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凯敏 回归平淡人生

2018-02-08

北广人物 2017年41期

郭凯敏

1958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电影代表作品:《庐山恋》、《小街》、《好事多磨》。因其质朴的表演和憨厚的形象成为一代人的偶像。

中国话剧“金狮奖”获得者,荣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17年10月9日,其参演的都市情感剧《国民大生活》正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首播。

当年一部电影《庐山恋》,让张瑜和郭凯敏成为上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银幕情侣。郭凯敏给人的印象是长得很干净,很帅,演技好,人很朴实、稳重,所以当时成为很多观众心中的偶像。随后电影《小街》更使他红遍大江南北,他无疑是那个时代第一男神!

时光荏苒。1975年4月28日,郭凯敏扛着简单的行李走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从此走上银幕。那时,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其实本该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启知青新生活。但他的父母是地质工作者,常年不在家,生病的妹妹需要他照顾,他不舍得一走了之,还是老师帮他出了个主意,说他很有文艺天赋,不妨去剧团当演员。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之下,郭凯敏上了考场,从此改变人生……之后,郭凯敏在《庐山恋》、《小街》等经典影片中扮演的一系列男主角,光彩照人,很快就成了那个时代被影迷热捧的大众明星、“全民偶像”。但大红大紫之时,郭凯敏却急流勇退,淡出影坛,给热爱他的亿万观众留下了长久的悬念。其实,那段日子,他去南方谋发展,在海南一待就是4年,从事业的云端坠入谷底,历经坎坷。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种英雄,那就是:我从不怕从头开始,哪怕前方是一条完全没有走过的路,我也会用勇气迎上去,杀出一条血路。”郭凯敏在南方经历了初始的阵痛以后,没有沉沦,从头开始,重返荧屏,当演员,当导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最终有了更多的成熟、儒雅与稳重。

时间是神奇的魔术师。岁月沧桑培育了郭凯敏积极向上、坚韧容忍、勤奋刻苦的品格与风范。如今,当年的“全民偶像”郭凯敏马上就六十岁了,到了退休年龄,他也更习惯了平静的生活。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得下,生命才会愈加完美。在采访中,他时而开自己的玩笑,时而又严肃起来聊角色、分享拍戏过程中的体验。开朗、自信、清醒、坚持,坐在眼前的这个人仿佛经历过那件事,又好像没有。关于過去,他毫不避讳;关于未来,他清醒坚定。郭凯敏的岁月里没有无可回首,他从容转身,闪着光继续向前。正如之前看过一段视频,剧也在央视《艺术人生》节目中所说的:“做什么并不重要,做一个普通老百姓最重要;拥有什么也不重要,拥有一个身心快乐的身体和心理最重要……”

凭借《庐山恋》出道,荧幕前活跃近40年,郭凯敏的颜值一直在线,从当年“全民偶像”到如今实力演技派,而他却一直秉持着“心态放平,事情看淡,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心态。

角色即本人

“心态最重要,以前我既然帅过了,那就可以了”

电影《扶贫主任》导演兼主演,以及正在上海卫视热播的《国民大生活》电视连续剧,串起了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凯敏的2017年。电影《扶贫主任》讲述的是一批基层扶贫工作者精准扶贫、砥砺奋进的故事。片中“李扶贫”的原型是一位叫李双星的基层扶贫工作者。任职十三年,他舍小家为大家,克服了乡亲的不理解、创业的艰辛、个人家庭突变,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扎根扶贫一线,带领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郭凯敏也身体力行,工作之余带领剧组认真钻研剧本,积极和演职员们相互交流。郭凯敏表示,要用扶贫精神拍摄良心作品,要融入百姓当中,接地气;要有钻研精神,演啥像啥;要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要体现扶贫姿态,向“李双星”学习。当地的乡亲们也说,郭凯敏这人不仅会做农活、熟悉政策,还会我们的方言土话,还真把“李扶贫'演活了!

的确,郭凯敏是一个不带任何修饰痕迹的演员。在他饰演的人物身上,你看不到做作与表演的成分,仿佛这个角色就是他本人。

电视连续剧《国民大生活》是一部凝聚现实,贴近生活的原创大剧,为观众展现了普通人平静生活下的暗流涌动。在该剧中,郭凯敏扮演的是青年女编剧的父亲,其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戏。戏中,郭凯敏—边吃饭—边教训孩子,像不像邻居二大爷骂你不听话不好好写作业。多才多艺的他在剧中玩射击、写书法、唱京剧“穿林海”,韵味十足。

“什么年纪就要演什么年纪的角色,曾经帅过就满足了。”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昔日的“全民偶像”虽然如今升级为爸爸辈演员,剧中戏份也不会像以前那么重,但是郭凯敏对人物的塑造依然细细地揣摩,演到位、演出彩,观众还是看得到的。

而说到心态的转变,郭凯敏觉得年龄到了自然就接受了。“心态最重要,以前我既然帅过了,那就可以了。”是啊,制作人的眼睛都很厉害,到了什么年龄,就会找你演什么样的角色,很自然地就水到渠成了。郭凯敏当然也没有挣扎,作为男演员,如果你没有转型做导演或者幕后,势必就要按照年龄发展出演角色。

在影视作品中,郭凯敏演过很多人的爸爸,也演过很多类型的爸爸,而现实生活中,他也是两个男孩子的爸爸,和两个儿子更像是朋友。他说:“我只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陪他们成长。我对两个儿子都非常好,我很爱他们,我自认为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我想,一个父亲必须要给他们精神上的力量和鼓励,不能仅仅只从物质上给。我也不认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所以我从来不打骂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要用‘引导法。我父母是地质工作者,我六岁到上海后就离开父母了,我每年要看一次我父母,我跟我父母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默契。我独立性特别强,我九岁就自己坐火车去看我妈妈,现在九岁的孩子不可能做到嘛。所以我认为教育孩子,就要看到孩子心中的阴影,而且把这个阴影驱散掉,让阳光注入进去,让他变成一个阳光的孩子。有问题不怕,必须放在阳光底下,这样他的成长一定是茁壮的。当然也要因材施教,比如,我的第一个孩子,长得大大气气憨憨厚厚的。他5岁就离开了我,去国外读书了。但每到寒暑假,他要回上海和我们生活一段时间,那是难得的黄金时间。因此,和他相处,交流谈心,和他打乒乓球、踢足球等非常好……每次他要回美国去了,我的心情都很沉。记得有一次临走前,我对儿子说:爸爸其实很舍不得你。儿子说,爸,我是知道的,我敢保证你无时无刻不在想我。我叹了一口气说:是啊,爸爸到哪儿都定不下心来。儿子却带着安慰的口吻对我说:你和我妈一样,一辈子也定不下来了,就把这看作是你们的命吧。”endprint

“小儿子爱上网,爱玩游戏,針对这点,我并没有强迫他干这干那。但我告诉他,人不能像一匹野马,要有自制力。有一次考试不理想,我说你得找原因,但一定要努力。他参加电视台的《男孩女孩》节目的拍摄,我告诉他,在节目里他所接触到的那些有故事的人,会对自己的成长很有价值。我还鼓励他去做义工,鼓励他去帮助一些残疾孩子,确实收获很大。如何从孩子做起,不能一味指责社会,一出门就要懂得尊敬人。有一次,我发觉他下意识地从嘴里说出骂人的话了,马上要他改正。我还把他的话录下来,他听了很尴尬。试验了一个星期,很快就没有这个坏习惯了。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现在儿子很阳光,像我,快乐,开心,心态好,我也就放心了。先做人后做事,才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心存感恩 珍惜拥有

家中有“父母”。才能找到做“孩子”的感觉

走到街上的时候,总听到这么一句广告语:心动不如行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明白后才会去做,而是你做了之后才会明白,我们总是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却不知,命运真的只留给有勇气坚持的人。

郭凯敏出生在一个地质之家,父母都是地质工作者。他们常年奔波在外,找矿勘探:野外地质填图、操作钻探机、在坑道里凿炮眼、填炸药……异常辛苦。那时候上级有文件规定,地质工作者因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他们子女的户口可以落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郭凯敏的外公外婆都是上海人,所以当年出生在东北吉林长春的郭凯敏的户口便落在了上海市。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休‘探亲假。一到寒假暑假,我就像一个‘包裹,每次外公、外婆携带着大包小包把我和妹妹送到火车上,听他们再三跟列车员打招呼,要列车员在途中照顾我们俩孩子。这边上海的火车还没开动,那边石家庄的父母(后来父母从东北调到了河北地震局工作)就心里慌慌地准备接站了……”谈起别样的童年生活经历,郭凯敏说“就像一部电影的脚本,很值得琢磨”。

1974年,上海歌剧院招歌唱演员,郭凯敏的班主任老师觉得他嗓音条件好,形象也还不错,便推荐他去面试。但郭凯敏却对老师说,我不能去,要是真把我招了去,我就不能“上山下乡”了。因为那时大多数孩子高中毕业后直接去农场报到。但由于妹妹患有哮喘,做哥哥的他一直悉心照顾与呵护着妹妹。他左右为难。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之下,郭凯敏还是上了考场,他演唱了两首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一星期后,老师兴奋地告诉他,他被录取了,等检查身体吧。但一体检,郭凯敏查出了急性黄疸肝炎,去歌剧院之事就这么黄了。休养半年后,他又被通知参加上影厂演员剧团招考演员的考试。复试那天,他特意穿上外婆为他洗好的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外套,很自信地走上了考场。正式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报到,那天是1975年4月28日,至今记忆犹新。

上世纪70年代,郭凯敏在上影厂演员剧团学习,踢足球,跑龙套,对台词,过得非常充实。尤其是当时剧团排练话剧《三比零》的情景,至今记忆深刻。当年获得过“中国电影(百年)世纪奖”的著名电影艺术家刘琼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演员最起码的基本功是一台词”,让郭凯敏记在心里,决心一定把台词练出来。

“记得有一次,妈妈回上海来看我。我说,妈,剧团排话剧需要选择一个角色,我想争取。您能不能给我买个录音机?但话一出口,又有些后悔。因为那时买一台小型录音机价钱不菲。我觉得跟母亲提这个要求太奢侈了。”但当妈妈马上带着他去商店花了三百多块钱买了他想要得到的宝物时,他高兴坏了。“三百多块钱,是一笔多大的家庭支出。妈妈一再告诫我,有目标千万别放弃。从那以后,我对着录音机反复练台词,听台词。为了能够说好台词,演员需要熟练掌握基本功训练,如呼吸发声、发音吐字、绕口令等等,重音、停顿、语调等语言表现技巧。大约练了一个星期,进步很快,信心大增。那天在剧团排练厅试角色时,现场鸦雀无声。轮到我上台了,我心里很平稳,看见导演还抽着一支雪茄呢。别的演员都把整场戏的台词说完,刘琼导演才叫停。唯独轮到我,刘导演只听了三句,就喊‘停,当时真把我吓坏了,心想,完了。但不到两秒钟,导演说,‘行了,就小郭了。我当时的感觉就像荡秋千,七上八下的……如今,我一直在心里头感激我的母亲,那台录音机,让我这个说话都会羞涩的小男生,闯过了台词关,人也变得成熟了。母亲是我人生中最好的老师!”在感激父母之恩的同时,他还提到了读书给他带来的收获。那时“文革”刚刚结束,意识形态的禁锢渐渐朝着真正意义上的“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上发展了,郭凯敏喜爱读书,就不停地跑书店,读了很多艺术类书籍。

不久,赶上电影《第二个春天》拍摄。在桑弧导演、于洋主演的这部影片里,郭凯敏扮演了一位海军小战士,这是他第一次跨进银幕。“那时,我演的海军小战士要在舰艇上开炮,可我一点也不紧张。两个小时不到,就把所有的戏都拍完了。桑弧导演都愣了,说,这个小家伙,挺好的嘛!”

初入表演殿堂的郭凯敏很敬业。戏里,他扮演的那个小战士牺牲了,主角于洋抱着小战士哭。郭凯敏说,“我当时人也实在,我就想,这死人可不能呼吸啊,愣憋着,那戏也长,一分多钟。我憋得满脸通红,差点没缓过气来。每一次表演就是考试。”

之后,郭凯敏拍摄了《邮缘》、《小街》、《好事多磨》等片,还执导了他的处女作《洋泾浜兄弟》。郭凯敏风生水起,演技大增,经验也在点滴中积淀。而对于帮他走上艺术之路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他至今心存感激。他说,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就是“学校”,就是“家”,不仅是因为他十几岁就带着铺盖来到这里,更因为家中有“父母”在,你就永远找得到孩子的感觉。

背起行囊走四方

“我到现在从来没有迷失自我”

“因为经历了挫折,也做出过很多错误的选择。太多的经历,让我的心态变得非常好,不会患得患失。我绝对不是最好的演员,但应该是心态最好的一个。很多人觉得进了娱乐圈会迷失自我,但是我到现在从来没有迷失自我。”郭凯敏说。endprint

从《庐山恋》走出来的郭凯敏,當年没有被身上的光圈而晃迷糊了。为了充实自己,郭凯敏去了北京电影学院的“B5级明星班”进修,他如饥似渴地恶补了文化、影视专业知识。之后,郭凯敏回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而此时的郭凯敏萌生了当导演的想法。“但是在旧的电影制片厂体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按照通常的规矩,一个人想当导演必须做几年的场记、导演助理、副导演之后,才有可能当导演。电影制片厂每年的拍片指标就那么几部……”对此,他无不伤感。

此时,正好有消息传来,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要在海南办海南电影制片厂,而海南电视台也同意郭凯敏调动去那里担当导演工作。当导演是他多年的梦想啊,为了圆梦,他决定离开工作了15年的上影厂,到那个能施展才华的地方去打拼一番。就这样,郭凯敏兴冲冲地来到了圆梦之地——海南。热浪、椰树、大海、皮肤黝黑的人们、光着脚的姑娘……一切都那么清亮和新鲜。第二天,他找到海南电视台,可是话还没说两句,就当头被人砸了个“闷棍”:“真是不巧,咱们这儿没有编制了。”

“没有编制”,这就意味着他成了“待业青年”,意味着他所有的梦,幻化成了一个大大的、“带有冒险色彩的”肥皂泡抹……想到自己刚刚踏上海口,他的组织关系全没有了,这在当时非常可怕,这怎不让^倒吸一口冷气。“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下子从事业的云端坠入谷底,郭凯敏的心情郁闷到了极点。

“你猜我那时最后悔的是什么吗?”“什么?”郭凯敏喝了一口茶,有些伤感地说:“我当初没听我母亲的劝告!”

“我妈妈说,你要去南方发展,你怎么也得先去南方调查、考察一番,看可行不可行。我妈妈的预料是很对的,她说,那边是个‘特区,估计办事就会有些‘特,我却一句话也没听进去。年轻,血气方刚,太自信了,想法也顽固,非要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我妈妈见我如此‘顽固不化,也就不再劝了。当我提起行囊,其实,我就只带了自己的档案和两大箱书离家出走了。走之前,母亲说,‘孩子,要记得回家啊!这句话,至今让我刻骨铭心。”

“待业就待业吧,反正我坚持不回上影厂了。作为一个男人,说话不算数,还叫男人吗?”为了谋生,郭凯敏便这样开始了一段“海南创业”的经历。

在最初待业的日子里,郭凯敏拍了两部影片《竹妹子》和《夏日椰风》。“我要生存啊。”他说。一晃两年过去了,他又“慌”又“急”了。一着急,郭凯敏毛遂自荐,去省政府找了当时的省委书记。这样,他总算落实“政策”,被分到海南电视台文艺部工作。“在文艺部,我只能摇摆于导演与主持人之间。”一年中只主持了一次春节晚会和央视香港回归知识竞赛,他认为自己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

经过一番运作之后,郭凯敏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公司——兆凯影业发展公司。公司创业之初红红火火,公司跟海口电视台合作,搞了个《南海大舞台》的节目,接下来又办了几期艺员培训。刚开始挺好的,第一批招收了30多个学员。郭凯敏专门请了一些资深演员、电影学院的教授来教这些学员,而且还有机会让学员在《南海大舞台》栏目参加实践、施展才华。

郭凯敏自豪地说:“我可能是第一个开办电视栏目的人。在录制《南海大舞台》之前,要做大量的前期采访,要掌握许多第一手资料,才能使节目有声有色。那时,我首先想到如何挖掘和利用当地传统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和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来壮大和发展文化产业,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这条路是正确的。有一期做‘红色娘子军节目,我们采访到了当年还健在的一些‘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她们(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曾经鼓舞了好几代人,请她们上镜头,谈她们当年自己的故事,她们那一代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相当感人。在访谈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娘子军中竟有生活在有钱人家里大家闺秀,她们并不全是穷苦人出身,却为了追求广大劳苦大众的幸福,冒死加入‘红色娘子军,真的非常感人。我们的节目也做得非常成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但没广告,坚持半年就搞不下去了。”当时,海南的两大热点是“房地产”和“证券”,“今天这块地皮是一万块钱买回来的,下个月就是十万,三个月以后就是三十万。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忙着逮机会去赚钱了,哪有心思搞文化产业,艺员培训中心很快夭折了……”这样,公司的前景暗淡下来。

这期间,郭凯敏也导演了几部影视剧,如电影《天伦》、电视电影《非常警察》,但由于观念的影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郭凯敏头脑里根深蒂固,为此他也把自己的影视剧搞得很沉重。加上不注重市场运作,前期投入又过大,最后亏得一塌糊涂。郭凯敏依然没有改变自己导戏的初衷,还在接拍一些电视剧。最困难的时候,他舍不得花钱买机票回去与亲人团聚。快过春节时,母亲打电话让他回家,他拿起话筒,无不抱歉地对母亲说,妈,我这里工作太忙了,抽不开身,您老多保重……而他的心里是多么的无奈和辛酸。

功夫下得很深

“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亮点”

“在海南,站在大海边看大海后,觉得自己就像一叶小舟,在海上无助的感觉。这四年过来很不容易,再走下去就特别没有意义。”他多少次在心里跟自己这么念叨。“到了1996年,由于事业上仍无起色,我只好来到北京。开始我没有选择演戏,还是做导演,拍了些电影。北京那时文化开始发展起来了,一开始西北风,张艺谋的《红高粱》,后来是广东的东南风,后来这股风刮到了北京,北京各个方面的文化开始发展起来了。又待了儿年以后呢,我就有了很好的机会,跟(陈)佩斯演了《托儿》,是话剧。”11年没演戏的郭凯敏在《托儿》里演的是一个痴隋的失恋者。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但郭凯敏演得相当投入。

自2001年11月8日在北京登台亮相后,在长达一年多的全围巡回演出期间,《托儿》一路火爆!而就在《托儿》首轮演出期间,编剧兼导演王宝社便和陈佩斯一起,开始了新戏《亲戚朋友好算账》的策划和创作,而演员阵容中,除了陈佩斯外,《托儿》的“老人”只剩下了郭凯敏。一连两部戏,让郭凯敏的演技有了全方位的提高,而且他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和陈佩斯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尤其在大型话剧《好人丛飞》里,扮演好人“丛飞”,取得巨大成功。郭凯敏因话剧《好人丛飞》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他所在的中国煤矿文工团终于给他报批了“国家一级演员”,他感到很高兴。endprint

采访中,当问及如何看待“德艺双馨”,他说到了他的看法:“德要好好做人,艺就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而问及成功,郭凯敏谦虚地说:“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亮点。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进入到电视剧的拍摄。”从1990年离开上影厂到2000年的十年里,作为偶像演员的郭凯敏重新回归演员身份,这距离他拍摄《庐山恋》已经整整20年了。曾经沧海,却不失本色。记者追问郭凯敏,如果退后20年,还会这样选择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会,但是不会那么盲目了,最起码先做一个考察吧,有多少成功的因素,有多少不利的因素……”说到这里,他倒开心地笑了。

郭剀敏告诉记者,回京后的这些年,他一直马不停蹄地出演了很多影视剧,《国家公诉》、《乐意为人》、《谷文昌》、《李时珍》、《穿透高墙的阳光》、《楚汉争雄》、《产科男医生》等。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准备电视剧《徽州大廚》的拍摄,该剧将把徽文化和徽菜展现在观众面前。他既做导演,也做艺术总监。因此,很多事情必须他自己去完成。比如,去安徽的很多地方进行了考察,查资料,有些是通过接触家族的家谱而获得,他觉得这事很有意义,并把它作为一个大课题去研究的。他觉得自己骨子里一直在追求真的东西,所以付出心血也毫无悔意。

2014年4月,郭凯敏担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副团长。此后,又主演了金融谍战剧《金战》(饰演牛尔刚)、《虎妈猫爸》(饰演佟大为的父亲罗三省)、《红色钩官窑》(饰演领导干部)、《小爸妈》(饰演恋父狂魔简单的爸爸)、《徐州兄弟之王者归来》(饰演姜先生)。2017年10月9日,其参演的都市情感剧《围民大生活》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首播。

第17届华鼎奖,郭凯敏获得中围百强电视剧最佳男配角。难怪著名电影演员斯琴高娃这样评价郭凯敏:“他是个很好的演员,也是一个非常律己的人,不管是在他的生活上,还是在他的艺术创作上,都是如此。从他的戏中看得出来,他的功夫下得很深。”

获得过“最孝顺家庭奖”

“因为得失心不重,所以显得年轻

凭借《庐山恋》出道,荧幕前活跃近40年,郭凯敏的颜值一直在线,从当年“全民偶像”到如今实力演技派,他一直秉持着“心态放平,事情看淡,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心态。

年少时,郭凯敏练过“阅读功”,靠它熬过一段病痛的日子。他说爱阅读是他养生的第一道“营养汤”。随着年龄的增大,郭凯敏竟有了在火车上阅读的习惯。“因为那个时候火车速度很慢,火车晚点经常发生。如伺打发那漫长的白天黑夜?读书,无疑成了我漫漫旅途中一根救命的稻草。我每次上火车,包裹很沉,里面全是我最爱看的书籍。越是你心神不宁,越是在你觉得烦躁不安之时,甚至你想做出些疯狂的举动之时,阅读就能减轻你内心的压力,心里有什么不满特别想和他人打架时,只要一读书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顿时化为乌有。所以爱阅读的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后来,我当了演员,出门拍戏,一走就是好几个月,若身边有书籍陪伴,好了,我的身心健康了,身体的免疫力也提高了,自然就不会生病,更不会有任何心理上的不良羁绊了……”

在生活中,郭凯敏是位不折不扣的大孝子,全家还获得过“最孝顺家庭奖”。颁奖典礼那天,他陪着70多岁的妈妈一起上舞台给大家即兴表演了一段高难度的瑜伽。男子汉会瑜伽,让大家大开眼界。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妈妈的动作竟非常规范,身体也非常矫健。

郭凯敏透露,练瑜伽的过程中,他悟出了生活和事业要平衡的信条。他说,男人练瑜伽大有人在,比如NBA灰狼队的最有价值的球员贾奈特,他每场球赛前就一定先练习瑜伽的呼吸和专注。郭凯敏淡定地说,愈来愈多的肌肉男愿意丢掉哑铃,盘腿坐下,闭上眼睛练习呼吸和伸展。常练习瑜伽,除了保持体态与健康,瑜伽最大贡献就是助你远离压力、心脏病和忧郁症。瑜伽还是顶级的排毒运动能够帮助血液循环,润滑关节。

问起他是如何把母亲“拉下水”的?他告诉记者:“我妈妈原来在河北地震局工作,退休后就回上海居住了。我父亲是1993年离世的。所以,我一直很担心妈妈的身体状况。1998年的一天早晨,我陪母亲去公园健身,那时很流行跳舞什么的,还有时装表演等,我跟着她去看了,回来时我就建议母亲也尝试瑜伽。母亲听了我的话,就从普通的入门,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了几天,母亲就对我说,感觉很不一般啊。趁热打铁,这样我就赶紧去给她报了一个培训班。当时,我母亲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但老人家没有压力,而且本身她舞跳得好,所以和年轻人在一起练习,她还是能跟上大家。后来,她甚至比年轻人都好得多。好多人便开始羡慕地说,周阿姨,您年纪这么大了,身体还这么好啊。有了成就感,妈妈又乐观且更加自信了。大约连续8年后,我们母子两个又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研究揣摩,只要和母亲在一起,我们就讨论切磋技术,其乐融融。后来,我还鼓励我妹妹练。所以,这些年来,我出门办事也好,拍片也好,自己身边从不带助理,但感觉精力非常良好,我说,这得特别感谢练瑜伽。”他认为,坚持,恒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会让自己一生都受益!

“因为得失心不重,所以显得年轻”。一路走来,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对于郭凯敏来说,似乎都是最好的安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