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陵县勐糯湿地生态保护规划策略研究

2018-02-11周杭静

乡村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龙陵县驳岸稻田

周杭静 王 锦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湿地是区别于森林、海洋的第三大生态系统,是水陆的过渡地带,具有复杂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湿地还被喻为“地球之肾”[1]。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有的重要作用,如食物供给、匀化洪水、涵养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防洪蓄洪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当前湿地不断被开发利用,但利用方式令人担忧,目前急需科学的手段对湿地进行保护。生态规划是为了协调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对湿地进行生态保护规划是实现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勐糯湿地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紧邻村子旁,为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功能,然而,频繁的人迹活动也给勐糯湿地的生态性与演替进程带来了影响,急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1 勐糯湿地概况

勐糯湿地位于龙陵县勐糯镇,勐糯镇在怒江峡谷之中,全镇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 720 m,最低海拔570 m,森林覆盖率45.7%,年平均气温20.6℃,年降雨量1 200~1 500 mm,属怒江流域低热河谷亚热带气候。湿地位于龙陵县勐糯镇中部,整体呈由南向北分布,其中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天然湿地面积91.09 hm2,人工湿地(水稻田)面积508.92 hm2。湿地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经科研调查发现,龙陵县勐糯镇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有22种,人工湿地具有独特的稻田文化,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天然湿地中荷花一年盛开两季,夏季还有夏候鸟棕头鸥出没。湿地周边山体郁郁葱葱,植被茂密,形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勐糯湿地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由相关科考资料可知,目前湿地区域内含有陆生脊椎动物150种,其中兽类8目15科20属24种,约占该地区陆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16.00%;鸟类16目41科79属105种,约占该地区陆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70.00%;爬行类1目7科12属13种,约占该地区陆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8.67%;两栖类2目6科6属8种,约占该地区陆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5.33%。植物资源包括4种植被型(季雨林、灌丛、草甸、水生植被和人工植被)、5个植被亚型(落叶雨林、热性灌丛、杂类草甸、挺水群落和漂浮群落)、13个群系。群系包括马蹄果+柯子林、清香木+尼泊尔海桐林、火绳树+白花羊蹄甲林、野龙眼+粗糠柴林、构树+蓖麻灌丛、清香木+毛叶黄桤灌丛、岩桑+黄葛榕灌丛、狗牙根+马塘群落、荷花群落、马塘+荷花群落、香蒲+莎草以及水葫芦群落。而且独特的气候使得勐糯湿地内荷花一年两生,并有部分野生稻群落。

2 勐糯湿地现存问题

因勐糯湿地位于龙陵县勐糯镇中部,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行为或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勐糯湿地生态环境的自我演替循环,所以,人为活动是影响湿地现有生态环境的首位因素,具体产生的影响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2.1 水体污染

勐糯湿地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出水口也在最南边,但与出水口相毗邻的一个小型规模的村庄及东南部一处农家乐等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勐糯湿地的天然湿地中,直接影响了此处的水文特性,污染物的增加超过了勐糯湿地的自净能力后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水味腥臭、透明度下降,水体美观度下降,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的生境受到了直接的威胁,水体的污染所逸散的臭味还会给周边居民带来居住的不适甚至影响其身体健康。

2.2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直观的体现是凤眼莲与福寿螺所形成的灾祸,这种影响在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中都有体现。凤眼莲主要是以克隆的方式在水中迅速繁衍,生活用水排放不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凤眼莲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种恶性杂草如果在水中肆意繁殖,会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并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健康造成威胁[3]。福寿螺对环境的耐受性非常好,如高温、低温、干旱、饥饿和水污染等环境[4],在勐糯湿地水体污染如此严重的生境下,其他水生动植物因不适应水体环境的恶化而死亡反倒成了福寿螺的饵食,而且竞争者的死亡能够使福寿螺获得更充分的生存空间与充足的食物来源。

2.3 湿地驳岸设计不当

驳岸对于湿地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驳岸作为水路交错的特殊地带,含有水域和陆生的物种,是水域和其他生态环境的过渡地带,相比较其他斑块来说,驳岸的空间异质性更高,所以驳岸所具有的边缘效应对保护湿地生境、维持湿地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勐糯湿地的驳岸在这一方面几乎无从体现,勐糯湿地的驳岸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水陆交接点,且道路与水面没有任何过渡性,对勐糯湿地中天然湿地的生态保护起不到有效的作用。而且在人工湿地旁,驳岸起不到应有的防护效果,使得周边居民放牧牲畜时牲畜直接进入稻田中,对稻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2.4 稻田环境破坏

水稻是当地产量第一的农作物,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一种农作物。整个勐糯湿地中人工湿地(水稻田)占据了大部分面积,是当地独特的一种风景,稻田具有食物生产、净化水源、沉淀有机物等作用。而且当地稻田中存在部分野生稻,野生稻相对于普通的栽培稻来说含有更多的优异基因,如抗病虫害基因、抗逆基因等,但现存的野生稻所占比例不到整个人工湿地面积的1/10,如果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继续弱化,不难想象野生稻有可能会消失。野生稻消失的同时也削弱了当地稻田的经济效益与优势。

2.5 天然湿地呈现孤岛化

现在的勐糯湿地天然水体分为2个部分,一南一北,且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联系,这就导致勐糯湿地天然水体呈现孤岛化,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和整体性不强,使得两部分湿地的生态廊道不通畅,容易造成湿地环境退化。

3 勐糯湿地生态保护规划策略

对当前的勐糯湿地作出生态保护规划是极为重要的,这种规划不仅使勐糯湿地中的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也可保证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协调勐糯湿地自然生态环境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

3.1 合理划分生态保育区

勐糯湿地是夏候鸟棕头鸥迁徙路线中的一个驿站,也是经过科研调查所得出的许多珍惜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生态保育区的划分不仅是为其中一个或几个旗舰物种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为整个勐糯湿地的综合生态系统建立保护区域。建议将靠南部的整个天然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区,因为这里是整个勐糯湿地天然水体面积最大的区域,且出水口与村庄毗邻,所以这个地方也是最容易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区域。在将这个部分划分为保育区的同时,更应将出水口与村庄相邻的位置之间设计隔离带,以确保生活污水能在自然湿地的作用下被慢慢净化。此外,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境,提高自然生态系统自身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能力,也是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一条重要途径[5]。

3.2 合理配置湿地植物

植物具有景观效果,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合理配置植物不但能够改善湿地的景观视觉效应,而且能丰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净化水体、为水陆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在湿地的生态保护规划中,一是要尽量考虑湿地植物的多样性及功能性;二是要尽量使用乡土植物,因为乡土植物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香蒲+睡莲和芦苇+荇菜对氮、磷的去除率和生物量的增加相对较高[6];香根草+风车草+美人蕉+菖蒲+再力花的组合对于NH4+-N、TN、TP、CODCr、BOD5的处理效果为最佳[7]。

3.3 湿地驳岸景观生态设计

驳岸是水陆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的过渡带,也是空间异质性较高的一个区域。驳岸既是临水的挡土墙,也是湿地生态的保护带[8]。勐糯湿地中不管是天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的驳岸都存在诸多不够生态性的方面。驳岸分为传统型驳岸和生态型驳岸,在改善勐糯湿地驳岸设计方面,应多使用生态型驳岸,结合上述植物配置,打造出能够维护勐糯湿地生态稳定性的廊道。

3.4 提高当地居民的湿地保护意识

生态保护规划是人的自然观的一种体现,生态保护不仅要靠人的能动性来改变其生境条件、提高其生态性,更要通过提高人对湿地的保护意识来对其进行保护。因为人为活动的干扰是对湿地产生负面影响以及改变湿地演替进程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来避免一些对湿地不利的人为活动,具体宣传教育措施有建立勐糯湿地展馆、设计湿地科普墙、制作湿地科普网页等。

4 结语

本文以勐糯湿地为例,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分析,结合当前湿地保护的热点问题,从景观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生态适宜度等方面提出勐糯湿地现在存在的具体问题,即存在水体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湿地驳岸设计不当、稻田环境破坏和天然湿地呈现孤岛化5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湿地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等生态规划的思想及方法的指导下,系统探索其生态保护规划策略,如合理划分生态保育区、合理配置湿地植物、湿地驳岸景观生态设计、提高当地居民湿地保护意识等。

猜你喜欢

龙陵县驳岸稻田
稻田摸鱼记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云南龙陵县勐兴铅锌矿床蚀变特征及找矿潜力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
龙陵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