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美初探

2018-02-08曾庆萍

珠江教育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阅读课美的课文

曾庆萍

(河源市古竹中心小学,广东 河源 51746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提高学生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阅读信息的能力,从而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并践行阅读课的教学美。

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要创造教学美,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重视课文插图的价值,巧妙地把声乐引进课堂,用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作为教学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以美的语言为载体,犹如春风春雨,对学生心灵起到滋润、温暖的作用,使学生既能得到情感上的浇灌,又能在心理上受到激励。此外,教师要创造教学美不但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使之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美的感受,提高阅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那么,什么是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美呢?

所谓教学美,主要包含三层含义:其一,教师对美的发现;其二,教师将美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其三,激发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使之受到美的熏陶。

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除了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外,它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进而理解、赏析课文,引导学生对本文的内部蕴含的深层情感进行体会领悟,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发现美、如何将美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则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支点。诚然,语文阅读课中,教学美是必不可少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又将如何挖掘并践行教学美呢?

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

形象性是一切美的核心。我们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观赏一幅动人的图画,领略一片明丽的风景,都会在直观形象中感受意境,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两个方面去挖掘教材中的美。

(一)重视课文插图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编绘了课文插图,这些插图有着优美的线条、缤纷的色彩、精巧的构图,给人美的感受。它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加课文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画,做到从看图入手,看图学文相结合,充分发挥图文互补的作用。引导学生看图时,借助文字明确观察顺序和重点,发挥想象;那么,学生在学文时,就可以借助图画丰富表象,加深理解。所以教学时,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内容学习的同时,不忽视课文插图的作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益。例如,我在一年级上册《雨后的森林》阅读课教学中就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课文插图中出现的彩虹、太阳、绿色的森林、蘑菇、黑黑的木耳、红彤彤的果子、紫色的葡萄,进而让学生明白这是一幅彩色的图画,再因利势导,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尝试描述雨后的森林可能还会出现哪些动植物或者小昆虫,从而让学生明白森林物产丰富,是祖国的宝库。由此,顺利地解决了这篇阅读课的教学重难点了。

(二)巧妙地把音乐引进课堂

音乐的旋律在起承转合中展现它独特的魅力。它能通过旋律牵动听众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运用音乐,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例如,我在一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观摩课里就领略到授课教师巧妙地把声乐引进课堂体现阅读课的教学美。当时,老师播放了教学音频,在播音员朗读课文内容的同时,相应出现了密集的枪声和大炮的轰鸣声;随着战斗的推进,嘹亮的冲锋号声和漫山遍野的喊杀声交织成一片,场面气氛和文段内容相得益彰,此刻师生仿佛置身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尤其是讲到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拉动导火索舍身炸暗堡时,响起了天崩地裂般的爆炸声,各种声响汇集的音响效果发挥了强烈的感染力,学生无不被这惊天动地的壮举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

二、优美的教学语言是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如果说形象性是一切美的核心,那么,语言则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语言美是创造美的氛围的第一要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可见,教师的课堂语言美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语言美尤为重要,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因此教师对课堂的讲课节奏感则要灵活掌控,注意教学语调上的抑扬顿挫。教师的教学语言富于感染力,或活泼风趣、或激昂向上、或悲伤、或愉悦……以美的语言带动学生感受阅读课堂的美。

在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刘胡兰》教学中,我就是运用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感,把学生引向美的境界的。那时,我在引导学生通读感知全文内容后让其根据文本进行拓展,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刘胡兰遇害整个过程的场景。学生们作了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但临到展示时,谁也不敢上台。于是,我就“身先士卒”,登上讲台,设想自己就是当时面临敌人威逼利诱、生命垂危的刘胡兰,并用极其真挚的感情、慷慨激扬的话语去陈述刘胡兰遇害的场景,把学生带进文本中描写的场景,学生们的情感深受感染,渐渐地放开了,毛遂自荐的学生越来越多。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我让自己尝试运用阅读教学的语言美,尝试用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抑扬顿挫、幽默诙谐,如高山流水,似月白风清,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诗一般的语言,情感的闸门缓缓打开。于是,激情撞开了心扉,往事涌上了心头,情感之火变成了思维之花,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令人激越神往的美感。谁说教师美的语言不像春风春雨,对学生思想起到滋润、温暖的作用,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受到心理上的激励呢?

三、激发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使之受到美的熏陶

语文的阅读课教学离不开读,而朗读又是读的一种主要形式。古语有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朗读的益处和魅力。那么,什么才是朗读呢?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面到深层含义,到潜在的情味的全面感知。在阅读教学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激发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使阅读成为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学生在朗诵读中表现自我,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小船》这篇课文,作者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整体的内在美。只有“歌之抑扬”“以吾身入乎其中”,方能识其真味。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以声传情的朗读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指导学生自己去朗读,使其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识,去汲取文章的艺术养分。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启发他们认真体会文章创造的意境,进入角色,读出感情,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朗读之中,琅琅上口的音韵美和充满童趣童真的画面美跃然于师生眼前,淡淡的月华,银铃般清脆响亮的喜悦,如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重视课文插图的价值,巧妙地把音乐引进课堂,用富于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辅助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相信,我们的语文阅读课教学将会到处洋溢着美,而学生也将在美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猜你喜欢

阅读课美的课文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背课文的小偷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背课文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