疫病防控和市场监管,加强生产指导帮助养猪场户渡过难关。总体来看,生猪生产稳步调整,猪肉市场供销有序,活猪价格从5月中旬阶段性回升,目前已回升至成本线,一些生产经营水平较高的养猪场重回盈利区间。鸡蛋行情目前总体较好。1-5月主产区鸡蛋平均价格8.29元/kg,同比上涨42.9%。肉鸡、肉牛、肉羊生产平稳,养殖效益较好。

畜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竞争力持续提升。各级畜牧部门紧紧扭住良种繁育、标杆示范和结构调整,加快改造传统畜牧业,以提高效率为着力点促进畜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一是向良种繁育要效率。随着畜禽育种工作不断推进,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基因组技术应用范围扩大,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不断提高,供种能力持续增强。二是向规范管理要效率。狠抓标准化示范创建,部署开展2018年的创建活动,发掘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示范场,取消了一批复检不合格示范场。目前累计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 573个。三是向结构调整要效率。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禁养区划定基本完成,累计减少生猪存栏量3400万头,生猪生产加快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南方水网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得到缓解。畜禽产品结构升级,生猪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草食畜牧业稳定发展,地方畜禽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大,优质畜产品供给增加,马、驴、蜜蜂等特色畜牧业活力增强。

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扎实推进。中央安排50亿元,支持200个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农村部印发了《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操作层面有了切实可行的章法。农业农村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2017年度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启动对各省(区、市)2017年工作的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估方式。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预计年底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将超过64%。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积极打造乡镇综合体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获悉,2018年河南省供销社将在全系统1 154个全资和控股企业中择优选择,培育壮大为农服务龙头企业,强化提升河南省供销合作社7 00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和农民生产经营组织程度,并依托河南省1 876个基层供销社及其基层经营服务组织积极打造乡镇综合体,实现多元融合发展。

结合地域实际,河南省供销社以托管、半托管、代耕代种、粮食银行等方式,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的社会化服务形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供销合作社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庄稼医院为依托,构建供销社科技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科技供给。目前,河南省供销社土地托管(流转)面积达37.33万hm2。

我国累计近300亿元用于退牧还草工程

2018年7月17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到2018年中央已累计投入资金295.7亿元,累计增产鲜草8.3亿吨,约为5个内蒙古草原的年产草量。

据了解,2017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65亿吨,较2017年增加2.53%;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连续7年超过10亿吨,实现稳中有增。2017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5.3%,较2011年提高4.3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家畜平均超载率为11.3%,较2010年降低18.7个百分点,草原利用更趋合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监理中心副主任刘加文说,虽然当前我国草原生态明显改善。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的矛盾仍十分突出。草原违法征占用、家畜超载过牧等现象还非常普遍。草原退化、沙化、石漠化等问题还依然存在。

刘加文说,下一步,要积极引导草原合理利用,对草原植被不占用、少占用、短占用;实施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提高草原资源利用效率。要加快推进草畜平衡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草畜平衡示范县(旗)。大力推进草原畜牧业由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

草原是地球的“皮肤”,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有天然草原3.928亿hm2,约占全球草原面积12%。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河南省再添11个

2018年7月18日,从河南省农业厅获悉,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了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河南省渑池县任村乡南坻坞村、灵宝市尹庄镇前店村、潢川县付店镇等11个村镇成功入选。

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是挖掘地方农业资源、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在公布的第八批3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河南省潢川县付店镇、夏邑县北岭镇、长葛市佛耳湖镇尚庄村、渑池县任村乡南坻坞村、鲁山县熊背乡大年沟村、灵宝市尹庄镇前店村、南乐县西邵乡李崇町村、平舆县东皇街道大王寨村、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唐河县马振扶镇前庄村和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东齐村11个村镇成功入选。截至目前,河南省共有94个村镇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

据了解,河南省将继续加大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指导力度,大力宣传示范村镇的名优特色产品,推广示范村镇的好经验好做法。“下一步示范村镇重点要在品牌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张道明说,“要将示范村镇打造成特色产业扶贫的样板,引领全省更多村镇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

上半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6000元

从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获悉,2018年上半年,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 263.92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857.02元,增长9.1%,高出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与2017年同期相比,快0.2个百分点。上半年,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23位,增长速度排名第11位。按常住地分,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 670.16元,增长8.0%,高出全国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955.71元,增长8.7%,比全国平均增速低0.1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上半年,河南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 440.53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472.74元,增长9.5%,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3%,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5.2%。上半年河南居民人均得到转移性净收入2 095.08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87.82元,增长4.4%,转移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0.4%,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0.2%。

经营性净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上半年河南居民人均经营性净收入为1 964.17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102.12元,增长5.5%,经营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9.1%,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1.9%。经营净收入的增长主要是二产业和种植业收入的增加,农业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玉米、大豆、蔬菜出售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但是,由于生猪价格的大幅下降也限制了经营性净收入的增长,上半年居民牧业净收入为120.89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减少25.6%。

中央财政50.9亿元支持耕地轮作休耕试点

近日,中央财政拨付资金50.9亿元,支持有关省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比2017年增加25.3亿元,增长98.8%。

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对2018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是将中央财政补助的试点规模扩大到160.00万hm2,比2017年翻一番。其中,轮作面积133.33万hm2、休耕面积26.67万hm2。同时,安排相关地区自行开展试点面积40.00万hm2,2018年总计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达到200.00万hm2。二是将中央财政补助的试点区域由9省区扩大到12省区,即在现有轮作试点区域基础上,鼓励长江流域小麦稻谷低质低效区开展稻油、稻菜、稻肥轮作;在现有休耕试点区域基础上,新增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开展冬小麦休耕、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下水超采区开展水稻休耕。

据了解,中央财政主要采取直接发放现金或折粮实物补助的方式,将补贴资金落实到县乡、兑现到农户,并根据年际间不同作物种植收益变化,与作物间收益平衡点相衔接,对试点补助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河南省肉类口岸上半年查验量突破2万吨

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悉,2018年上半年,河南省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郑州查验场)进口肉类查验量实现大幅增长,截至6月30日,总报检量为20 625吨,同比增长54.32%;总货值达63 938 176美元,同比增长127.64%。

据介绍,自2018年4月开始,美国进口猪肉制品报检量出现明显下滑。为应对市场波动,河南肉类口岸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深挖原有客户潜力,保持查验量稳步增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服务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断开发新的客户资源,吸引以进口牛、羊肉业务为主的企业通过河南省肉类口岸报关报检,为提升口岸查验量寻找新出路。

在多项举措共同作用下,河南省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口商品结构由过去的美国猪肉制品一家独大,逐步调整为以澳洲、美洲牛羊肉制品为代表的高档冷鲜肉制品与猪肉制品“平分天下”的局面,进口商品结构日趋合理。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牛肉类共计报检8 659吨,同比增长512.16%。羊肉类共计报检248.1吨。

河南省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巩固河南省肉类口岸在内陆肉类口岸的领先地位,该口岸将在持续提升进口货物查验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以报关报检、交易展示、仓储物流、分拨加工、区域配送和研发检测为核心的产业服务体系,探索以河南省肉类口岸为依托的口岸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引领河南省冷链物流产业走向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

河南省18市县区成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国试点

从河南省农业厅获悉,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名单,河南省三门峡市、鹤壁市、濮阳市和叶县、商丘市睢阳区等11个市、县(区)被确定为第三批改革试点单位。至此,河南省承担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的市、县(区)已经扩大到18个。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之后,又一项管长远、打基础的重大改革。济源市作为全国第一批29个试点之一,重点在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六项权能上进行探索。濮阳市华龙区作为全国第二批100个试点单位之一,探索推行“十五步工作法”,2017年底为全区5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了农村经济组织登记证书,率先完成试点任务,打造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华龙模式”。

中央要求第三批试点单位,在2019年10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重点在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发展多种形式农村集体经济和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7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总结经验,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基础、做示范。

如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张道明说,首先要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农村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以及长期形成的债权债务查清查全,明晰集体资产归属。总的时间要求是,到2019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目前,河南省已召开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制定了实施方案,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项工作。截至2018年5月底,河南省已完成清产核资的行政村有4 000多个。

猜你喜欢

村镇标志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