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电站系统可靠性的维修方式选择研究

2018-02-11王楠何鑫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清3503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系统可靠性大纲核电站

文/王楠、何鑫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福清 350300

在当前核电站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那么,就必须要考虑到期可靠性的选择问题,在维修方式方面,进一步更加有效的进行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1、核电站可靠性发展情况

设备可靠性是维系核电站安全和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不少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设备可靠性管理上进行了诸多创新和实践,建立和完善了适应核电站的设备管理运作模式,逐步形成了以设备可靠性分析和设备维修策略优化为核心、以设备状态监测和设备缺陷管理为手段、覆盖日常生产活动和大修活动的电站各职能部门全范围参与的设备可靠性管理体系

2、通过维修方式选择的优化提高核电站运行可靠性

2.1 核电站维修方法选择的思路

在对设备的维修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对故障设备后果、设备故障率、系统故障率进行充分的考虑,在此基础上对维修方式进行确定,从而实现以系统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法的选择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此外,还可以依据系统可靠性分析结果对设备维修方式进行确定,从而优化核电站维修大纲,在保持核电站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维修项目的优化与维修成本的降低。

2.2 核电站维修方式的选择

维修方式主要包括预防性维修、纠正性维修、状态维修等几种类型。不同的维修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在对维修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将设备的故障后果、运行方式等作为依据,从而实现维修方式选择的最优化。基于系统可靠性的维修方式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以可靠性为角度对维修方式进行选择。

2.2.1 核电站维修方式

核电站的维修方式主要包括:第一,纠正性维修,指的是设备出现故障或者缺陷之后进行隔离处理或更换。第二,状态检测,通过在线或者离线的方式对运行设备的状态进行监视,依据监测的结果选择设备维修的时间与方式。第三,定期试验,通过在线的方式对运行过程中无法对其预定功能进行验证的设备进行验证,确保设备的预定功能处于可用的状态中。第四,预防性定期维修,按照事先设定的设备维修周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将时间作为维修的依据。第五,定期更换,按照事先设定的设备更换周期对设备进行更换,同样是将时间作为更换的依据。

2.2.2 核电站设备维修方式选择步骤

第一步,对系统进行选择与边界确认。核电站在设计的过程中已经通过三字码对系统进行了标识,在对系统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运用三字码实现边界确认。第二,系统相关资料收集。核电站在设计的阶段中就已经按照不同的系统实现了资料的完备,此外预防性维修大纲、设备运行记录等都对维修方式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三,系统设备运行摘要编写。依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对系统及设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运行摘要的编写,让分析人员能够通过运行摘要对系统设备的功能、作用及影响等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第四,系统设备功能列写。将系统中所有设备的功能、作用进行列写,为故障模式分析提供依据。第五,设备故障含义定义。系统的功能故障指的是由于系统的总体或部分功能出现丧失的情况而不能够对用户期望的性能标准进行满足。通过运行人员、维修人员等的共同分析对故障标准进行确定。第六,设备功能故障的影响与后果列写。针对不同的故障模式对其故障的影响及后果进行列写,主要包括故障现象、故障安全影响、故障环境影响、故障生产运行影响等。第七,故障模式后果评估。通过对故障模式后果的评价,为维修方式的选择奠定基础。第八,维修方式选择。结合系统可靠性判别结果与设备故障后果对设备维修方式进行选择。

2.3 维修大纲优化

核电站的维修大纲中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功能位置及维修的内容、方式、周期等,是核电站维修工作中的核心。以系统的可靠性为基础实现维修大纲的优化,主要是依据系统可靠性对系统的维修项目、方式及周期进行更为合理与科学的确定,之后依据选择的结果对原维修大纲中的内容进行调整与完善。此外,在大纲优化的过程中,要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完善,例如通过现场维修经验反馈实现大纲的优化等。

3、核电站预防性维修管理的计算机集成的应用趋势

基于预防维修为主的维修策略和国家核安全法规的有关规定,核电站必须开展预防性维修工作,以确保核电站构筑物、系统和设备能够按设计要求执行其功能,保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围绕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开展,国内外各核电站均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编制预防性维修项目,明确各设备执行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内容、周期等;编制预防性维修程序,作为具体执行预防性维修活动的文件;编排预防性维修计划,以统筹安排预防性维修工作;建立标准工作包,以提高预防性维修工作准备的效率和效果;建立标准工时,以科学客观的评估预防性维修活动的工作量。因此,将预防性维修项目、预防性维修程序、预防性维修计划、标准工作包、标准工时等预防性维修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实现管理上的无缝衔接、提高预防性维修管理的效率是迫切而必要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可以提高基于核电站系统可靠性的维修方式的选择有效性,本文对其选择的方法和具体的选择的路径进行了总结,可以为今后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借鉴。

[1]杨婷.基于RBD的核电站数字化保护系统可靠性指标预计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 ,2016,23(01):90-94.

[2]郭永基.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17):53-56.

[3]刘呈则,严智,邓景珊,张宝军,郭磊.核电站应急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分析[J].核科学与工程 ,2016,33(01):97-105.

[4]卢文跃,李晓明,韩庆浩,戴忠华,洪振旻,陈世均.核电站设备可靠性管理体系的探索与运作 [J].核动力工程 ,2015,(S1):65-72.

[5]范新举.DCS系统在核电站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 ,2016,(24):191-192.

猜你喜欢

系统可靠性大纲核电站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大口径舰炮弹药储供系统可靠性研究
如果离我不远的核电站出现泄漏该怎么办
试析提高配网系统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核电站护卫队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
海上核电站提速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