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播效果看女性主义在媒介传播中的缺失

2018-02-08陈杨

速读·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男权女性主义

陈杨

摘 要: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逐渐壮大,女性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大众媒介对于女性主义尤其是女性主义者的反映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从广告,电视剧,娱乐节目以及杂志的内容,倾向分析女性主义在媒介传播中的缺失。

关键词:女性主义;媒介;女性形象;男权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尽管女性主义思潮已经越来越发展壮大,但是大众媒介对于女性主义尤其是女性主义者的反映却不尽如人意。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女性主义者相对于普通女性来说更加受到媒介的“妖魔化”,主要表现在广告,电视,娱乐节目,杂志中。

一、广告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通常不外乎两种:家庭主妇或是美女。在洗涤剂、厨房用品、烹饪辅料等产品中女性一般以家庭主妇的形象出现。她们总在谈论着洗涤产品的优点,担心着丈夫衣领上的污渍。她们为不能变得更美丽,不能成为更好的妻子和母亲而内疚,只能通过选择更好的商品来证明她们的能干。美女形象在广告中铺天盖地,但在文本中她们总是必须更美丽才能更成功。一个地板的广告,广告词是这样的:我恨我没有一脸好皮肤,但我有一个漂亮太太……进而带出他的房间里有质量上乘的高级地板。皮肤、太太和地板都潜在地指向了“面子”,妻子的意象在这里表现为与地板和皮肤性质同一的男性价值的附加因素。在商业广告中,女性经常被作为对男性选择了正确商品后的性感、美丽的回馈物。女性常以性感客体、奖品和男性的支持性目标的形象出现。然而,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却绝大多数是职业男性:“帅”劲十足,穿西装、系领带,握掌中宝、出门坐轿车,一副“男人的世界”的派头。这无疑暗示:在社会结构中,男人处于支配地位、是创业和工作的,而女人则是被观赏的、是管家的、主内的。

二、电视剧

美国特拉华大学传播学教授辛格诺瑞丽的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媒体对性别身份的影响,在于媒体提供了压倒性的信息表明女性更關注约会和罗曼史,而男性更关注职业。在电视剧中男性处于工作状态的比例为41%,而女性为28%;电影中男性达到60%,女性则为35%。在电视中讨论罗曼史的女性占63%,男性为49%;而电影中女性65%,男性38%。尤其在电影中,也包括电视和伴随的广告中,女性的外表被频繁地评论,在电影中有58%的女性角色被评论到她们的长相,在电视中有28%,广告中为26%。

另外,女性形象存在类型化的问题。不是被塑造为带有落后性别意识的温良恭俭让的不懂反抗的旧式女性,就是在美容、逛商场、买首饰的所谓时尚另类女性。而在描写婚外情的肥皂剧中,第三者通常都是女性。第三者通常都以比妻子更善解人意、更体贴温柔,最重要的是更年轻美丽的女性形象出现。一个不够美丽的妻子通常会被间接地形容为“控制型”的、“情绪化”的、歇斯底里的,美丽性感的女性通常都不是妻子或母亲。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为男性放弃家庭责任提供着合理且令人同情的理由和依据。电视剧中的女性总是需要通过男性来确认她们的身份、地位和发展机会。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指出,肥皂剧中女人的世界是从同情的角度加以描绘的。

三、杂志

无论是纪实性的妇女杂志如《家庭》《知音》,还是时尚类的妇女杂志如《时尚》《瑞丽》,它们都无不复制了既定性别意识、性别关系和性别认同。前者以平凡人的辛酸文字作为主料,将女性理想的气质定义为男性所需要的“温柔”与“风情”,女性的理想品格则是牺牲自己而退守家庭。与之相较,宣扬提升女性成熟气质的时尚类杂志打造的是一个物质生活充裕、追求浪漫格调的繁华世界。其中所充斥着的关于各种名贵物品的信息,在温史普看来,导致“妇女们不可避免地对通过消费来确定她们自身的女性气质”。

由此可见,渗透于文化各领域的各种意识形态帮助了各种机构塑造了社会个体的性别意识,并再生产了传统的性别分工,利用隐性或显性的性别成见重塑了女性的“主体性”,从而使她们自愿接受了妻子、母亲的性别角色,甘愿处于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从而接受那些看来与她们的社会利益不相一致的观念。正是在这种“被看”的女性形象的表现过程中,媒介复制了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父权制权力结构。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媒介只有具有了女性意识,塑造自信的、快乐的、主动的、独立的女性形象,珍视女性独特的经验和想法,倾听和记录女性声音,最后将女性文化的含义固定下来,才能创造没有“歧视”与“偏见”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媒介中,如何找到被男权媒介所遮蔽的女性的表达方式,从抒写无性别体验到展示五彩缤纷的极具女性意识的体验,不仅是女性主义研究者面临的学术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生态平衡的一道大题。要想彻底的解放女性自身,必须以女性视角直面大众传媒,用女性敏锐力来解读媒介文本,而不是简单地用传统观念简单的理解“妇女问题”。引用女玛格丽特·富勒在《19世纪的妇女》(1845)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人所需要的不是作为女人去行动或占上风,而是像一个自然人那样得到成长,像智者一样去分辨一切,像灵魂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展示(她)的各种才能……”

参考文献

[1]魏莹.女性主义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转变及其原因分析[J].作家杂志,2008,5.

[2]杨珍.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C].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中国女性文化[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3.

[4]约翰·斯道雷,杨竹山等译.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26.

[5]玛格丽特·富勒.19世纪的妇女[M].1845.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男权女性主义
Myth and Mechas
体育运动中的性别与性:反抗男权制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男权,一把悲剧的锁
——细读《孔雀东南飞》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