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绘画凸显中国发明

2018-02-08刘夕庆

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1期
关键词:活字大炮蹴鞠

刘夕庆

中华传统文化灿烂辉煌,曾孕育并诞生了特有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文化瑰宝和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创造的历史图景曾通过绘画的形式被记载保留下来,并对当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了积极的启发作用。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可谓影响了世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美国历史学家、物理学家麦克·哈特将中国造纸术改进家蔡伦排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的第七位。

在中国,蔡伦未改进造纸术以前,人们在竹简上书写,可以想见,这种书是多么的笨重;也有的书写在绢帛上,但这又很昂贵。麦克·哈特的书中如此写到:公元2世纪以前,中国的文明程度落后于西方;汉代以后,中国的文明发展进程赶上并超过了西方。公元7—8世纪,中国成了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可以说,这其中造纸术的运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仔细观察图②,就可以对汉代造纸工艺的流程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可谓驰骋了世界。公元9世纪,唐朝最先出现了木板印刷,最初是用于生产纺织品图案、佛经等。其方法是先将文字或图画写到一层薄纸上,接着用米糊正面朝下粘到木板上,然后由制版工人用拳刀刻出纸上的线条,木板表面只留下需要印刷的字迹或图案,其余的全部沿着纹理剔除。

现藏于大英图书馆的《金刚经》于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标注印刷时间的雕版印刷书。直到19世纪,雕版印刷术一直是东亚地区流行的印刷方法。在1939年的一部《日本木板印刷术》中有这样一段话:“……高超的木板印刷是绘画和着色、色彩、线条的完美结合。”

1041年,中国正处于发明和科学技术空前繁盛的宋朝。此时,有一个名叫毕昇的平民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升了印刷效率。图④展示的就是毕昇用活字排版印刷时的情景。活字印刷术具体方法如下:先制作许多可以重复使用的湿胶泥块,在每个胶泥块上面刻上一个反体单字,接着用火烧硬,使之成为可以永久使用的胶泥活字。印刷工们将选上的活字放到一个铁板框架内,刷上一层松香、松脂、蜡和纸灰的混合物,按照需要印刷的页面,将活字依序排列。

中国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这样记载毕昇的成就:“……若只印二三本,活字法并不简易,如印几十本以上,活字法十分快捷。”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火药的发明也可谓震响了世界。在此基础上,宋代军事家们发明了大炮的前身:即用竹管制成的可以“投掷火焰”的火炮。其原理是将火药从一端引燃后,爆破产生的冲击力就会驱动沙子、铅粒或陶瓷碎片飞向敌军。早期的中国火炮能够将炮弹发射大约45米远,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竹管火炮变成了青铜炮,而且其威力已经足以摧毁城墙了。据中国科技历史专家李约瑟的研究,自从出现了能够精确契合炮膛的炮弹后,发射者对炮弹的控制力变得更强,因此大炮的威力也大大提升了,而这也不难从图⑤中看出来。

大炮技术传到欧洲后得到了进一步改良。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发射率更精准的轻型大炮,这些大炮逐渐演变为现代大炮,比如榴弹炮就在美国内战(1861-1865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正如图⑥所示,烟花也起源于中国,始于唐代,盛于宋末,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这是继大炮后又一运用火药的发明。制作方法是将火药充满竹管,扔入火中后引发巨大声响,主要用于宗教节日。在这期间,一些小竹管很可能在爆炸引发的气体推动下,迸出火中像火箭一样冲向夜空,人们以此为灵感发明了后来的爆竹。有记载提到中国军队用“带火的箭”攻击蒙古人,并称之为“爆竹火箭”,后来蒙古人也开始制作火箭弹,可能他们在去欧洲时又将这一技术传入欧洲。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国先民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指南针就是在司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

约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风筝。最早的风筝是平面四方形的,但是现在则有许多造型,包括盒状和其他三维造型。制作风筝的理想材料,比如用于风筝面的丝绸和做骨架的竹子都是中国的常见物品,用这些材料做成的风筝既结实又轻盈。很快,风筝就被用于其他用途。据记载,风筝可用于测量距离、测试风速,甚至在军事演习中还可用于传递信息。早期的中国风筝经常安装发声装置,在飞翔时发出乐声,同时,早期的中国风筝还绘制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进行装饰。

风筝传到西方后还用于重要的科研领域,比如美国科学家和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著名的风筝实验—利用风筝来证明闪电为电。莱特兄弟制作了一个1.5米的双翼飞机造型的盒状风筝,用来验证在飞行状态下的飞机控制原理。这一实验帮助莱特兄弟实现了飞行梦,1903年他们制作出了世界上首个可控的、重力大于空气的人造飞行器。发展到现代,风筝竟还可用于在南极冰雪覆盖区域拉雪橇等。

现在,我们可以再通过一幅传世绘画《蹴鞠图》(见题图)来证明一下足球以及这项运动是发明于中国的。在这幅图中,作者近乎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人物,线条顿挫有致,笔力雄健,写中带工,浓墨淡彩相映成辉。此图描绘的是宋太祖与宋太宗、近臣赵普以及其他大臣内侍玩蹴鞠的场面。图中宋太祖身着龙袍,与赵普正在争抢踢球。玩者之动态与观者之静态,相映成趣。人物神情刻画生动,笔意奇趣不俗。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也见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亚国家。蹴是“踢”,鞠是“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据一些专家推断,“足球舞”是当时人们在祈祷降雨的巫术仪式上表演的,并且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元代时,蹴鞠随着蒙古西征的脚步传到了欧洲。

2004年7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公开宣布,中国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临淄地区的蹴鞠。

约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一种可折叠的遮阳物品—这种后来被称为伞的物品一直沿用到现在,整体设计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后来,中国人对制伞技术做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为纸阳伞涂上蜡以起到防雨作用,伞也被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使用。

现在普遍认为,三国时期諸葛亮发明了使人们搬动重物更轻松便捷的手推车(木牛流马)。他发明这一设备主要用于在战争时为伤员运送物资。这种手推车是一种小型运货车,有一个或两个车轮,由一人从后部的把手推动前行。此后,到了12世纪欧洲也出现了手推车。根据16世纪的欧洲旅行者记录,中国“手推车”有时还装上帆,从而利用风能达到省力的目的。

“地动仪”“浑天仪”等传世科技发明闻名天下,它们出自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和画家张衡之手。

右边是一幅融合了人文精神和科技创造的张衡肖像画:此画将张衡传承下来的典型侧面头像更加上扬,并以他创造的传世杰作—地动仪的工作原理素描示意图为上半身躯,用其创作的浑天仪作为头顶发结,以彰显这位“科学与艺术交融的罕见之才”的伟大形象。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字大炮蹴鞠
蹴鞠
小兵对抗“大炮”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活字蹦跳
泥、木活字印刷工艺制作流程探究
明活字印本《适情录》排印技术考
声波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