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阅读安放在历史的坐标里

2018-02-09韩志柏

关键词:辛德勒胡适诗经

韩志柏

取一种俯瞰的视角

《雷雨(节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选自《巴黎圣母院》第6卷)《辛德勒名单(节选)》,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中的这三篇课文,除了探索人性揭示人性的共同主旨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它们都是“节选”的片段。我想,在第二专题的学习中,大家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如果不通读《雷雨》,不通读《巴黎圣母院》,不通读《辛德勒名单》(或者至少看一部根据这些作品拍摄的影视剧),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一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董启章在《地图集》的理论篇中引用了意大利学者安伯特·艾克的设想:如何绘制一幅一比一的地图,然而最终证明了其不可能實现。作者因此说这‘地图的本质就不是描摹,终极追求也不是与大地同一。相反的,它的内在驱动力是驾驭大地,甚至是塑造大地……而大地本身,成了这种交互作用的假托。技术存在,并不是为了还原大地的真相,而是为了宣示对大地行使的拥有权和解释权,这就是为何地图永远都采用俯视的视角,一种凌驾的姿势。”(《书屋》2016年第10期)

以上两方面,让我们得到启发:如果要想对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中的《氓》《离骚(节选)》《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具有解释权,也就必须对这些诗词“采用俯视的视角,一种凌驾的姿势”。为此,我们选择了以下四篇文章,以其从文学史的高度来俯瞰这些诗词作品,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谈谈诗经》是胡适先生的作品,它有着对《诗经》的真知灼见,既有历史的制高点,也有时代的制高点。“诗是人的性情的自然表现,心有所感,要怎样写就怎样写,所谓‘诗言志是。”胡适先生要以此恢复《诗经》的自然风貌,恢复诗的真性情。有意思的是,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发表后就遭到了周作人的质疑,可是周作人只是质疑了胡适先生对一些具体的诗的解释,并没有质疑胡适先生的“方法”。读完胡适先生的《谈谈〈诗经〉》,再读《氓》我们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那个敢爱敢恨的女子身上的一种自然康健的生命气息。

《怎样读〈楚辞〉》从“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角度来肯定《离骚》,赞美屈原,这也是我们理解屈原的一种应有的起点。

朱自清的《〈唐诗品汇〉概要》,则借《唐诗品汇》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唐代诗歌的整体风貌。有历史的流变,有各时代的特色,有每一个诗人的个性。我们常会故有关诗的艺术特色的题,并对这类题感到棘手。其实,所谓特色往往是相比较而言的,所以,我们只有读了好多的诗并有所比较才能辨别出所谓的特色。endprint

猜你喜欢

辛德勒胡适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黄侃妙试胡适
巧用《诗经》解难题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中国的“辛德勒”
胡适的星期日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