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日本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研究及其启示

2018-02-11郭思强张向阳李灵超

肇庆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质青少年运动

郭思强,张向阳,李灵超,殷 瑞

(1,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2,肇庆高新开发区 大旺中学,广东 肇庆 526238)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难题,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成为各国政府和世界机构组织共同发展目标.青少年健康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备受社会高度关注,虽然各级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的促进文件,但在实施、监督等过程中仍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令人担忧.美日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已通过多方面战略部署和政策来促进青少年健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战略起步较晚,各种政策和保障措施不太健全.本研究通过解析美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特点,为我国制定、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计划提供借鉴,从而达到提高青少年体质的目的.

1 美国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及特点

1.1 萌芽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

1953年12 月克劳斯·韦伯与邦妮·普鲁登发表了《肌肉健康与体质》,文章通过对比指出美国儿童体能落后于欧洲儿童水平.这引起了社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忧虑和重视.1955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成立“青少年健康总统委员会”,并召开青少年健康会议,制定了在学校推广运动等措施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1956年联邦机构成立“总统青少年体适能委员会”,后在肯尼迪总统时代更名为“总共体适能促进咨询委员会”,对青少年体适能进行研究.1966年约翰逊总统基于青少年体质测试手册设立“总统体适能奖”,以鼓励青少年参与运动[1].

这期间的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主要由联邦政府从国家层面来制定并实施,所以从一开始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就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初始阶段:1970年代—1980年代

1975年,美国第38任总统拉尔德·福特签署的《第九法案》规定,在美国任何人都不应该在联邦自主的任何教育项目或活动中因为性别而被拒绝参与、被剥夺受益机会或遭受歧视,女性同样拥有参与体育的机会,一旦发现有违犯《第九法案》的事件,违犯者将被提交司法部以接受适当的法律诉讼.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美国男女学生参与运动的比例由1971的12:1提高到现在的1.5:1,因此法案的颁布促进了女性体育运动的发展.进入1970年代,美国死亡人数的75%是由退行性疾病引起的,同时环境因素和个人行为因素使国民为健康付出高昂的代价.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健康资讯和健康促进法案》认为,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同等重要,而体质健康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价值应受到重视.1979年美国卫生、教育和福利部联合发布《健康公民:美国卫生署关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报告》,分析了美国人健康支出与疾病预防问题,强调以健康和人类发展为中心,实现人人健康,并提出不同人群的健康目标.该报告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创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新时代.1980年11月,美国联邦健康与公共事业部发布全美第1个健康公民计划《健康公民1990》,从预防疾病角度提出健康保护,从而降低青少年儿童的死亡率.

这期间美国青少年健康促进措施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保障男女生同时享有运动参与的机会.美国政府虽然认识到体质健康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但在《健康公民1990》计划优先发展的15个领域中体质健康仅列第14位.

1.3 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代

在美国1991年颁布的《健康公民2000》中,身体活动促进健康在22个优先发展领域中名列第1位,其核心地位被正式确定.法案规定,12~19岁青少年肥胖率应控制在15%,应开设日常体育教育课程以保障青少年身体活动的时间等.它同时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具体指标,如严禁酗酒、吸烟、吸食大麻等,减少因种族、性别、年龄等不利因素造成的健康差异,加强预防性保健服务供给[2].1992年,美国38个组织代表成立了美国健康标准委员会,并于1995年发布《国家健康教育标准——普及健康知识》,它设置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7个知识体系.2005年12月,健康标准委员会完善和修改了《标准》[3],提出的健康目标更加有针对性、更加重视健康技能、更加强调整体健康等.1996年,美国卫生与服务部发布《身体活动和健康报告》,目的是解决美国青少年肥胖这个严重问题.1997年,美国政府和主要组织联合制定《促进青年人终身体育学校和社区规划指南》,该指南指出学校应该做到以下4个方面:强调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享受式参与;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技能的孩子提供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活动的广泛选择;给予青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所需的技能和信心;通过学校健康协调项目促进体育活动,发展学校和社区项目之间的关联[4].

美国这个期间把青少年身体活动作为健康促进的首要途径,并制定青少年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开展,重视运动技能的培养,使青少年能够参与各种赛事,以达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目的,并减少肥胖率.

1.4 全面合作发展阶段:1990年代后期至今

2000年,美国健康与公共事业部发布的《通过身体活动和竞技运动提升青年人健康水平》,包括家庭战略、学校规划、青少年竞技运动和娱乐规划以及社区支持等行动策略.这些政策的制定主要针对青少年在校期间运动不足的问题,希望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组织校际联赛动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2002年,为改变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问题,布什政府执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5],采取大幅度缩减体育课程,结果是:学生每天在电脑、电视或其他电子设备面前平均消耗5.5 h,运动机会和身体锻炼的减少,青少年肥胖持续增加.这期间美国学龄儿童体重超标达到30%,另外还有30%的学生接近肥胖.为扭转此局面,2005年农业部和卫生与福利部发布饮食健康指导[6]、2006年美国NASPE与AHA制定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USA的报告和2008年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美国人体育活动准则》,均建议6~17岁青少年每天最少参与60 min以上的各种体育活动,以解决肥胖问题.2011年,在美国政府卫生部与公共服务部的指导下,由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疾病控制与健康促进中心、青少年和学校健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推出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行动指南》[7],具体要求:第一,社区、家庭和学校等社会各界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完成各自的职能.家长不仅要鼓励青少年参加到运动中,还要以身作则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社区既要做好宣传活动,又要为青少年身体活动或比赛提供安全、便捷的场所;学校一方面要有高质量的体育课,另一方面要组织校际间的各种体育比赛.家庭、社区和学校协同配合,共同努力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第二,为青少年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例如有氧运动中,要求青少年每天活动60 min,大强度体育活动每周至少3次,肌肉锻炼和骨骼锻炼包含在每天1 h的日常活动中,每周至少3次等.《健康公民2020》[8]建议所有学校应将学生每天进行体育教育的比例提高10%,给学生提供活动方案,要求5~15岁青少年每天骑自行车3.2 km,18岁以上每天骑行8 km等.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加强与卫生服务部、疾病防控中心等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围绕青少年肥胖与身体活动共同制定计划,构建三位一体的健康发展模式,即家庭、社区、学校同步发展,注重家庭健康,动员家庭成员参与体育活动和积极建设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举行各种项目的校级比赛,激励青少年和家长参与体育活动.

2 日本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及特点

2.1 萌芽阶段:二战以后

二战后日本在面临资源匮乏情况下,集中优势制定青少年教育政策,从而重建国家信心.在健康促进方面,日本不仅吸收了美国的体育健康教育思想,又根据国情制定出符合本国特色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

2.2 初级阶段:1940年代—1950年代

1947年,日本政府颁布《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制》[9],规定建立学生成绩与健康的学籍薄,鼓励青少年参与运动.这种看似简单的一项记录活动,却起到激发青少年不断自我挑战、强化体育锻炼的作用.1954年,日本出台《学校营养午餐法》,从法律角度对学生营养做出明确规定,旨在培养学生对饮食的正确理解、丰富校园生活、加强人际关系等.2005年,日本率先实行《饮食教育》基本法、《“饮食教育”推进基本计划》[10],这些政策都是从营养方面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的习惯,从而降低肥胖率.

2.3 快速发展阶段:1960年代—1990年代

为了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获取更好的成绩,1961年日本政府出台《日本体育振兴法》,从竞技角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关注青少年体育,促使学生形成愉快的生活方式.1962年,日本体协创办“体育少年团”,以“让更多青少年体验到体育的快乐”“让培养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组织扎根于社区”为宗旨,到2010年有1 570个市町村设有体育少年团,覆盖率达到89.7%[11].为了大力推进国民运动,1964年内阁会议颁布《关于增进国民健康和体质的对策》,这标志着日本体育发展的重心向大众转移.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各界迅速达成共识,推崇全民体育运动,创设国家法定假日——体育节.1978年日本厚生省提出《增进国民健康对策》,开始了由预防疾病到增进健康的观念转变,首次提出“健康一生”的理念,以“运动—营养—休息”3要素促进健康,同时在市町村成立健康检查和保健指导,设立健康增进中心,重点推广健康体检[12],这些措施都要求从婴幼儿开始.进入1980年代后,日本青少年运动能力开始下降,肥胖、近视、性开放行为和生活习惯病等健康问题日趋严重.为提高青少年运动能力,1988年政府出台的《第二次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继续执行“健康一生”的方针,同时制定具体的营养和运动标准,更加重视运动习惯的培养[13].1989年出台的《关于面向21世纪的体育振兴策略》,从场地的实用性出发,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不同层次的社区体育场地标准,从而保障了青少年运动的基本场地设施.政府还提出体育发展目标变为“生涯体育”,转变学生对体育的厌倦态度,培养学生内在的体育动机,以快乐体育作为发展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这期间日本体育发展重心由竞技体育转向大众,使青少年体育得到快速的发展.在终身体育的理念下,日本政府制定出青少年营养和运动的标准,并从婴儿时期开始注重健康的预防与检查,同时强调以身体活动与营养促进青少年健康.

2.4 全面合作阶段:21世纪以来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网络化、少子老龄化等因素改变了日本的社会生活,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明显增多,从而引发青少年体质下降.2000年9月政府提出《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制定青少年终身体育目标,以及加强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的协作发展[2].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青少年体质继续下降.为遏制此情况发生,2005年政府修改发展目标,将全面提升学生健康水平作为该计划第一目标;2006年审议修订,把“提高青少年体力”放在各项政策之首,同时规定各市区町村至少建立1个综合性体育俱乐部.日本体育保健审议会根据日本中央教育审议要求制定21世纪学校教育目标,构建出以学校体育为主,以家庭和社区为辅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体育模式[14],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爱好.2008年日本文部省出台《青少年体验活动综合计划》《小学校长期自然体验活动支援计划》和《应对青少年课题体育活动推进计划》,主要目的是在学校之外加强学生的自然活动体验,以培养青少年的自立自主和提高青少年行动意志力、丰富青少年的人性和社会性等.文部省还推出《放学后儿童计划》《青少年活力支持项目》[15]等教育发展计划,关注青少年学校之外的健康成长.2009年文部省颁布《学习指导纲要》[16],规定中等学校必须设置有校长亲自负责管理的运动部,制定合理的体育活动实践,确保了学生有足够的体育参与机会.2010年8月26日文部省颁布《体育立国战略》计划,提出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体育,创造良好、安全、公正的体育环境,增加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外部指导.2012年3月文部省制定《体育基本计划》[17],提出在今后10年中重点培养健康青少年,完善社区体育环境,活跃地区社会生活等.

日本政府把健康作为青少年发展第一目标,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的全面性不仅仅体现在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的协调发展,还体现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的协同发展,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运动参与机会.

3 美国、日本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的特征分析

3.1 美国、日本健康促进政策的共同特征

1)把青少年健康促进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制订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相互和谐发展的运动健康促进政策,赋予青少年健康促进法律地位,保证青少年体育参与机会平等和青少年的健康公平.

2)在《国民健康》和《体育振兴计划》中既明确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详细身体活动方案,而这些方案又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上学的路上、课堂间隙、课外活动、假期周末等,使青少年有更多的运动机会.

3)协同共建促进青少年健康.2国都形成以政府为决定性作用,以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性体育俱乐部为主导,政府机构、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法律部门等各个组织相互间形成无缝对接、相互配合,形成较完善的社会网络结构模式.

4)形成以学校体育为核心,以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为辅的三位一体的运动健康促进环境模式,营造良好的青少年参与运动环境.

3.2 美国、日本健康促进的不同之处

1)美国青少年竞技体育采取社会化管理模式,例如国家青少年单项联盟、国家青少年服务组织等,根据青少年的兴趣为青少年制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计划,激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比赛.美国每年大概有2 150万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训练,最受欢迎的项目为橄榄球、篮球、棒球、足球等.学生到了大学之后仍然继续参加各种比赛,美国的大学体育联盟分为一二三级联盟,共有41万运动员.尽管美国为青少年提供的多种比赛,使青少年有更多的参与运动机会,但是肥胖依然是影响着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美国12~19岁青少年在1988—2014年间肥胖率由10.5%增加到20.6%,但是2~5岁儿童肥胖率由1988年的7.2%增加到2004年的13.9%,2014年下降到9.4%,6~11岁青少年肥胖率由1988年的11.3%增加到2004年的19.6%,2014年下降为17.4%[18].因此美国青少年健康促进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

2)日本在治理青少年健康过程中注重从“运动、营养、休息”3个环节同步进行,尤其是强调营养均衡,同时在基层社区、市区町村和都道府县建设健康增进中心,包括运动指导、保健检查、身体体检等服务设施,注重于运动环境的建设,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结果公报》指出,在2014年和2016年日本的男生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分别是4.3%和4.9%,远远低于中国的11.8%和12.8%,日本女生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分别是1.5%和1.8%,低于中国的4.3%和4.0%[19],由此可见日本国家的营养在健康促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对中国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制定的启示

随着国际或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的制定既要具有国际视野,又要有本土特色,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的优点为我所用,又要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够聚合社会各机构的资源,共同致力于青少年健康.

4.1 加快法制建设,保障青少年健康权益

保障青少年运动权益,实现健康教育公平、平等,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等措施,必须有法律法规给以保障.1995年8月我国发布《中国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以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体育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制约着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如城乡之间经济水平差异引起资源配置的差异,校领导的观念与重视程度引起的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尽快补充、完善体育法律法规是保障青少年健康的首要任务.

4.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进行,解决青少年肥胖问题

“健康中国”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但肥胖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最大因素.目前我国成年人肥胖人口已达9 000万人,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国家,7岁以上肥胖儿童由1985年的0.5%激增到2014年的7.3%,约有3 500万,肥胖增速之快令人担忧.预防肥胖要从家庭健康教育和学校健康教育同步进行,在家庭中积极宣传肥胖带来的危害并开展减肥行动计划,给予营养指导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学校要立足体育课堂,增加体育课数量和保证体育课质量.体育课数量与运动项目的增加是为学生提供身体活动和提升体质健康的机会,而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就是既要注重学生技能学习也要重视学生身体活动练习.其次,组织好上午的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课外活动,争取使每个学生身体活动要达到中等强度以上,使其每天在校活动1 h.

4.3 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文化继承和健康教育发展并行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健身育人,不仅使学生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更使学生有体育品德.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同时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竞争.美日国家在青少年健康促进方面,都注重加强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美国的曲棍球、橄榄球等,日本的棒球、武道等都被列入本国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我们在吸收外来精华的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包含传统的民族健身方法,而且也蕴涵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为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传承、培育、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武术教学应该被列为青少年体育教学的重点项目.

4.4 重视课外体育比赛,打造青少年体育比赛品牌

“一路一带”是我国当今的强国战略,其核心精神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种多元化社会关系要求我们在培养青少年的过程中,应有相互尊重、包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观.青少年参加体育比赛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其身体学习和遵守规则、社会演练、团队精神的培养、还在于对其高尚的人格精神的培养,促使他们积极地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这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因此政府和学校要合力搭建青少年运动平台,培育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品牌,鼓励他们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内外的体育竞技比赛,加强青少年之间的相互交流.政府也要积极主导,鼓励各级学校同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和比赛交流.

猜你喜欢

体质青少年运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青少年发明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