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托克逊县库米什金矿成因探讨及找矿远景分析

2018-02-09

新疆有色金属 2018年2期
关键词:片岩花岗岩金矿

杨 莹

(新疆博轩矿业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00)

1 区域地质背景

以工作区北部拱拜孜大断裂为界,断裂北北东一侧为准噶尔地块,南南西一侧为塔里木地块。工区属塔里木地块北部南天山早古生代非岩浆型被动陆缘之库米什早古生代非岩浆型被动陆缘,其北东侧为巴轮台-星星峡中间地块,南西侧为哈尔克早古生代褶皱带和博斯腾湖凹陷,南部以远为库鲁克塔格隆起。

工区位于由拱拜孜深大断裂和桑树园子南深大断裂共同组成的韧性剪切带以南部位。由于韧性剪切带自身的剪切作用对Au、Ag、Cu、Fe、Mn等元素的激活-聚集作用,使得剪切带内各元素的含量大大提高,其后多期次的脆性断裂叠加和热液活动等作用的参与,使某些元素富集成矿成为可能。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中天山群星星峡组(Ptx),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下、中亚组(D1aa,D1ab),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下、中亚组D2aa,D2ab),下石炭统马鞍桥组(C1m),上第三系葡萄沟组(N2P),第四系上更新-全新统冲洪积层(Q3-4pal)。区域上侵入岩十分发育,主要为加里东后期酸性侵入岩、华力西早期中酸性侵入岩和华力西晚期脉岩。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下亚组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前者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东部一带,空间上呈近东西向和北西-南东向展布,产状受花岗岩侵入和构造活动等的影响而有一定的变化,在大多数地段,岩层倾向北东,倾角35°~55°;后者广泛分布于小型干沟内及其下游一带。

岩性主要为深灰色、黑白杂色黑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片岩一般呈黑灰色、灰白色、黑白杂色,片状结构、构造,主要成份为黑云母石英等,节理、裂隙仅局部较发育,且多发育于断层及花岗岩与地层的接触带附近,易风化为岩石碎屑,呈大面积分布,变质、变形程度一般,局部较强烈。

2.2 构造

矿区构造复杂,断裂较发育,总体格架是呈北西-南东展布的断裂组合带,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拱拜孜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断裂的走向一般为北西-南东,规模不大,少数断裂的走向为近东西向和北东东-南西西向,规模也不大。

区内主要的断层共计有12条,规模大小不等,其发育的先后顺序为:北西向-北西西向的断层较晚,而近南北向的断层较早。北西向的断层与成矿密切相关,是主要的控矿构造,为成矿提供了容矿空间、矿浆运移的通道和动力。

2.3 岩浆岩

侵入岩十分发育,其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γ41-3e)和少量的深黑色、黑绿色闪长(纷)岩脉、红色细粒花岗岩脉、浅肉红色、灰白色花岗岩脉、石英脉等。

2.4 脉岩

具一定规模的闪长(汾)岩脉总计有7条,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北部,厚度一般,长1 600~2 400 m。

石英脉为数较少,一般呈白-灰白色,局部略显微黄色,局部有弱的褐铁矿化显示,产状总体上与北东-南西向的闪长岩脉相近,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北部和西部。

花岗岩细脉为数也较少,岩石一般呈较深的褐红色、砖红色,在矿区东部,其走向与主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倾向北北东-北东,倾角一般为55°~70°。在西部,其产状与闪长岩脉相近。

除上述脉岩之外,本区还有一种重要的脉岩,即侵入断层空间中的含矿石英脉。脉很窄小,矿化蚀变较发育,但含矿不均匀。

3 矿化蚀变特征

3.1 矿化蚀变类型

硅化是本区与成矿有关的最重要的蚀变,主要表现在围岩硅化、石英脉、岩石石英含量较高,其原岩主要为黑云母石英片岩和花岗岩。

矿区的其他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黄钾铁矾化、绿帘石化、钾化。

3.2 矿(化)体特征

金矿群圈出金矿体3条,3条金矿体分布不集中,成U型分布,但其成矿机理、构造位置均相同。矿体赋矿岩石为石英脉、花岗岩、黑云母石英片岩,褐铁矿化、硅化、片理化发育。矿体在走向上产状变化不大,未受构造明显影响,局部地方矿体有微扭现象。通过钻孔显示,矿体在深部未见有大幅度扭曲现象,构造不发育,未受明显影响。金主要含于石英脉中,肉眼不可见,在地表工程中见有铜与其伴生,厚度0.50~2.80 m,平均品位5.43×10-6,最高品位可达上百克吨,延伸较连续,在地表以孔雀石的形式表现,深部品位有变高趋势,能见到块状、细脉状黄铜矿产出于石英脉体及其围岩中。

4 矿床成因分析

库米什金矿属于玲珑型金矿,国内外对此类矿床成因的研究较为成熟。区内金矿床形成与区内花岗岩有关,两者属于伴生关系,而不是共生关系。由于花岗岩体的成岩作用,形成了与地层之间的接触带,在接触带这样的有利成矿构造环境中,花岗岩体后期提供的热和流体上升,并将其中分散的金属元素迁移、集中起来,流体中的水将金从矿源中萃取出来。但需说明的是,通过对区内岩石的光谱分析发现,形成接触带的花岗岩体和地层(黑云母石英片岩)本身不含金,两者不具有成因联系。花岗岩成岩的物理过程为金成矿的化学过程提供了先决条件。

库米什金矿区内的构造接触带是金矿的主要成矿位置,作为成矿的主要通道,为矿体形成提供了空间环境。富含硅质的含矿热液顺着该通道上升至近地表后,快速冷凝为石英脉,金元素附着硫化物保留在脉体中,形成矿区含金石英脉。

5 找矿前景分析

矿区位于南天山金、铁、锰、铅、锌、钨、锡、锑、汞、铜、铝、锶、稀有金属、稀土元素、宝石、石膏、菱镁矿、水晶、石棉、滑石、煤等的成矿带库米什段上。目前,在区内已发现金、铁、锰、铜、白钨、铍、铌、钽、铅、锌等金属矿(化)点多处。所处的由拱拜孜深大断裂和桑树园子南深大断裂共同组成的韧性剪切带,由于韧性剪切带自身的剪切作用对Au、Ag、Cu、Fe、Mn等元素的激活-聚集作用,使得剪切带内各元素的含量大大提高,其后多期次的脆性断裂叠加和热液活动等作用的参与,使某些元素富集成矿成为可能。带内已发现铜、钨、金等大、中、小型矿产地多处,是国内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

库米什矿区金矿属于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在区内成矿规模大,分布广,矿体厚度和品位较稳定,走向和分布主要受花岗岩体和地层黑云母石英片岩之间的接触带控制,矿体埋藏于40~50 m间,初步判定该矿床为石英脉型金矿床。本次工作程度较低,经综合分析该区具有中型以上的矿床规模远景。

6 结论

库米什金矿处于区域内重要成矿带,矿区内地层简单,构造复杂,矿化明显,地表及深部均见到了不同品位、不同规模的金矿体,确定了赋矿岩性、矿体特征、找矿标志等信息。通过对矿区内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金矿体埋深不大,建议在该区对金矿体进行较为系统的深部工程验证,在该区寻找一中小型金矿床的可能性较大。

[1]刘连登,颜秉蓬.中国金矿地质研究与评述[J].黄金.2000.1.

[2]杨莹,李建国.新疆托克逊县库米什金矿普查报告[R].新疆杰奥勘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11.8.

猜你喜欢

片岩花岗岩金矿
道路边坡片岩耐崩解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反倾边坡风化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花岗岩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不同构造环境花岗岩类的Na2O和K2O含量变化特征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