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探究

2018-02-08林惠芳

珠江教育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案微课评价

林惠芳

(乐昌市乐昌小学,广东 乐昌 512200)

“互联网+教育”加什么?如何将应用装备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融合等话题,将是未来教育发展所关注的方向。除此之外,因为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让教育的“+”变得极其丰富和广泛,“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一次生态更替,然而,不论“互联网+教育”如何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为特点,以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为特征,其本质还是教育。这相当于给教育这一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将数学课堂和互联网有机融合,推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让互联网这双翅膀带着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那么,怎样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呢?

一、互联网+预习,导学案明确方向,使课堂前延具有高效性

传统教学中,预习是课前的一个环节,也是高效课堂形成的前延。通常是教师布置学生预习哪一节课的内容,很多学生因为教师给的方向太笼统,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达到预习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属于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从小接触互联网,对资料的检索和搜集都很熟悉,对社交群的应用也非常娴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技能,为高效课堂形成助力,让学生会学、乐学。互联网+预习,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导学案,让学生明确预习方向。在《编码》的导学案中,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去了解身份证的编码规律,借助互联网,学生能很快明确搜索的内容,并完成导学案,为新课的高效学习作铺垫。其次,要求孩子们的导学案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共同进步。让学生通过Q群、微信等途径解决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对所预习内容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互联网+预习既锻炼了学生已有的学习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形成高效课堂的学生所必备的能力。

二、互联网+资源整合,丰富新知学习的教学手段,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注定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体验和共享将成为最主要的特点。我们利用互联网可以找到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源,也可以利用各种软件将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把它变成适合自己的课堂,适合自己学生的优秀微课或教学视频等。

把微课、微视频等教育共享资源引入课堂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高效课堂要达到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这三个“量”,而微课的引入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性支持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为增加学生的训练量、难度和深度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使得学习内容更为专一,与课堂教学同步,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生动、更活泼。通过微课、微视频的学习,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与情感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微课更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适合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促进新知的构建。

例如,在北师大版《确定位置一》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把确定位置的规定以及数对的读写做成微课,安排在新课环节。从数学上如何确定行、列开始,利用点子图和箭头的运动,直观地展示了横排为行,竖排为列。再明确用数对确定位置时的规定,先列后行,并明确数对的读写以及确定一个数对位置的意义。学生通过微课的观看形成了新知的构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评价,搭建学习展示的舞台,为高效课堂后续学习加油

给学生搭建学习展示的舞台,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动力的有效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事而异。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及时语言评价外,有了互联网这一大平台后,学生课后的学习展示也就有了更大的舞台。笔者经常在学校和班级的共享空间里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空间看到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和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便得以点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为更多的孩子树立榜样,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加油鼓劲。

四、互联网+课后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高效课堂增添内动力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四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学生的发展”。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用数学,让数学为我们服务,为我们解决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利用互联网去了解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编码》中,笔者让学生了解除身份证和邮编以外的其它编码。在《确定位置》中,让学生了解先进定位系统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数学文化底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互联网的运用让我们更容易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文化底蕴,在《确定位置一》有关笛卡尔与数对的故事中让学生去体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五、互联网+在线学习,拓展学习途径,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当前社会,智能设备发展迅猛,智能手机的使用非常普遍。在线学习已经走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学生也可以像大人一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微课以互联网为依托,短小精悍,学生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并且微课的学习不受次数的限制,只要这个知识点不清楚,就可以反复学习,直到理解掌握。在线学习使学习方式变得更灵活,更自主化,也更适合学生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强化教学效果。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进而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走向。不管怎么变化,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数学课堂服务,成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助力。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将互联网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才能发挥“互联网+教育”的魅力。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课中合理教育资源的整合,课后的评价舞台,知识拓展以及因人而异的在线学习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学案微课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乡愁导学案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