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刍议※
——培养 “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中医人

2018-02-09李定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中医学思维课程

梁 媛 聂 娅 李定祥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湖南 长沙 410208)

1 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学其他课程的基础。其思维模式受到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文意古奥,医理独特,其内容具有深度、难度与广度并存的特点。

2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学情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中基的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对中医不甚了解,兴趣不高。其知识结构主要是中学阶段所建立的数、理、化知识,而与中医相关的中国古代哲学及医学知识则较缺乏;在思维方式上,已习惯于逻辑思维方式,较少体悟到整体、意象等中医学的思辨性思维;在学习风格上,乐于在生动活泼、平等开放、充满时代气息的课堂环境中学习。

3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在中基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对中基授课对象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的学情分析,结合中基的课程特点,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中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即“树立学生对中医学的信心——信中医”“培养学生对学中医的兴趣——爱中医”“引导学生形成中医思维——用中医”。

3.1 树立学生对中医学的信心——信中医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重视第一堂课,在正式开始课程内容授课前,首先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如感冒喝生姜汤,八宝粥里的薏米、红小豆,熬汤里的枸杞,做鱼的紫苏,是什么原因?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看到中医理论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对中医的正确认知、热爱及学习中医的兴趣。随后通过介绍中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例如国家现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针灸、中医、中药在国际上掀起的中医热潮,中医在治疗SARS、禽流感等新发恶性传染病和一些疑难杂症方面的优势等,使学生从学习中医的第一堂课起,就树立学习、继承、发扬中医学的信心。在讲授“绪论”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可以重点介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医家如华佗、张仲景、扁鹊等的经典医案。通过绪论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医、相信中医、热爱中医,有兴趣有信心去学好中医[2]。

3.2 培养学生对学中医的兴趣——爱中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获取学习中的乐趣,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那么,如何在中基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中医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

3.2.1 启发引导式教学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引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其主要功能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比较抽象难懂的五行学说的内容时,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日常生活中木、火、土、金、水之间的关系,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斧头伐木,但是木头也可能崩了斧子”“木生火,水灭火”,引导学生学习五行的相生、相克、制化的正常关系,以及相乘、相侮、母子相及的异常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利于内容的掌握。

3.2.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如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模拟门诊、制作访谈节目、翻转课堂自我展示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3]。如在讲授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这个难点时,可以模拟医生接诊病人时的场景,病人从进入诊室起医生不用对他进行问诊,就能首先通过“望神”对病人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大致直观的了解。又如在讲解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时,引导带领学生进入日常生活中自己磕碰受伤后的真实情境,通过回忆自己受伤局部的颜色、形态、感觉等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瘀血导致的疼痛、肿块、出血、色紫绀等症状特点。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3.2.3 文学典故案例教学法 医学教育强调其实践性,案例提供了真实与逼真的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非常有益[3]。由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医学零基础的大一新生,如果直接给出临床案例,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这样反而会事倍功半。因此,选择合适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古典文学故事典故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且为学生所熟知。如果能巧妙借鉴古典文学中与医学相关的典故、情节,将古典文学故事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加以引申,这样既能赋深奥的理论于浅显有趣的故事中,使学生易于理解,又能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基教学,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中医的学习兴趣[4]。如在讲解七情内伤的内容时,可引入范进中举而发狂、诸葛亮三气周瑜、林黛玉豆蔻年华香消玉殒等文学典故案例;又如,可以用《三国演义》中张飞睡中露睛的案例,来趣味讲解脾在体合肉的知识点。

3.3 引导学生形成中医思维——用中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基课程不仅是传授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思维方式比知识更重要是教育的共识[5]。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属于原创思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和方法[6]。主要体现为整体思维、取象比类思维、辨证思维、中和思维等。在中基课程的教学中,应将中医思维方法与中医基本理论融合,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7]。

例如,从绪论的中医整体观,到藏象学说的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联系和病理影响,再到病机和防治原则中的整体调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体会中医整体思维观。又如,哲学思想中事物阴阳、五行属性的划分,藏象学说中脏腑的功能特性,病因学说中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都充分体现了中医取象比类思维的运用。再如,在讲授阴阳学说中的“阴平阳秘”、五行学说中的“五行制化”、藏象学说中的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调整阴阳治则中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等内容时,应在知识传授中顺势强调其中所体现的中医中和思维。

4 结语

中基作为中医学的入门课程,不仅是传授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更是开启中医志趣、培养中医思维的关键课程。针对本课程授课对象,学习中医的专业思想不明确、不牢固、不坚定之现状,笔者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主动“学”的过程,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训练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中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理论的认同感,让学生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从而正确引领学生进入中医学的殿堂。

猜你喜欢

中医学思维课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