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革命老区农业经济的效用分析

2018-02-10吴秀林

乡村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结构性老区供给

吴秀林 封 莎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供给侧相对于需求侧,同属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需求主要强调投资、消费与出口“三驾马车”式的资源要素投入,其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比较明显;而供给则主要强调通过制度变革、要素升级与结构优化“三大发动机”式的着力点来强化资源配置,提高有效供给。革命老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针对革命老区农业资源的供给状况,以提高供给质量为目标而增强农业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适应性的一场体制变革。随着革命老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变化,随之也可能会出现与供给侧结构不相匹配的问题,对农业结构调整也会带来诸多影响。因此,革命老区必须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的客观需求为导向,实现农业要素的有效配置,改善供给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促进革命老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1]。

1 革命老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大多数革命老区位于贫困山区,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侧重点必须围绕生产结构、品质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方面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更充足,品种和质量更契合需求,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机制[2]。

1.1 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

革命老区地处偏远、地广物博,在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应积极思考地域的市场需求,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作为革命老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首先,要稳定区域的粮食生产总量。发挥革命老区的地域优势,大力实施绿色高产行动,稳固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其次,要以优质产品的品种或产业培育为契机,推动种植业的转型升级。革命老区地处山区,特色农产品较多,可实施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生产扩增计划,做精做强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提升革命老区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1.2 调整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

革命老区应凭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机大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形成有效供给,满足市场的客观需求,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首先,要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能,淘汰劣质品种,控制结构性过剩的大宗农产品品种或常规品种,研发优质低碳品种,增加优质高端安全性能强的绿色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的培育力度,积极开发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推广适销对路的绿色天然蔬菜、水果等高价值的经济作物,以增强农业竞争力。

1.3 延伸融合农村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首先,要实现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效延伸与融合。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产业链,再逐渐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第二三产业,聚集形成特色小镇或特色的产业园区,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来提升价值链。其次,要强化“互联网+”的效力。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造搞活传统农业,将农业与信息化融合形成“互联网+现代农业”形态。再次,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和宜业、宜居、宜游“三生三宜”相融的要求,依托产业叠加文化、旅游、娱乐等,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和农业增效。

1.4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革命老区必须依据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合理高效配置农业生产要素,促进区域农业的合理分工与协调发展。城镇郊区要以建立城郊经济效益型农业为目标,可针对城镇消费市场布局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再适当围绕这些产业推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形成产业链。丘陵地带可发挥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农产优势,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如粮食、生猪、水果、茶叶等产品生产,并形成以粮为主,农牧协调发展的基本农产格局。山区则要以山区特色农业为主,着力开发茶叶、竹笋、中药材、食用菌等各类特色产品,建立起具有山区特色的经济生态型农业。

2 革命老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经济的效用分析

2.1 政策形势的导航效用

习近平曾在2015年11月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内需的情况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号召迅速引发了经济学领域专家学者的一致共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倡议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民持续增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则再次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一重要举措进行了详细的部署。为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在我国各地迅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响应,这将成为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全力发展的号角。革命老区需发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导航作用,利用土地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来推动革命老区的供给结构和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对老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释放革命老区农业经济的要素红利,让革命老区的农业经济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引导下取得长足发展[3]。

2.2 资源要素的基础效用

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区位条件、文化资源等。一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这些优势资源能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让革命老区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地势地形、地质土壤、降雨气候等独特的资源禀赋特征来确定农业经济的战略布局,通过比较优势的发挥来进一步提高革命老区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能为农业经济指明战略发展方向,革命老区的自然资源丰富,获取便捷且成本低廉,具有成本比较优势,有利于革命老区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因此,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能为农村特色产业提供方向,充分显示革命老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经济方面的基础性效用。

2.3 生产要素的支撑效用

革命老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针对的这些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金、人力及技术等,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效用。首先,资金要素是一切生产要素之首,也是老区资源要素能否有效激活的关键,同时资本投入制约着革命老区的生产改选、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物质条件,进而影响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其次,人力要素作为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生产资源,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动力,人力资源决定着老区的农业经济水平。再次,技术创新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因素,通过技术创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生产效率。

2.4 市场需求的引擎效用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两个侧面,在研究供给侧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引擎的变化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动态地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因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市场需求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明显的引擎作用,发展农业经济必须关注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依托市场需求而动态地调整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市场对产品需求的迫切程度决定了生产与供给的积极性,市场需求量越大,产品的生产积极性自然会越高。

2.5 产业发展的融合效用

发展农业经济必须考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因三产融合所形成的产业集聚融合效应。首先,要推动农产业态的有机融合。可在稳定粮产的基础上,推行农畜结合或农林结合,优化农村种养结构和农产业态,推广生态农业,实现农产专业化经营。其次,要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融合。可以考虑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产业链,从基地种植到农产品多级加工,到智能仓储管理,到市场营销建设,再到乡村旅游与产业集聚等,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延伸链。再次,要推动资源跨行业的大融合。农业资源可有效地与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农业发展中新产业、新业态的依托,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集聚融合效用。

总之,革命老区的农业经济必须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引导下,利用市场需求的驱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并充分发挥生产要素对优势资源的促进作用,进而推动革命老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性老区供给
老区在努力奔跑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