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

2018-02-11刘永格

21世纪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政风民风

文/刘永格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在婚丧寿庆活动中盲目攀比之风日盛,随礼名目繁多泛滥,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城乡居民不堪重负。如邵东县的一些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互相攀比,大讲排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一是受这些地方热情好客的传统民风影响;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部分富裕家庭把酒席的档次越提越高,导致盲目攀比成风。尤其在宴席上发包烟和红包的现象十分突出,而更令人头疼的是丧事,一是操办时间久,动辄三五天,甚至一个星期;二是场面大,迎宾队、鼓乐队、龙灯队,都来站队,请和尚、做道场,扎台子、唱大戏,一应俱全,每餐数十桌;三是开销大,除烟酒开支巨大外,荤菜开支也不小。除了一大桌十几道丰盛的菜肴外,还要打发给客人带走的一人一块“面子扣肉”或一人一只猪脚。

承办酒席的主人,或是确实家底殷实,想借此显摆显摆,或借机答谢父老乡亲;或是碍于面子不甘示弱的攀比心理作祟,“打肿脸充胖子”,硬着头皮也要风光一回;或是房亲等主事者想借机从乐队、仪仗队、戏班子、和尚队、纸马匠、烟酒商那里拿点“回扣”,捞点“油水”,极力主张排场搞大一点儿。但不管哪种情形,都使酒席失去了庆祝和纪念意义,变成了“炫富”平台,导致当地民众因承受不了酒席的巨大支出或“人情消费”而“谈席色变”。

2016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刘奇葆指出: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

婚丧嫁娶、节庆祭祀,都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认为,移风易俗方式方法要简便易行,应该注重从“情”“理”“法”角度入手,情感上能接受,道理上立得住,法律上有规可依,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规之以法。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重在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推动移风易俗,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婚丧习俗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还要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要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移风易俗是弘扬时代文明新风的题中应有之义,对社会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旋律至关重要。因此,推动移风易俗,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推动移风易俗,必须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转变,加强制度建设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当今社会党风政风与世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政风是关键,世风民风是风向标。党风政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政风。一个艰苦奋斗的政党,必须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反对铺张浪费,我们党才能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厉行勤俭节约,才能有效净化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狠刹歪风邪气,遏制陈规陋习,刻不容缓。移风易俗的目的是通过风俗改造,优化社会环境和政治生态,提升干部群众人文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与此同时,还要制度规范,刚性约束。当今是法治社会,实践证明,好的制度往往能更好地规范引导人们的生活,也更容易让群众接受。移风易俗过程中,旧的不合时宜的风俗要及时主动抛弃,新的文明的风俗要加以提倡并制度化。

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必须依靠三种力量

依靠群众自身力量。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复杂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推动移风易俗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觉践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要注重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执行符合农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使其成为约束农村生活风俗的“指示灯”,引导民众摒弃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倡导勤俭节约,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民俗风气。

依靠党员干部榜样的力量。移风易俗、破除陋习,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老百姓有句俗语,叫做“组看组、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于培育、引领淳朴的民风乡风,具有极重要的标杆作用。党员干部对不良社会风气不能无动于衷,不能随波逐流,而应守住正气、坚决抵制,自觉做清正廉洁、移风易俗的表率。古人云:“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员干部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敢于弘扬正气,反对歪风邪气,走到群众前面,变指派命令为行动感召,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党员干部要自觉带头不铺张浪费、不滥发请帖、不大操大办,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要动员教育家属及亲朋好友养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良好风尚,争做倡导社会文明新风的典范,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导民风,让移风易俗深入民心、开花结果。

依靠道德文化传承的力量。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要在移风易俗、除弊布新、崇尚新风上下功夫,必须面对并正确解决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的传承问题。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地方风俗中的人文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感召力,着力培养广大民众的道德自律和文化自觉。建设新农村要硬件软件两手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于群众思想中,不遗余力倡导发扬传统美德,倡导现代社会文明礼仪,革除陋习,激浊扬清,移风易俗,形成社会文明新气象。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则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风俗之变,关系盛衰。倡导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既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个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要切实弘扬社会正气,净化社会风气,抓党风政风促社风民风,推动这场深刻的风气变革,让百姓生活更加和谐富美。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政风民风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白沙埠镇:争当移风易俗“四大员”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廉政文化涵养廉洁政风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
多彩民风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全省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调查侧记
乘长风兮破万里浪
王岐山: 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覃士泉:俚俗乡风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