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村中医药科普形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2-11刘统治金国娥沈明雷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普中医药农村

★ 刘统治金国娥 沈明雷

(1.芜湖市中医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安徽 芜湖 241000;2.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中心卫生院 安徽 黄山 245714;3.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合肥 230038;4.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中心卫生院 安徽 蚌埠 233080)

中医药科普,即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其目的在于把中医药的文化、思想、理论、技术等,通过大众易于接受的形式传播给大众。在中医药科普过程中,采用丰富多样、简单明了的科普形式,更能发挥科普的价值。

由于文化程度、信息渠道的原因,农民群体的科普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贴近生活。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一半以上,这就促使我省中医药科普工作者不断创作出形式新颖、“三因制宜”的科普作品。

1 农村中医药科普知识现状

综合分析农村的科普形式和农村中医药医疗条件,发现农村中医药科普普遍存在形式老化、专业性欠缺;科普形式化;移动互联网科普形式不适宜;人才队伍老化;伪中医科普;诱导性科普等现象。

1.1 科普形式老化、专业性欠缺 口耳相传:这是在农村最古老,也最多见的中医药知识传播方式,主要是亲戚、朋友、村民之间进行传播,内容包括中医师、秘方、单方、验方、中医药技术[1],如夏天拉肚子吃马齿苋、痢疾吃白煮蛋就大蒜等等。虽然很多民间方法很有效,但部分操作仍具有危险性,例如针刺肘部静脉放血缓解头晕头痛现象,就随便拿缝衣针放血,具有极大引起破伤风杆菌感染的风险。

农村“大喇叭”:“大喇叭”播音室基本都在村委会,由村委会相关人员负责管理,这些人虽是村里的“知识分子”,但对中医药却是“门外汉”,只能起到广播的作用,却不能提高农民对中医药的认识。

拉横幅、贴“大字报”:即在横幅或纸上写一些中医药知识,张贴到人流量多的地方。2004年全省农村人口中有54.3%的人不识字或只有小学文化,很多农民文化素质低、不识字[2],只能靠其他人进行讲解,了解一些知识。而讲解的人除了认字,对于中医药知识也是“睁眼瞎”,很难起到科普的作用。

发放画册、宣传手册:这些材料体现了中医药宣传的专业性、科普性[3]。但很多画册是由上级单位下发给村卫生室,由于缺乏监管及很多自然村没有张贴宣传资料的地方,就只能贴在卫生室的墙壁上,或丢弃在角落里。而多数宣传手册文字内容又太深奥、晦涩难懂,村民拿到手中,也多数在丢进炉灶时看一眼。

义诊:主要由基层中医院或卫生院中医科、药店等单位组织。医疗机构或者药店开展义诊服务主要在于推广自己的科室和产品,有时为了达到宣传目的甚至“夸大其词”、“不着边际”。

1.2 中医药科普趋于形式化 高等中医药院校每年开展的中医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4]。时间短,村民无法对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有很深的感知。地点多不确定,或学生自己联络,或学院和基层政府或中医医疗单位合作开展,基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安徽中医药大学每年暑假都会组织10支以上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到全省部分乡镇、农村、街道,开展拔火罐、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时间基本在3天左右,有些地方可能就只去过一次。

中医院或中医科流于形式,随意从单位指派人员到基层进行义诊,而参与义诊人员自身中医药素养就不够。在现场随意发放一些宣传手册,也不就手册内容进行讲解。

1.3 诱导性科普 这类多是药房或者药贩子针对村民文化素质低、民风质朴等现象,“避重就轻”地宣传自己的产品,搞得村民眼花缭乱,诱导村民购买其产品,效果却“差强人意”。有些医疗机构诊治发放内容低俗的宣传册。

1.4 人才队伍老化 农村卫生室老中医多数是建国以后的“赤脚医生”,他们掌握中医药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故在行医治病的同时也负责中医药知识宣传。但他们正慢慢地老去。由于村卫生室环境简陋、待遇不高等原因,很难吸收并稳住年轻的中医药人才,这就使农村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出现了“青黄不接”甚至“断层”的情况[5]。

1.5 移动互联网科普形式不适宜 随着国家推动“互联网+中医药”建设,“互联网+中医药科普”已是大势所趋。但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健全、村民互联网技术运用能力欠缺等“硬伤”[6],导致多数网站、网上中医科普等并不适宜在农村大力推广[7]。同时,互联网“双刃剑”的特点会引起中医药科普过程的负面现象。

1.6 伪中医科普 因国家大力鼓励中医药发展,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放宽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准入标准。以致涌现出一大批打着“中医药养生保健”“纯中药制剂”等中医药旗子的“御医”“祖传中医”“养生专家”“中医诗人”,如张悟本、林光常之流,极大地误导了大众对中医药的认识[8]。

2 加大农村中医药科普的必要性

安徽省是农业和农民工输出大省,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老人、妇女且总体文化素质偏低[9]。皖北农村人口密集度高,经济基础薄弱;皖中、南多为丘陵、山地,农村人口分散,意外伤害频发。加大农村中医药科普宣传,提高农民自身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辨别真伪的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2.1 农业、农民工输出大省的现状 2012年全国人口普查,安徽省人口总数近六千万,农村人口总数占一多半。作为农业、农民工输出大省,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有大量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妇女。家中留守老人、孩子、妇女,一旦生重病,就要花费农民工在外打工辛苦钱,导致“因病致穷”[9]。加大农村中医药知识科普;推广“简、便、廉、验”中医药适宜技术,可以增强农民体质、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农民医疗费用支出、改善“因病致穷”现状。

2.2 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2004年我省城市人口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36.9%,镇为28.5%,农村仅占6.1%。全省农村人口中有54.3%的人不识字或只有小学文化。到2015年,安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全省总人口文盲率为5.79%,比2010年下降2.35个百分点[2]。在大量农村人口现实下,农村文盲人口仍然很多。且文盲率降低并不代表中医药知识的普及率和认知率高。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中医药了解浅显,以致各类“伪、假、诱”事件频发。提高农村居民中医药素养、增强他们辨别真假能力,保护广大农民权益不受侵害,势在必行。

3 创新中医药科普形式的对策

中医药作为诞生于我国、扎根于基层的原创医学模式,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多部创新中医药文化科普、提升居民中医药文化素养、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文件[10-11]。在国家和地方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根据农民特点,“三因制宜”地创新中医药科普形式,大力推广中医药知识进农村、进家庭、上田间地头。

3.1 改进已有中医药科普模式 农村中医药科普不是没有形式,而是形式老化;不是没有中医药人才,而是中医药人才老化。如果能将这些科普模式进行改进,将是一股强大的中医药科普工作力量。

针对农村“大喇叭”广播者中医药素养低、部分偏远村庄广播不到的情况。在进行中医药科普时,可以聘请村卫生室中医师担任村中医药科普宣传员,采用本村方言,每周进行一至两次中医药知识广播,并就其中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解。

对于宣传画册搁置、宣传手册内容单一、拉横幅、写“大字报”等形式,上级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在发放宣传册以后,可组成督查小组,不定期到各个村去检查发放情况。亦可组织拥有绘画专长的人员组成中医药科普绘画宣传组,在一些学校、桥梁、村卫生室等人流量多、易于看到的墙壁上,绘画中医药类场景。

针对中医药科普形式化的现象。激励上级医院机构员工的积极性,定期对辖区内参与中医药科普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评审。对参与科普、老百姓评价高的人员应予以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

大力鼓励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药“三下乡”活动。在“三下乡”的人员组织配备上,可遵守“深资历梯度、宽专业广度”原则,既要有老专家,也要有青年中医药工作者;既要有中医、针灸等专业学生,也可以有中药学专业学生,可以提供综合性中医药知识宣传。在时间跨度上可以将3天左右的时间延长到1周甚至更长。

对互联网在农村中医药知识科普中的运用。加快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互联网“最后一公里”。同时,地方政府可以组织互联网使用宣传小分队,到各个村组织“晚自习”,帮助村民学会使用移动互联网。使他们能够独自运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中医药信息和科普内容,浏览官方中医药网站,可以甄别互联网上信息的真假。

3.2 创作新型中医药科普模式 在中医药科普的道路上,既要充分利用原有资源优势,降低成本;也要不断创新中医药科普模式,为中医药科普注入新的“血液”。

根据安徽省中医药“北华佗、南新安”的区域特点和亳菊、滁菊、宣木瓜、贡菊、凤丹皮、霍山石斛等众多道地中药材产区等优势,可在皖北、皖中、皖南建设三个中医药科普基地。结合我省南有黄梅戏、北多豫剧、东有花鼓戏的文化特色。将中医药知识写成剧本,写进戏曲,通过戏曲表演向百姓宣传中医药知识。同时,安徽又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历来不缺文人雅士和国画大家,可以将中医药知识融入到国画之中,使中医药和国画这两个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强强联合”。

淮南有八公山豆腐节,阜阳有民间杂技艺术节,滁州有中国农民歌会,安庆有五千年文博园,黄山有新安医学博览园等等。可以将中医药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各个舞台上。将中医药知识编成脍炙人口的歌曲、小品、相声、情景剧、顺口溜等,这样既提高中医药知识在各类活动中的参与度,扩大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宣传。且这些艺术形式都在人民群众中间已流传久远、质朴近民,如此进行中医药知识科普,农民更容易接受。

中医药科普既可以和传统文化“强强联合”,也可以走时尚路线。通过芜湖(中国)动漫节、芜湖科博会将中医药知识和动漫、机器人相结合。将中医药故事、中医药配伍、中医药理论编写成剧本,制成动漫形式。同时,也可以在一些电视剧、影视剧中加入一些中医药内涵,或拍摄中医药科普宣传片、纪录片。然而作品创作时不仅要提高观赏性,也要客观展现中医药。

不断创新的中医药知识科普形式更加贴近农民生活。而组建专业的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队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中医药素养,人员可由专业性强的中医药科普工作人员或中医药医疗人员组成[12]。加深农民对中医药的认识,客观地评价中医药,增强他们辨别真伪的能力。

4 小结

安徽省不仅是农业、农民工输出大省,也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亦是文化底蕴深厚之省。通过将中医药同安徽优秀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与时俱进吸收时尚文化元素,创作农民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科普作品。加强对中医药科普市场的监管,避免低俗、恶劣的作品出现。大力进行农村中医药科普,对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药服务发展目标、提升全省农民的中医药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1]赵延奎,陈祥华,刘成风,等.农村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8):504-506.

[2]http://www.ah.gov.cn/tmp/search.shtml SearchWords=%C8%CB%BF%DA+&Page=1.

[3]牛崇信.张敏,王晓萍,等.甘肃省农民中医药科普需求的调查及分析[J].甘肃中医,2010,23(11):69-71.

[4]刘宏岩,李磊,杨永刚等.公众中医药认知及需求调查[J].医学与哲学,2012,33(2A):11-13.

[5]老膺荣,朱泉.论中医知识普及与医疗市场培育及中医药学发展的关系[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4):78-80.

[6]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Z].2016.

[7]周旭文.中医药文化穿越互联网的现状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3):226-228.

[8]潘文,牛崇信,张敏,等.中医药科普三十年发展综述[J].甘肃中医,2010,23(9):73-75.

[9]文理,董明培,阐茹,等.对安徽省现阶段中医药发展的思考[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5):469-472.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6.

[11]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Z].2015.

[12]王国强.在“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6):387-389.

猜你喜欢

科普中医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