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众阅读下数字出版发展模式的分析

2018-02-08杨卫兵

中国传媒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出版业误区产业链

文/杨卫兵

作为现行国内出版行业关注的焦点,数字出版以往的发展多停留在“观望”层面,而如今大多企业均汹涌而至,争取在激烈的出版业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起步较晚,相比许多发达国家仍呈滞后表现,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当前出版行业发展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从大众阅读视角出发,对数字出版发展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数字出版发展主要模式介绍

1.1 传统数字出版模式

传统数字出版模式强调在内容创作、加工与编辑等环节引入数字技术,无需采用纸印形式。这种模式下,常见的表现包括:第一,借力平台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将数字阅读产品推出。以“手机报”“G3书城”等为例,均是借力平台的一种表现,或通过数字技术使网络出版、电子出版、音像出版等整合,形成全媒体数字出版方式,满足大众阅读需求。第二,推送平台构建。以“大佳移动出版平台”为典型,平台可整合数字出版内容,能够完成一系列制作、管理与发布过程。第三,移动阅读应用模式。该模式强调在移动APP中提供出版物,大众可通过搜索获取读物内容[1]。

1.2 新媒体下数字出版模式

虽然传统出版企业不断引入数字技术,但仍倾向于传统出版。新媒体数字出版完全以数字出版业务为主,覆盖的内容涉及内容加工、出版与发行等。具体剖析新媒体下数字出版发展模式,表现为:第一,阅读器技术。在各类智能设备开发与应用下,均设定自身内容平台,通过移动阅读终端,为用户提供杂志、报刊与图书等。第二,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以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为例,推出的数字出版系统包含多方面技术内容,如针对专业数据库、数字博物馆、数字报与电子书等,均推出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许多如图书馆、电信运营商、出版社均有相关的数字出版技术需求。第三,网络文学出版。这种模式发展步伐较快,如红袖添香网、起点中文网,均是较为知名的文学原创网站,以《致青春》《盛夏晚晴天》以及《甄嬛传》等影视剧为例,均取文学原创网站中的作品进行改编,最后呈现在大众视野中。

1.3 移动出版模式

所谓移动出版,其概念可界定为对文字、视频、音频与图片等通过加工制作,以数字产品形式在移动阅读终端中发布,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以满足用户阅读、下载需求。目前我国移动出版发展中,主要以移动阅读应用开发商、电信运营商企业为主,取得的成绩较为理想[2]。

2.大众阅读视角下数字出版发展模式误区

2.1 产业链拓展误区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取得较多成就,其中,各种发展模式均立足于大众阅读需求,不断在发展模式上突破。但其中存在的误区也较多,以产业链拓展为例,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中存在盲目拓展、照搬照抄模式,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如亚马逊Kindle的推出,被我国许多互联网企业模仿应用,却未得到大众的认可。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亚马逊Kindle的推出是建立其自身多年的用户积累与渠道上,而国内网络企业并不具备这些经验与渠道,无论在产业链衔接方式或还是盈利模式上,均表现出一定的不足。

2.2 数字出版业认知误区

从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整体情况看,因部分原创文学网站倾向于在薄利多销策略下吸引大众,而内容上并不情愿将精品图书资源低价让给经销商。长此以往,大众所接触的数字出版物中有较少的优质内容,用户吸引力逐渐下降。该环境下,使数字出版业发展面临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即内容商优秀资源未市场化,平台商无充足的资源用于平台支撑,而大众的阅读需求又无法被满足。

2.3 终端设备认知误区

关于终端设备的认知误区,主要体现在将终端设备特征、数字出版特征混淆,如在阅读或浏览中,主观评价局限在移动终端是否便于浏览、下载是否便捷等层面,而图书的文化性与专业性可能被忽视。这与音乐CD、新闻报纸为同一道理,即无论CD优势多明显,音乐仅将其作为载体,并不附属其中。再如新闻,仅借助纸张呈现,纸张的价值停留在载体上,人们所需要的是实际的新闻、音乐。因此,从大众阅读视角出发,更应关注的是阅读内容,而非局限在阅读终端上[3]。

3.大众阅读视角下数字出版发展建议

3.1 产业链整合

产业链未被打通是我国目前数字出版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数字出版内容平台建设、终端阅读器相脱节,无论终端制造商或内容提供商均“各自为政”,忽视与其他服务商合作,这样便无从谈及构建产业链或在整个产业链中准确定位。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构建产业链,尽可能使平台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相互合作,且由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持,这样可将各方资源“内耗”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内容提供商在开发与更新内容资源上不断突破,平台资源努力获取技术支持与大众认可,而服务商则在技术方面强化[4]。

3.2 数字出版版权法律与相关体制完善

数字出版业发展需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保障,如《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等,均需不断完善,使数字出版市场更加规范。同时,考虑在出版体制改革上加快步伐,如数字出版基地的建设,进行资源整合,使整个产业发展趋向于集约化经营、集群化发展模式。另外,应注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这种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元数据、电子书格式、内容分类、出版基本术语等。这样,在标准化管理体系下,更有助于数字出版的规范性。

3.3 复合型人才培养

数字出版业的发展要求须有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这种复合型人才主要体现在具备数字编辑出版专业能力的人才、数字产品研发人员等方面,同时也需有相关的运行管理人才。数字出版企业应开展培训活动,强化数字出版专业知识,形成集编辑、技术、运营管理、市场专业团队为一体的出版格局,以此推动数字出版企业快速发展[5]。

结语

数字出版业发展是我国当前出版行业的重要方向。从现有的发展模式看,集中体现在传统数字出版、新媒体数字出版以及移动数字出版等模式上,这些发展模式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如产业链拓展误区、数字出版业认知误区以及终端设备认知误区等。为此,需行之有效地完善策略,包括产业链整合、数字出版版权法律与相关体制的完善,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确保数字出版在符合大众阅读需求的同时,努力向云出版平台、数字出版移动化等方向发展。

[1]贲菲.大众阅读背景下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0):93-94.

[2]陈滢璋.浅议数字出版改变大众阅读与创作方式[J].传播与版权,2016,(09):90-91,96.

[3]付海波.浅谈数字出版与传统数字化转型[J].科技展望,2016,26(15):277.

[4]董小英.互联网条件下如何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J].传播与版权,2016(04):22-24.

[5]李晓琪.国内大众阅读类数字出版平台对比研究[J].编辑之友,2013(03):76-79.

猜你喜欢

出版业误区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冬季洗澡的误区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