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道、明道、信道、传道”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内在逻辑

2018-02-09程德慧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程德慧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2017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的各项要求,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主动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强化教师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自觉遵循潜心问道,真正懂道,坚守正道,精于传道的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崇高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益的课堂。

一、问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形成足够的知识储备与丰厚的理论素养

“问道”解决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学的问题,即不断探求真学问、索求真道理。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习总书记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潜心问道,自身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理论功底。

一是要常阅读经典著作。经典是经过历史沉淀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思想家们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也是对人类生活和宇宙真理的直觉、洞察和体悟。经典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和智慧。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选择,它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理念和价值智慧。读经典如同和思想家对话,通过阅读经典领悟思想家的思想和价值追求,感悟思想家们的情感体验,促使自己的思想被思想家的思想所浸润和感染,思想境界也能不断提高。读经典要善于领悟经典作家的理论素养,发现问题的敏锐目光,分析问题的严密逻辑,阐述问题的语言魅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读经典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要把有限的精力更多用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会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思路和出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解决当代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即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体验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设计的宏伟蓝图和远大理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蕴含着永恒的价值追求和人文情怀,彰显着无限的理论魅力和人格魅力,每次阅读都会有历久弥新、回味无穷、受益无限的感觉。

二是要不断学习中央精神和相关文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经常读报,关注时政和最有价值的新闻,把宣传和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首要任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研究工作和学习生活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紧密结合起来,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围绕热点问题深入思考和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摄取新知识,形成新思想和新观点,积累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加强十九大精神的理论研究,加强对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研究。唯有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才能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让学生有获得感。

三是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起来的价值理念、道德追求、风俗习惯和人文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的丰厚滋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掌握其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培育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等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深厚的教学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学习,用现代话语体系讲述历史和传统故事,对传统文化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和释放出时代元素和精神动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历史深度和厚度。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经常参加培训学习,拓宽学术视野,扩充知识,增长见识,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善于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再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理论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学问。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围绕一手资料思考的问题,这样的学术才有社会价值。

二、明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做懂教育的内行,又要做学科建设的内行

“明道”解决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懂、真知的问题,就是懂得教书育人的基本规律,懂得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懂得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发展规律、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等,做教育的行家能手。

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懂行,即做“走在教育道上的人”。所谓走在教育道上,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懂得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弄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理念和方法等问题。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师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教育的目标任务是为人民服务,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教育的本质是人的问题,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教育要自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等,弄不清这个问题,教育的理念、教育的价值取向就会出现偏差,大方向错了,学生就会错失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就会没有发展前途。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其他的都会跟着错,后果就会很严重,甚至不可救药。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健康成长和个性人格的全面发展,教育应把人作为有灵性、有思维能力、有丰富情感和有自我价值追求的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1]与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高度一致,他提出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受教育者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人格,能对人类文化发展尽到一份责任,作出一份贡献;而不是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那些怀有其他目的人使用。”[2]334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简单把学生当作智慧袋或美德袋,不顾实际地往袋子里灌输知识和道德。教师应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引领学生增强体魄,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情感和智慧,提升学生精神和灵魂,促进学生道德人格不断完善。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学科意识,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发展、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学科建设是相互支撑的关系,坚持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坚持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包括学科定位、学科功能和学科研究,还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只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理论体系有着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增强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提高教师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自觉履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时代使命,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根本。”[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科分量。为此,必须吃透教材,教材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吃透教材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吃透教材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并经过深入研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其次,弄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五门课程性质、五门课程各自的学科定位、这五门之间开课顺序、五门课程的内容逻辑、五门课程各自的功能等问题,弄清这些问题,才能构建清晰的学科认知;再次,讲清每门课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逻辑建构,对五门课程的重叠部分理清来由,讲解做到有的放矢。

三、信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信道”解决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信的问题,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信什么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大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代变迁带来思想领域的极大变化,思想领域的变化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整个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难度增加。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快捷化、文化的多样化使得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干预增多,掌握意识形态教育主动权的挑战增大,也带来人们思想领域的混乱和价值评判标准的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

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党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自觉做到在马姓马,在马言马,在马传马,积极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这是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基本的政治职责和业务素养要求,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基本条件。对于个别教师表面上干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活儿,却不是承担意识形态教育职责的人,在马自己却不信马,在马自己不能言马,在马不想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要坚决将其清除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政治觉悟、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同样也是对高校思想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真懂、真信、真用,在课堂上能够牢牢站在意识教育最高阵地,掌握意识形态话语主动权,善于构建独特的现代课堂话语体系,用现代的话语体系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自觉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唯有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产生雷鸣九天的影响力,从而深深感染学生和说服学生,得到学生的支持,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认同,并能在顺境中做到昂扬向上,在逆境和困难中坚持不懈,经受住各种赞誉和诱惑考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信共产主义,才能确保其工作走在道上,不偏离正确方向,做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格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四、传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做学生道德上的引路人

“传道”解决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明白教给学生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的问题,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做学生道德上的引路人,还要引领学生成为道德自觉的人,真正把做人的道理教给学生。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

以德立身——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成为有德性的人。著名学者金生鈜说:“一个有德性的人在整体上的人格上是通过追求美德而成长的人,或者说具有道德自我的人,他在整体的精神上是道德的,道德教育意味着培养个人的优秀和卓越的道德自我,道德自我成为他的人格核心。”[5]

以德立身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卓越的精神追求,有仁爱之心,富有人格魅力。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做到不媚俗,不骄纵,有自我反省意识,能用理性平和的心态处理问题。不屈服和趋附任何权威和世俗,不做违背道德原则、个人尊严和做人的自由意志的事情,不压制自我的力量,而是有价值地、自由地创造自己和提升自己。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安其学而亲其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以德立学——要求为师者应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热爱学术,潜心治学,淡泊名利,严谨治学。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做到“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2]152。蔡元培先生还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6]蔡元培先生给高校教师指出为学之道在于真正为学术而著学的道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不能把评职称、获取项目经费等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要努力遏制学术上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心态,要真正为学术而精心治学,否则就很难求得真学问,提高学术水平只能流于形式,成为空谈。当前,应警惕造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倡导学术诚信,净化科研生态环境,促进思想力的创新发展,这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践行学术诚信。

以德施教——就是引导学生做有道德修养的人。教育的本真在于面向、引导、提升学生生命的本真性和灵魂的纯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创造各种丰富的活动,通过创造一种鼓励和激发、引导和提升个人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的自由的教育生活,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关系,构建平等、和谐、积极的道德人格,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保障学生有价值地自由地追求个性发展和幸福生活,追求平等的发展权利,促进作为道德个体的学生不断成长,实现个人品格的优秀和卓越。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善于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课堂教学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当前高校两课教材的编写体现系统性、完整性特点,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证严密,重点难点突出。传统的照本宣科常使课堂显得缺乏深度、缺乏趣味,这种教学方法很难在理性和情感的认同中实现共鸣共情,也难以让教育者在理解、尊重、接纳学生的基础上展示其魅力和亲和力,当然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让教育内容在多维度的转化中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亲和力和获得感,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必备技巧。实现这种转化,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课堂教学要深化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带着问题去教学,根据问题设置教学内容,以问题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把教材中的理论上升为问题,围绕问题把教材内容分解成不同的专题,根据问题进行专题化教学,再把问题上升为理论。其次,要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直面敏感问题,跟踪热点问题,把重点热点问题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客观、理性、平和、平等地与学生讨论热点敏感问题,解决学生对现实的疑惑。再次,课堂教学还要不断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参与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要密切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二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独特的课堂话语体系。教师独特的话语体系有利于教学内容从理论向现实的情景转化,把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和丰富多彩、形象化的图片,用学生能够接受、喜闻乐见的话语将基本理论说清楚,讲透彻。课堂教学构建教师个人的话语体系,教学内容就会显得丰富而生动,形象而有说服力,便于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学生的获得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如何把抽象的理论问题生活化、形象化,从理论情景向现实情景转化,减少理论教学的抽象感和疏离感,教师应深入社会生活来讲授政治理论,把生活问题与理论问题结合起来,让生活问题在理论中能够找到合理答案。教学案例应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和事例,用学生身边事讲述学生身边的人,跨越理论与现实的障碍,减少理论认知与学生认同之间的背离。这样的课堂才能接地气,有温度,深受学生欢迎。

四是发挥地方教学资源的突出优势,实现教学案例的本土化,以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亲近感和吸引力。很多地方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加强对地方优秀教育资源的深入研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成分,把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资源巧妙地、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2017年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年,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福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抓住机遇,大有作为,自觉遵循潜心问道、真正懂道、坚守正道、精于传道的治学之道、教书之道、做人之道,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行家里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要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