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创新

2018-02-11乔杨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11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智慧建设

文/乔杨 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辽宁大连 116011

我国高速城镇化发展的成就卓著,但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系统性的复杂问题,比如社会、经济、资源、生态与环境等。最近几年来,人类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出现了新的途径,即利用大数据技术的突破,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中的表述,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指导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体现在土地使用,空间规划布局和建设活动的具体安排等。建设“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导向,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制定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把握这一概念,以便适应未来的变化。

1、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从上个世纪就有人提出了这个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在2009年在理论界开始兴起。在这几十年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学者一直没有对“智慧城市”的概念达成一种共识,这是因为对“智慧城市”的含义根据侧重点不同会有不同的解读,各个专业背景的学者都对“智慧城市”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研究,希望对未来城市更好的发展贡献力量。一些较权威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智慧城市”含义的解读为:通过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城市通信建设水平,从而使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信息运行效率,最终实现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操作,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美好的生活。这种解读将“智能城市”理解为技术革命,从技术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智慧城市”的概念成为一种技术论。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另外的解读视角,他们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智慧城市”概念将会带来的变化。他们认为,除了技术上达到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响应外,还应该注重信息系统服务的质量,良好的社会信息管理需要的是高效的管理机制,才能实质上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使“智慧城市”真正服务于居民,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实现“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这种分析方法侧重于社会发展的角度,于是有人称之为“社会功用论”。通过以上的分析,两种观点相同的一点就是:发展“智慧城市”必须先达到一定的城市建设要求,才能有实现智能化城市的物质基础。

2、“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要实现“智慧城市”必须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还要不断积累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城市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良好的信息管理实现“智慧城市”,区别与传统城市规划,“智能城市”创新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

2.1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理念创新

由于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的工作环节很多,需要很好的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顺利完成,另外还需要对工作流程中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规划研究与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每一项工作,通过对现代社会的深入分析,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与当前城市良好衔接,从而完善城市管理服务机制。“智慧城市”下的城市管理将大大提高城市各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对维护城市和谐稳定有巨大作用。除了在技术上进行突破之外,还需要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操作中融入现代社会的四化理念,即民主化和动态化,配合城市的高度信息化达到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务,创建更好的社会环境。

城市规划的本质是为了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若“智慧城市”能够得到充分实施,将会更好的服务于人民。首先在医疗、交通、水电等系统之间的联系方面可以变得更加紧密,可以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各个系统来讲,比如教育系统、交通系统等,通过数据化可以更加高效的帮助分析和预测系统情况,提高他们自身的安全性能和高效运行能力。这些与生活必需相关的服务质量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2.2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创新

2.2.1 规划思想

规划思想决定了城市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未来规划的走向,因此在城市建设实践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社会在不断发展,城市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需要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创新才能将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解决。因此在目前的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通过信息的高效收集和处理,帮助相关城市规划工作者进行问题分析,提高决策的质量。城市居民关心的经济、医疗、交通、教育、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搭建数据模型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对决策效果有一定的把握。

2.2.2 规划依据

要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先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内容,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指导和控制,从而进行“智慧城市”的总体布局,指导相关工作实践,保障工作质量。因此相关规章制度的编订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也会产生影响,需要在编制过程中尽量完善、合理,才能更好的为工作的实施提供法律保护和技术指导。在2012年,我国就计划建立100个“智慧城市”,预计投入资金超1万亿人民币,可见“智慧城市”的价值,也对城市规划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智慧城市”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会不断促进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让城市规划指导“智慧城市”的实践,创造更加便利的未来城市。

[1]陈辰.智慧城市规划方法与创新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 .

[2]刘牧.推动新时期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创新发展的研究[J].工程技术,2015,(31) .

[3]徐振强.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协同创新关键路径的思考[J].城市住宅 ,2016,(3).

[4]杨天成.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2):162.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智慧建设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