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及自媒体语言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8-02-11郑舒悠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络大学校园校园文化

宫 雪 郑舒悠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自媒体与自媒体语言

近年来互联网络急速发展,在加速信息传播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并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均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其中,自媒体和自媒体语言作为互联网络时代的产物,突显了互联网络时代的特征与影响。

自媒体以互联网络为依托,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传播形式的“个人媒体”,具有私人化、平民化、普遍化、自主化的特点。继2002年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提出了“自媒体”的概念之后,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提出的研究报告中给出了自媒体的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自媒体语言作为自媒体的载体,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自媒体语言指使用短讯、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信息交互式时使用的语言。根据于根元的统计①可知,网络词语大体上可以分为:术语、外来词语、翻译词语、缩写、数字符号等11类。随着互联网络的勃兴,自媒体语言除了上述11种类型以外,表情文字、图形符号等也逐渐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一种。

自媒体网络语言具有“更新快、内容丰富、形式多、简单生动”等优点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缺点和影响:首先,信息发布者素质的良莠参差会导致自媒体语言缺乏规范性和准确性,。其次,自媒体语言使用的随意化和误用现象的增多,破坏了汉语言系统的纯洁性和正统性。最后,语言的过度消费会引起情绪的过度宣泄甚至会引起观念意识滑坡。自媒体业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自媒体语言也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信息发布的主要语言,同时也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善用自媒体及自媒体语言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二、自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首先,自媒体的发展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信息发布平台。在互联网络出现以前,校园广播、校报等是大学校园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亦见证了大学校园文化的成长。然而,这些曾经的、主流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形式,其信息的传播速度与范围都十分有限,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自媒体逐渐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传播的一种新型载体,以其快速、便捷、多样的特点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的缓慢性和单一性,通过校园公众号对外即时进行校园信息发布,增加了校园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

其次,自媒体丰富了大学校园建设文化的内容。在自媒体时代到来之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以图书、报刊、板报等形式传播,内容不但有限而且相对枯燥并且缺乏活力。自媒体的传播平台形式多样、信息量丰富,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信息并进行在线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媒体及时发布热点事件、校园法令法规、好人好事、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等信息,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地引导和促进的重大意义。

最后,虽然自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建设等方面具有如上所述的好处,但是由于自媒体“个性”、“私人”、“自由”等特点也导致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给校园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影响和制约着大学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各种自媒体平台中,都存在大量的负面消息和虚假消息。这些信息流入校园真假难辨,势必会对学生造成误导,如果大学生效仿此种做法,发布不良或者虚假信息,久而久之不但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导致人们对大学校园文化认识有误的弊端。

总之,自媒体虽然能够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和仔细辨别会给学生乃至校园文化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和自媒体一样,作为自媒体的载体-自媒体语言,对大学文化的影响亦喜亦忧。

三、自媒体语言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自媒体多维的信息传播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地了解和认识社会的机会,促使大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也更加开阔。快速的网络传播、自由的言语表达等传播形式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此外,自媒体语言表达自由、形式丰富多样,能够促进大学校园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彼此间的互动。

然而,也正是由于自媒体语言“自由”、“私人”、“随意”等特点,此种新型的语言模式也破坏了汉语的正统性和规范性。

在互联网络的自媒体平台上,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可以随时发布消息的“小喇叭”,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对象进行交流、自由的阐述主张甚至是自由的发泄。虽然这种新型的媒体传播平台为人们提供了表达“真实”的自己的渠道,但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例如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网络语言不加约束,遇到意见相左的人便恶言相向甚至用辱骂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这样一来,语言的文明渐渐消散,久而久之我们的传统道德文明也会悄然消逝。这不得不说是自媒体语言给大学生乃至大学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吧。

此外,自媒体语言简洁生动灵活的特点,虽然有效地提高了交流的速度和效率,但是这类的自媒体语言缺乏统一的使用规范,例如:同音字和错别字相互替代、各国文字、数字、混杂使用等等。大学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当他们的言行出现偏差,势必牵动着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从自媒体与自媒体语言的方面入手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自媒体及自媒体语言对校园文化影响的对策

1、加强网络监管、优化网络环境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既然互联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那么,首先要从强化网络监管、优化网络环境着手,从源头保障网络环境健康、健全、规范地发展。尤其是学校方面,应该加大校园网络监管的力度,屏蔽或清除暴力、色情、黄色等不良信息,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的同时,发布或宣传积极向上的新闻或消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校园网络环境。

2、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某些大学生很容易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尤其是对于外来文化的认识和吸收缺少甄别能力。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建设的内容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互联网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去认识和学习世界各国的文化,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3、加强思政教育、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一言一行皆反映了校园文化的优劣。还处在文化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方面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波动比较大。因此,加强思政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学校的思政教育亦不能循规蹈矩,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方面可以利用自媒体方便、快速、便捷的特点即时发布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让大学生明辨是非,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性地思考、抵御不利的诱惑、浸蚀。

自媒体与自媒体语言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有利有弊。首先,要加强网络监管,以健康、蓬勃等网络大环境为社会服务。其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相辅相成,为大学生乃至炎黄子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最后,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促使二者互为互利,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健康蓬勃发展。

注 释:

①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

[1]宫雪.“互联网+”背景下“自媒体”与“自媒体语言”的特点与影响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1).

[2]郑庆君.网络“自媒体”语言消费大观及其成因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2,(4).

[3]燕芳.自媒体语言信息传播的价值裂变与解构[J].宜宾学院学报,2012,(8).

[4]自媒体时代大学语言生态环境危机及路径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5,(6).

猜你喜欢

互联网络大学校园校园文化
声 明
声 明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