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

2018-02-08赵海男方鸿志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赵海男,方鸿志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然而,思政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学生有厌学情绪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思政课课堂实践中不断探寻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解决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方法现状

高校思政课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系统性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存在着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和亲和力等问题,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状况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没有明确的针对性,思政课就会迷失方向。在传统高校思政课课堂中,理论课教师照本宣科,将书本上的知识点、原理等以“填鸭式”的方式硬灌入学生的大脑,不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消化,不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的能力,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以“灌输”为主,内容没有针对性,不能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使得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分散,最终导致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

(二)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

传统的思政课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对思想政治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由于教师过分地注重理论教学,不能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不能以问题为导向,不能充分意识到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就会使得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学生不能将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不能有效地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说服力,进而影响思政课课堂的质量,降低思政课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缺乏亲和力

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相对枯燥,传统的思政课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放羊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缺乏亲和力。有些教师甚至只单纯地讲授课本中的知识点,内容死板、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很难让学生真正对这一学科感兴趣,参与课堂学习。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缺乏亲和力,不利于学生全面把握思政课内容,极易使学生停留在理论课的表面学习阶段,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方法的创新要以提高课堂实效性为目标,要求教育者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教育者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老先生曾说,“姓马”容易“信马”不易。“姓马”是专业,“信马”是信仰。教育者只有解决自信问题,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得到学生信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把自信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领会科学理论的实践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发展的时代意义。”要让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用科学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并终身受益。

(二)教育者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感染青年,就要运用青年喜爱并接受的话语和活动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它给大学生享受互联网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思政课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以达到入行。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已经出现了许多新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例如慕课、微课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更加开放、灵活,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近些年微信的不断发展,使得教育者线上线下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课堂教育的一种延伸。教育者要紧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死板概念,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优势,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效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规律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教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像盐”,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和学生成长过程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解决“总开关”“总钥匙”的问题。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渠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好、讲透,教会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学生实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鼓励创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应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既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又注重学生的实践效果。理论指导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要注重从实践中得到的反馈,以加深对原有理论的理解,使所学真正为己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讲课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理论要接地气、具有亲和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成生动的道理,使学生易于接受。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针对热点事件的不同类型,教师设计不同的讨论话题,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运用于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亲和力和针对性相结合,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改进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一)改进和创新思政课课上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传统思政课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体性发挥欠缺,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1.巧用情景教学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消化能力。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具体形式包括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课堂辩论、音乐欣赏、情景设置等。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针对某一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课堂辩论,大家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观点,最后,教师进行点评。理越辩越明,通过辩论,不仅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2.善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分析能力

案例分析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社会热点问题或者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达到学以致用。这是思政课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案例的选取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符合学生特点,易于学生理解,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

3.运用专题教学法,增强知识系统性

专题教学法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专题教学。一门课可以划分成若干个专题,也可以由不同的教师分讲不同的专题,使得所讲授内容更加系统,实现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提升教学效果。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品德修养。

4.活用叙事教学法,提升课堂亲和力

叙事教学是叙说和明理相结合的过程,叙事教学法是把故事当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战略、一个粉饰,将故事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叙述是基础,说理是核心,在叙述中传递价值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要选取与课程相关的正能量的、能够传递价值观念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深刻的理论知识,不仅能增加课堂的吸引力,也能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5.利用慕课和微课,发挥网络优势

慕课(MOOC)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一种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慕课通过在线学习和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不受时间、地域等限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慕课通过观看视频、小测验、在线答疑等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是大众课堂和在线课堂的结合体,更加强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成由主体地位到主导地位的转变,利用“慕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微课一般用5-10分钟的时间讲授某个知识点,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它的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进行教学,极大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相较于别的学科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在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课堂中,学生易溜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这一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记,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新媒体技术向混合式教学转变,整合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将育德与育心相结合,多渠道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加强思政课课下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和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所依托的环境越来越开放,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1.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思政课课下,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撰写心得体会,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坚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且通过课外补充,有助于增加他们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提升实践教学有效性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学生实践第二课堂的主要渠道。社团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歌唱比赛、舞蹈比赛和情景剧比赛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思政课上难懂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不同年级、专业同学的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可以有效地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3.积极参与校外实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可以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带回课堂。课堂上,学生再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革命老区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遗迹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高校在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孕育思想、传播理论的主阵地。各学科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自身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这一主渠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唱得更响,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