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促进河南脱贫攻坚

2018-02-10庞爱玲

焦作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户攻坚

庞爱玲

(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自十八大以来,在脱贫攻坚方面,可以说从政府到社会各级组织,从政策到行动,均达到了空前力度,拿出了超常规手段。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第三农村贫困人口大省,“三山一滩”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区域,脱贫攻坚成为全省目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1.河南脱贫攻坚形势分析

1.1 脱贫任务依然艰巨

来自河南省扶贫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贫困人口总数还有430万;2016年,河南省有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兰考县、滑县率先完成脱贫任务。根据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检测统计,2017年河南在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6.2万人。截至2017年底,河南还有221.4万贫困人口、3723个贫困村未脱贫。2018年,河南省提出了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9个国定贫困县和14个省定贫困县摘帽、6.29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的目标。

在对贫困村/户调查中发现,致贫原因多样化。主要有:因村镇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致贫;因病致贫;因智障致贫;因老致贫;因学致贫;因缺乏科技致贫;因缺资金、缺项目致贫。多样化的致贫原因,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采用针对性的扶贫手段。

目前,河南省在脱贫攻坚中,采用多种针对性的帮扶手段: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发展产业和就业来帮助扶贫;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对“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通过易地搬迁扶贫(主要针对“三山一滩”以及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群众,通过医疗救助扶持;对因学致贫的,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助学帮扶;同时认识到精准扶贫不是政府、企业、学校、医院哪一个部门的事情,提出建立大扶贫的战略格局,让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扶贫。

通过上面诸多针对各种原因的扶贫手段,从前面的数据上不难看出已经产生了突出的成效。但是,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以上诸多手段和方式中,大多是政府、企业、医院、学校等社会各界作为外力在支持、推动扶贫。扶贫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扶贫需要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不难看出,河南脱贫任务依然相当艰巨。

1.2 扶贫工作进入瓶颈期

在扶贫过程中,一方面,针对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自身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来实现脱贫。另一方面,必须考虑长期发展要求,激发内生动力,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达到“造血”而不是简单“输血”的扶贫效果。针对第二个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纷纷推行的产业扶贫,但是产业扶贫过程中目前较多地采用集体到户增收项目的形式,对于集体到户增收项目从市场机会分析、项目选取、资金融通、技术引进与指导、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风险评估与控制、创新发展、有效退出或转移等一系列的问题没有系统的应对措施。在调研中,不少地方的农民甚至扶贫干部也提出:“这样的产业扶贫甚至就是应付上面检查验收的一种短期运动,至于效果如何谁也不好说。”不少农户甚至基层干部反映:“如果后期管理跟不上,要不效益不好,达不到预期效果;要不出现效益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可见,当前的扶贫出现了新的瓶颈。

2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对脱贫攻坚的作用及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小农经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目前,农民在生产、销售中的组织化程度普遍较低,没有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情况下,经营成本增加,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定价权。目前,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较多使用的“集体到户增收项目”大多也是利用脱贫资金,建立扶贫产业项目,承包到户,承包户各自经营,集体收入承包费,然后再给贫困户分红。在这个过程中,贫困户参与程度非常低,他们既没能力投资项目,也没有能力承包,最常见的就是贫困户去扶贫项目基地打工挣零花钱。这对于长期摆脱贫困状况来讲恐怕只是杯水车薪。甚至即便在规定时间内脱贫,也可能会重新返贫。迫切需要探讨一种战略性、可行性、创新性的脱贫对策。

农村合作组织是由相对弱势群体联合成立的互助性的经济组织,其在应对信息、资金、技术、成本、存储、销售、价格波动、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等多方面相比单独经营模式优势更加突出。农村合作组织具有天然的“益贫性”,被视为脱贫致富的理想组织形式,甚至被认为是反贫困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成为市场化反贫困的组织形式。如何将农民联合起来,探索建立由贫困农民参加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形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改变农户在参与市场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对脱贫攻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2010年以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驻村帮扶队在扶贫工作中探索的百合种植、销售股份制合作社很好地整合了扶贫项目基金,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以社或村为单位成立合作社,规模化种植,产业化运作,外加电商助力,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品牌优势”的产业模式,很好地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又如,以2015年由湖南湘潭大学发起成立的,由兴洲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同参与的湖南省龙山县兴洲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建立并投入运营,实现了“大学、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互利共赢的扶贫效果。

3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促进脱贫攻坚路径分析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对于促进脱贫攻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如何立足河南实际,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促进脱贫攻坚呢?笔者认为,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促进脱贫攻坚,不是一场运动,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规划一个科学的、可行的、创新的,具有战略性、可操作性的路径。

3.1 树观念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许多贫困地区,例如“三山一滩”地区面临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等问题,外部扶贫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是如果群众自主脱贫的斗志未被激发出来,那么,扶贫的效果终究是有限的。一些贫困户“等、靠、要”心态严重,有的甚至把贫困户当成了一种荣誉和福利。实现脱贫致富,关键还要靠人。只有人的思想观念转变了、主观能动性发挥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树观念:一方面,强调树立“主动”脱贫的观念;另一方面,让农户充分认识到农村合作组织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农村合作组织中来;第三方面,就是让一些“能人”,在各种社会力量各种方式帮扶下,积极组建与管理农村合作组织,让贫困农户以多种参股方式加入农村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农村合作组织的组建与管理中去。

3.2 选项目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促进脱贫攻坚的重点是选一个好的产业项目。以焦作为例,武陟县前孔村的木耳产业项目,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村的樱桃产业项目,博爱县玄滩庙的冬桃产业项目等都很好地结合了当地的历史和现实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的产业项目。在武陟县前孔村调研时,村民们自豪地说:“脱贫攻坚,俺村是村有产业户有门路。”可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促进精准扶贫,根据当地情况,选取合适的产业项目至关重要。特别是“三山一滩”贫困县要因地制宜,可以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羽绒加工等特色产业。特别是在黄河滩区,可以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水稻等产业项目。在这方面兰考县和原阳县就是很成功的例子,2016年兰考县成为河南首个“摘帽”贫困县。

3.3 融资金

发展农村合作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武陟县前孔村木耳种植合作社为例,木耳种植大棚理事长张和平谈到,建大棚成立合作社,其他问题暂且不谈,建十座大棚所需的150万元资金一时也难以凑齐。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封镇的相关负责人说起时,得到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县慈善总会镇慈善分会可帮助联系贷款并出资30万元,但要占20%的股份。通过实际案例,结合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我们建议政府建立多层次的支持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资金注入的主体是合作组织会员,当然也可以是一些专业的中小金融机构,所以要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建设,建立多层次、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政府和社会为解决农村合作组织的融资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需要考虑贫困户没有钱、没人愿意担保、没有技术等现实问题。部分地区甚至已经探讨贫困农民的多种创新抵押贷款参股方式,例如以土地经营权、宅基地、自建农房抵押贷款参股等多种方式,其中滑县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率先在当地开创的针对贫困户“两权”抵押贷款创新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

3.4 培技术

项目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指导,这也是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优势所在。在培训方面,政府可以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和机制,调动各类技术、技能培训机构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根据初步确定的产业项目,通过送技术、技能,引导本地就业、扶持能人创业、指导农民生产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可以在项目选取之前、项目运营过程之中、甚至全程开展生产经营方面(例如种植、管理、销售甚至电子商务等等)的技能、技术培训与指导。

3.5 重管理

农村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决定了合作社的发展成效。武陟县永和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张和平介绍了合作社的管理模式。该合作社在大封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产业扶贫基地,创新建立了“送股权,送岗位,保分红,保薪酬”的扶贫模式,不仅让贫困户参股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木耳种植在前孔村已颇具规模,该村三分之一的贫困户凭借木耳种植摘掉穷帽走上致富路。前孔村有538户、2580口人,其中贫困户106户、392人。2016年,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贫困户自身不懈努力下,有82户、342人成功脱贫。

3.6 求创新

实现精准扶贫,特别是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促进精准扶贫,就要结合当地地理/地貌、人口、交通、电信、科技、政策等等,通过思想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培养新型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能人”来村里投资项目创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互联网+农业”,带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奔小康。例如,河南广电喜买网牵手“第一书记”,建立农村电商信息服务站,助力精准脱贫,就是一种创新发展思路。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户攻坚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