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祜族扩塔节“三部曲”

2018-02-09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娜妥

今日民族 2018年1期
关键词:拉祜族芦笙祭祖

□ 文·图 /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娜妥

在拉祜语里,“扩”是“年”的意思,而“扩塔”即是拉祜族的新年。对所有拉祜族来说,“扩塔”是一年中最为热闹和隆重的节日,因为它是拉祜族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祈盼来年平安的重要日子。当前国内的“扩塔”普遍遵循汉族农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四为“扩路”,即大年,又叫“女人年”,为期四天;初八到初十为“扩捏”,即小年,又叫“男人年”,为期三天。然而,正如谚语“桃李花开,拉祜过年”,进入腊月,当桃花和李花开始绽放,辛勤的拉祜族就已经围绕“扩哈”(迎新年)——“扩过”(过新年)——“扩北”(送新年)奏起了拉祜族扩塔节“三部曲”。

“扩哈”——迎新年

作为生长在云南南部的拉祜族女孩,在儿时的冬日记忆里,比起北方的漫天雪花,我所拥有的是满山遍野的冬樱花、桃花、李花随风飘下,我也知道,这意味着距离扩塔节不远了。村子里并没有因为收割完田里的庄稼而空闲、沉寂下来,相反,村头村尾都能看到大家哼着小调儿,忙前忙后;此时,邻里见面,最常说的一句就是“扩哈哒,扩过萨”,即只有新年迎得好,才能过好新年。

为迎接新年,拉祜族人家要做一些准备。必不可少的有砍薪柴。薪柴是拉祜族重要的燃料,日常生火做饭都离不了它。但过新年的薪柴,拉祜族有自己形而上的解释:砍薪柴是为了“厄莎”(拉祜族原始宗教信仰里的至上神或“天神”)、“扩协帕”(年神)做椅子。

薪柴拉祜语称“阔四”,必须是大树砍开成块的,而不能是小树砍断成节的,据说这是因为“厄莎”和“扩协帕”要坐在薪柴上面看拉祜族过年,给拉祜族降福。天神和年神的“椅子”,必须砍得又漂亮又好坐。

清扫屋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拉祜族除尘,一般都要去山上砍尖栗树枝,即使房屋已经被打扫得很干净了,也必须要用尖栗枝再清扫一遍房屋内外,据说这是因为尖栗不仅花开得茂盛而且果实结得繁多,用它清扫房屋寓意着来年多产多福。拉祜族常说:“要把寨子、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厄莎’来了才会高兴,‘扩协帕’看到了才会开心,才会赐福给我们‘拉祜雅’。”

当然,和很多其他民族一样,杀年猪也是必须的。杀年猪时,拉祜族通常会叫上左邻右舍及亲戚朋友一起参加;杀猪时候通常认为猪叫的声音越大、时间越长就越好。杀年猪不仅仅是为了过年食用,还有一个原因是拉祜族过年必须挂一块肉于房梁上,否则“扩协帕”来访,看到谁家过年连块肉都没有,会让这一家人来年也没有肉吃,日子越过越穷苦。

跟云南很多民族一样,拉祜族也要迎接新年,还要舂年粑。腊月二十九晚上或者三十早上将糯米浸泡十个小时左右(拉祜语里“勤俭节约”的发音为“十”),这寓意拉祜人会勤俭持家,不奢侈浪费。舂年粑时,村里的长辈最喜欢强调的就是声音要大,动作要快,这是因为舂粑粑时一倾一仰的动作同时也是在给“厄莎”和“扩协帕”行礼。捏出来的粑粑通常是圆的,寓意着团团圆圆、凡事圆圆满满;而未婚的青年男女,若是把粑粑捏得越圆,表明日后成婚生的孩子越俊美。

迎接新年,还有一个重要程序必不可少:驱赶不吉之神。这个仪式通常都在年三十晚上进行,这些不吉之神包括饿神、病神等等。驱赶时必须要用到“摩巴”(祭司)家求的“圣水”,这项活动往往由男主人进行。通常,男主人一边将水洒向室内室外的各个角落,一边念念有词:“啊!饿神!病神!不吉之神!统统离开我家,回到你该住的地方,不要停留在你不该停留的地方,危害我们……”

做完这些,新年终于来了。大年初一,拉祜族的扩塔节正式开始了。

大年初一取新水

“扩塔”节必备品——糯米粑粑

拉祜族跳摆舞时的乐手们

过年时,老人们跳模仿撒谷子的摆舞

“扩过”——过新年

过新年,拉祜族也有一些仪式和程序。

大年初一,是取新水,祭祖献饭。我的记忆是,用五颜六色的头绳扎起辫子,穿上颜色鲜艳的新衣服,在衣服兜里揣着几块压岁钱,拿上一对糯米粑粑、香和葫芦水瓶,邀约着小伙伴,赶在凌晨村里第一声鸡鸣之际,到村头公共自来水池接新水;回到家,生火,烧水,用新水洗脸,饮用,再到各小伙伴家去串门……这是少儿时期扩塔节的序幕。

父母和村里的长辈都会告诉我,如果新年不给小孩穿新衣服,那么路过村子的山神就会给小孩穿上新衣服后带走;“扩协帕”(年神)和“厄莎”(天神)也和我们拉祜族一样,都是成双成对存在的,所以拉祜族尤其讲究成对概念;当第一声鸡鸣之际,“扩协帕”便会把新年祝福赐给拉祜族,此时的水是新水,饮用后保佑拉祜族身体健康,无病无痛。因此,待第一声鸡鸣之后,整个拉祜族村子便沉浸在阵阵鞭炮声中,意味着节日开始了。

当然,爷爷也会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没有鞭炮,但基本上每家都会有一把土炮枪,所以那时就用土炮枪。第一次走进拉祜族村子的外来人亦会被这阵阵土炮枪声所震惊,还以为要打仗哩!

天色微明,父母也陆续起来,先是在神龛前点上一炷香,接下来就要开始准备祭祖了。拉祜族说天上的“厄莎”是所有拉祜族的“厄莎”,而自己的父母是自己的“厄莎”,因此给死去的父母带去节日的祝福与问候也是拉祜族过年必须的。

祭祖通常在正月初一早,也有些家庭会选择在年三十晚上,用于祭祖的供品通常是炖猪脚,炖猪脚过程中不能放入其他的蔬菜或者香料,放点盐足矣。米饭、炖猪脚、烧好的粑粑、吉祥线,及父母生前喜欢吃的旱烟、茶水、酒、糖果、饮料以及为其缝制的衣物和背包、纸钱等都是祭祖必需的供品。

将这些供品放于竹匾内,竹匾放于门口,旁边支几个凳子,男主人手持水瓢,边将水洒向竹匾四周,口中边念念有词:

“噢!我爸我妈,我岳父岳母,现在是鸡年新年第一天的早上(以2017年为例),村村寨寨都要准备过年了,而我在自己还没开始过年前,还没有享用任何美酒佳肴前,先将这些食物供献给你们,祝你们新年快乐!希望你们夫妻二人高高兴兴来吃,然后二人高高兴兴相携而去,回到你们该住的地方。你们作为长辈,作为‘厄莎’,今天我们拜你们,敬你们,希望你们能保佑我们五谷丰收,保佑我们孩子不管在多远的地方求学都能学业有成、身体健康、思维通透,保佑我们大人不病不痛、心想事成……现在摆在面前的都是你们生前爱吃、爱穿、爱用的,在我们还没有吃之前就先敬献给你们,希望你们吃好喝好后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不要和各路不吉之神为友,少托噩梦给我们,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仪式结束后,要将部分食品倒在家门外的父母坟墓方向,并将纸钱和衣物烧掉;而剩下的食物可由家中人食用,食用之后相当于是接受了死去的父母、爷爷奶奶赐给的新年祝福。

大年初二,出门拜年,拴吉祥线,送祝福。大年初二,整个村子依然萦绕在阵阵鞭炮声中。调皮的小男孩会趁小女孩不注意,在路边的牛屎堆里埋上一个鞭炮,点燃,然后迅速跑开,留精心装扮的小女孩“尖叫连连”……吃过早饭,年轻的父母便会带着孩子去另外一个村子拜年,留年纪较大的长者在村里“驻守”——等待其他村子的年轻夫妇和孩子来拜年。小时候,摩托车、汽车还都是“稀罕品”,所以交通基本靠走;弯弯曲曲的小土路上,欢声笑语,芦笙缭绕,这也是在为大年初三、初四的芦笙舞“预热”咧!

大年初三、初四,吹响芦笙,跳起三跺脚,畅享“扩”的欢乐。芦笙舞是拉祜族传统的特色舞蹈之一,可模仿山上飞禽走兽,也可模仿拉祜人一年四季生产生活的场景,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在“扩塔”这样隆重的节日,是必不可少的。芦笙舞既是拉祜族向“厄莎”和“扩协帕”求福的仪式性活动,也是拉祜族过年放松自我、愉悦身心的娱乐性活动。跳芦笙舞期间还是拉祜族青年男女认识彼此、相互交流、发展关系的最好时机。

而对西盟县的拉祜族来说,小年“扩四”(拉祜语,指小年第一天)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一天基本上每个村子的拉祜族都要前往勐卡镇城子水库三佛祖遗址拜年。

三佛祖遗址,为什么那么重要,有一个来历。三佛祖是一个汉传佛教的僧人,在家排行老三,因此得名。传说他从澜沧南栅修行出来后来到勐卡(西盟老县城),为传播佛法,奇迹般地建起了城子水库三佛祖。

祭祖时的男包

祭祖时的女包

祭祖时的女衣

传说,他召集了“晓维”“帕科”“力所”三个村子的拉祜族(每村1000人,称为“三千木窟”,拉祜语又称“俄哲俄卡”,意在强调所有拉祜族同胞是一家),让他们从南卡河到现在三佛祖遗址排成长队,取出河里的石块,一个传递给另一个,于是,一天一夜就堆砌成宣扬佛法的祭坛,而这个建筑完成后,这些人也突然消失,不见踪影。

这个传说,还有很多细节,这里不展开。不过,西盟拉祜族地区的佛教信仰,的确与周边傣族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不同的源头。它是大理鸡足山佛教禅宗一脉,传入时间大致是明末清初,由南明永历帝的遗臣杨德渊及其徒弟带到西盟。但现在,这一信仰与拉祜族传统的“厄莎”更加融合,所以,也才有拉祜族过年去朝拜的习俗。

“扩北”——送新年

拉祜族的过年,还有一个程序,就是送新年,在拉祜语里,叫“扩北”。“扩”是年,“北”是结束、完成的意思。在拉祜族的观念里,过年前两个阶段所求得的好运和福气,要巩固好,需要做好过年的“收尾”工作,所以,还有一些仪式要完成。

首先,是收年粑。扩塔节结束,敬献“厄莎”“扩协帕”“页协帕”的年粑也是要收起来的。收年粑时必须洗净双手,保持双手干净;收起的年粑不能随意丢弃。

献年粑

其次,是“春祈”。扩塔节结束,勤劳的拉祜族就要开始投入新一轮的劳作生产了。作为农耕民族,一方面,土地、农业是拉祜族生存必需,另一方面拉祜族信奉万物有灵,敬重土地神、山神。所以,在节日结束,开始正式投入新的劳作生产之前,拉祜族都会选一个吉日,到地里进行“春祈”,拉祜语称“海卡咕有”。

选定吉日,扛起锄具、带上年粑,到达田地祈祷,颂词大意是:

“啊!万能的土地神!万能的山神!今天来到您管辖的这块地里进行‘春祈’,希望作为‘厄莎’的您能保佑我家庄稼不染灾害,获得丰收……”

然后,是挖地、立“春祈”堆、敬献年粑。“春祈”必须在太阳落山前就结束回家(否则,就意味着这一家人“苦不得吃”,即使辛勤劳作一天,最终收获的也只有那么一点)。

期间还有两天较为禁忌,即正月十三和十五。正月十三距离扩塔节大年初一,刚好一个周期,拉祜语称“扩若块”,意味着“扩塔”结束。而正月十五称“哈巴朵”,同时也是西盟县信仰佛教的拉祜族“收佛印”的日子,因此也相对禁忌,要在家休息,不能到处张扬惹事,在这个新旧转换的节点期盼着来年扩塔节的到来。

不仅仅是“过年”

围绕“扩哈”—“扩过”—“扩北”,拉祜族扩塔节以一系列的仪式、礼仪、歌舞及美食等开展,形成了拉祜族“人—物—社会”的时间观和空间观。扩塔节亦是拉祜文化的大载体,充分展现了拉祜族对自然万物的敬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尊老爱幼的传统孝道、倡导人神和谐、人与自然平等的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猜你喜欢

拉祜族芦笙祭祖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清明祭祖
岜沙芦笙节
绵 延
歌舞文化对拉祜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
洪洞祭祖
你好,芦笙
少数民族音乐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