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泰枸杞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2018-02-10寇荣德

西北园艺(综合) 2018年3期
关键词:枸杞建设发展

寇荣德

1 发展现状

枸杞在甘肃景泰县产业化种植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景电高扬程灌区及沿黄灌区的草窝滩、红水、上沙沃、一条山、寺滩、芦阳、五佛7乡(镇)。发展初期,主要在盐碱地和中低产田上种植。“十一五”期间,政府整合投资1 240万元,统筹推进枸杞产业发展。至2016年,全县枸杞种植面积已达5.8万亩,鲜果总产量达8.5万t,年总产值达5.8亿元以上。主栽品种有宁杞1号、宁杞7号、蒙杞1号、柴达木黑枸杞等。以 “黄河石林”、“景沙红”、“景世红”等品牌注册的枸杞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其中“景沙红”牌枸杞2004年荣获上海首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科技经贸洽谈会“最受欢迎奖”,被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机构认证为绿色食品。在2007年甘肃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展交会上,“景泰枸杞”被评为甘肃十大名果,“黄河石林”牌枸杞荣获金奖。2016年“景泰枸杞”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枸杞产业已成为景泰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2 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1)种植分散,规模小。基本以千家万户小规模种植为主,大部分群众不能按标准化生产要求组织生产,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不能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操作,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加之,龙头企业生产加工能力低,种植群众只能盲目地跟着市场走,价格好了种得多,价格低时种得少,种植面积不稳定。

2)化肥、农药用量大,品质有待提升。在部分村社,杞农为追求高产而片面增加化肥施用量,同时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污染严重,农药残留量上升。枸杞制干过程中,特别是自然晾晒过程中还有二次污染问题,部分产品二氧化硫超标。

3)采收期缺少人手。枸杞成熟期集中,采摘用工量大,采摘工雇用难、雇用费高。

4)烘干设施成本高、建设慢。建设1座大型烘干设施需资金20万~80万元,建设1座小的也要5万~10万元,一次性投资量大,农户和合作社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一家一户的农民习惯于自然晾晒,不愿投资建设烘干设施。

5)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发展速度慢。部分枸杞专业合作社自身组织建设不完善,组织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面窄,不能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服务关系。一些专业合作社有名无实,交流合作少,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合作社融资难。在收购季节,合作社资金需求量大,但银行贷款手续繁多、门槛高,贷款难。

6)缺乏深加工企业带动。目前当地枸杞产品缺乏市场知名度,市场份额低,缺少企业带动,产业规模提升慢,价格受到宁夏收购商控制,无定价权。

7)机械化程度低。枸杞采摘大多依赖人工,缺乏适宜机械。枸杞烘干、拣选、分级包装及病虫害防治、施肥、除草等装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严重制约着生产效率的提升。

3 对策措施

1)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规模化生产。统筹整合资金,对良种选育、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等环节进行重点扶持。对集中连片新建基地,按亩补贴苗木、化肥,由企业实行交售奖励,通过优惠政策调动企业与农户的积极性,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基地规模,实现规模生产。

2)加强技术支撑,提高产业化水平。向枸杞产业发展重点乡(镇)、企业选派10~20名科技特派员,指导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GAP规范化种植,特别是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制定强制性标准,提高枸杞品质。

3)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促进产业升级。下大气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引进知名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培育枸杞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促进农户与企业利益联结、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枸杞建设发展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宁夏六月枸杞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枸杞的最佳食用方法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