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党报坚持深耕本土的“突围”之路
——《梅州日报》实践案例分析

2018-02-08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客商梅州版面

(梅州日报社,广东 梅州 514021)

传统报纸进入到激烈竞争阶段时,为了避免同质竞争和更加贴近所定位的读者,许多地方报纸提出了“本土化”策略,以较多的版面向读者呈现本地新闻。在万物皆媒时代,想把各类受众都揽进来的媒体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即便是新媒体平台也同样注重垂直圈定特定的读者、特定的市场。一般来说,就是两种类型:一是向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垂直:二是向本土垂直,也是地方报纸原有的“本土化”模式的坚守。然而,地方报纸“本土化”的传承和坚守还必须伴随创新,才能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摆脱困境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减少文摘,发力本土,提升版面“黏度”

在资讯飞速传播的新网络时代和互联网语境下,深耕本土是我们在媒体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也是提升媒体黏度的最有效办法。地市级党报近年来都在积极探索新闻本土化的道路。近年来,在梅州日报社内部“立足本土”已经成为全体采编人员的一致共识,各版面共同发力、主动作为,本地时政、民生、财经、体育、娱乐、文学等各方面在报纸的占版越来越大。目前,《梅州日报》内容高度本土化,每天12个版的内容中,本土新闻报道量占八成以上,报纸平均发行量保持稳定,《梅州日报》的订阅数一直保持在广东地市报前列,应该说本土化功不可没。

推进本土化的第一个改革就是《梅州日报》各编辑部门主动逐年减少文摘类版面,立足梅州,深挖本地新闻,不断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如,评论版配合中心工作、针对本地新闻展开评论,定期组织评论员座谈会,着力培养本地评论员,2017年开设“客都议事厅”“图文并妙”专栏,提升了时评栏目影响力;财经版加强本地财经新闻的主题策划,梅州楼市“去库存”“营改增”“去产能”、梅城电梯加装市场、梅城商业综合体等等专题报道,紧扣热点,关注梅州百姓身边的财经信息,进一步扩展了本地财经新闻的覆盖面;作为与作者、读者黏度最高、互动最多的版面,社会副刊部定位“客家人写客家人看,讲好梅州故事”,强调高质量原创,注重培养本地作家,成立了“梅花书友会”。不定期组织文学作者采风、集会,大量挖掘、起用客家、梅州的文学作品,丰富版面内容的同时,有效繁荣了梅州文化氛围。此外,体育版以梅州“足球之乡”为突破口,推动足球新闻报道朝纵深方向发展,实现体育新闻本地化;娱乐版面主动变革,立足报道本地文娱活动,逐步实现本土化。

沉下身子,勤走基层,采访紧接“地气”

“没有新闻的角落”往往是新闻富矿。近年来,梅州日报社40多人的全媒体记者团队越来越喜欢下基层,沉下身子,深入群众,采写最鲜活的新闻,本土新闻越来越接“地气”。细数近年来的专栏,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到“走访红色遗址”“草根者说”“寻找客都的年味”“客都创客”等等,都是记者采写的一批又一批来自一线的鲜活新闻,有效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作为关注基层、服务百姓、拉近政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平台,《梅州日报》“民生一线”记者近年来还克服人手紧、配合中心任务重等困难,采写了大量有广度、有厚度、有温度、有热度的本土民生新闻,促成了大批民生问题的解决,2017年为困难群体筹集善款达300多万元。特别是以“民生一线”的报道稿件为主上送梅州市委、市政府的《梅州日报民情反映》,吸引市领导的关注,力促民生问题的解决,沿江东西路禁停、城市内涝整治、归读公园建筑改造、城市“牛皮癬”处理、母婴室建设等问题,都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有力助推工作的开展和改进。

注重策划,打造品牌,本土效应延伸海外

“本土化”的思路创新,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以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本土化”新闻。从2013年开始,梅州日报社几乎每年都坚持立足本地人文资源,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策划、大采风。从“寻访梅州籍院士”“寻访梅州籍大学校长”“寻访客都文化地标”等系列报道,到2017年达到最高潮的“全球客商采风行”报道策划,正是体现了“本土化”报道的宽阔视野。以“全球客商采风行”为例,《梅州日报》关于“全球客商行”的“本土化”全方位新闻报道,不是随心所欲策划出来的,而是根据机关报的办报定位和遵循新闻规律所作出的决策。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于2017年11月13日至15日在梅州举行,不仅梅州人关注,而且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尤其是客家商人非常关注,这本身就很有新闻价值。作为东道主梅州市市委机关报《梅州日报》为这一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体现了主流媒体的专业功力和所具有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如何以创新思维的宽阔视野把这次本土化报道效应延伸到海内外呢?《梅州日报》操作思路是:其一,涉及本土居住人士或在外地的本土籍人士所关注的新闻,都应列入“本土化”报道的视野。“全球客商行”的报道策划在“客商”的大主题下,梅州日报社组建“全球客商行”采风团队,沿着客商的脚步,兵分五大洲三大线路、大陆粤闽赣两大路线、梅州八个县域地区,从梅州出发,到珠三角、港澳台等15个地区,再到欧非、美国等12个国家,成就“梅州行”“神州行”“五洲行”三大系列客商行,形成有立体感的丰富的报道内容。历时200多天,花费100多万元,走遍五大洲行程数十万公里,推出了影响深远的全媒体系列报道,此举在全国地市报亦是一次创新。而后又编撰《客都寻踪》丛书及《客商大会》特刊为客商大会献礼,受到各界点赞。其二,充分运用全媒体进行传播。既然是“客商”,不仅居住本地的人士关注,外地的梅州籍人士关注,而且各地的客家人也关注。梅州日报社组织强有力的采编队伍进行全媒体融合创新采访,尝试全方位、全平台、全天候、全球化传播,做出了社会影响力。

实践证明,“2017年全球客商采风行”本土化报道效应延伸到海内外的思路相当成功。海外媒体《商报》《今日泰国》《星洲日报》《印华日报》《国际日报》等媒体,纷纷以较大篇幅刊登《梅州日报》采风团来访的图文报道。《梅州日报》刊发系列专版的同时,“掌上梅州”客户端及梅州日报微信、微博、视频等全媒体同步推出对应报道向全球传播。中国报业协会秘书处通过微信和客户端看到我们的采风作品,感到很惊奇,主动将《梅州日报》的系列报道在微信公众号中转发。《梅州日报》的采风团到国外采访,有当地侨胞还以为是国家派来采访的,这种采访范围和阵容,不亚于“央视客家足迹行”。可以说,这是梅州媒体界有史以来首次从梅州到神州到全球的一次跨国家、跨区域的全媒体采访、全球化传播行动,一张地市报完成了省媒乃至央媒难以做到的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梅州日报》始终坚持走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新闻差异化竞争之路,获得的成功是明显的,全媒体传播力、品牌影响力在广东省地市报中排在前列,并先后获得“2015十大创新力地市党报”“2015全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2016年全国地市级党报新媒体百强榜第三”等称号。

在媒体越来越没有地域边界限制的今天,对于地市报而言,是否还应该继续深耕本地?《梅州日报》的实践表明:地市报肯定要继续深耕本地,只是深耕的路径和方向要有质的改变,即要从过去的面面俱到,逐步向深而专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本地新闻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要上升到战略高度,这是地市报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是报业转型的关键点。

猜你喜欢

客商梅州版面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展氏菜行
梅州茄子嫁接育苗关键技术
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开幕
这一瓶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