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灵魂的心安

2018-02-08尘衣

初中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守望者霍尔麦田

主办:《初中生》编辑部

联办:湖南省绥宁县教育科技局

协办:湖南省绥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湖南省绥宁县第二中学

主持人尘衣:

什么是守望?你守望过什么?有什么是值得你守望的?

这本书记述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三天的传奇经历,剖析其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心路历程,将“麦田”设计成其守望对象,本意限于展现某些成人的虚伪与青少年的无辜、叛逆情怀,以意识流写作手法探索青春少年的内心世界。其主题为愤怒与焦虑,揭示“二战”后美国青少年一代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它领导当时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使得20世纪50年代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美国人为之倾倒。它虽然只是作者一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那个时代却因它而被称为超越文学定义的“塞林格时代”。

没错,本期青春悦读沙龙,我们一起来“悦读”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图见封二)

文人风骨的守望者

“二战”后的美国社会,人们很难摆脱战争带来的种种阴影,社会上充斥着种种丑恶,人们看重权力,崇尚虚伪。《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想要通过霍尔顿的离经叛道来做出对社会丑陋现实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我们国家,也有一批文人风骨的守望者。

邓稼先,他是一个最不想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真诚坦白,忠厚平实,从不骄傲。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鲁迅先生年少时在江南水师学堂的第一学期,因成绩优异获得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卖掉它,换来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爱阅读的他,用能辣得人额头直冒汗的辣椒来驱赶夜读时的寒冷难耐。

文学家、教育家朱自清和一些学者在抗日战争刚结束时物价飞涨、物品奇缺的情况下,毅然在《拒绝“美援”和“美援面粉”的宣言》上庄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而我,是一名阳光开朗、喜爱交友、乐于服务的初中生。我加入志愿者,不是为了鲜花和掌声,而是我真心喜欢这份工作,把它作为一个兴趣来做,单纯地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前文中的前辈们坚持着对文人风骨的守望,而志愿服务是我的守望。我希望这个世界充满阳光,我希望爱的种子可以在我看得到的地里生根发芽。(朱晓灵)

守望心中的幸福

坐上村口的小石凳,身旁慵懒地躺着一只大黄狗。他佝偻的背影逆着霞光,点点火星在他沟壑纵横的手中忽明忽暗。那缕白烟随着晚风,飘进金黄的余晖里。飘走的还有他一丝丝的思念,守望的却是心中满满的期盼。

春天,大地褪去银装,被细细雨丝装点成一片富有生机的绿色王国。他,一顶斗笠,一袭蓑衣,在雨雾蒙蒙的山谷间,踏着泥泞的羊肠小道,踩着清风,在去往播种幸福的路上。他躬下身子,泥浆灌进他深浅不一的“沟壑”里。他骄傲地望着这些绿色的希望,眼中满是期待。无数个被期望唤醒的清晨,露水沾襟,沾湿了大黄狗浅浅的绒毛。他边用长满老茧的手轻抚着这些娇嫩的叶儿,边喃喃道:“希望你们快快长大,这样,等到娃娃们回到家,就有新米吃了!”

聒噪的蝉声,预示着夏天的来临。骄烈的日光炙烤着这片土地。稻田里,他弯下背脊,不停劳作,脖颈和其他暴露在外的皮肤被晒得黑红,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最终变成黄豆般大,滴落下来。阴晴不定的天气,随着几声闷雷,揭开了夏天第一场甘霖的序幕。他皱起的眉头也渐渐被雨滴擦平。雨幕中,坚守在田边的身影模糊不清,大黄狗顺滑的毛发变得湿漉漉。

弥漫在空气中的稻香,随秋风灌进衣襟,钻进鼻孔。阳光下金色的稻浪,让他仿佛身处一片丰收的海。他手握镰刀,粗糙的手掌擦过饱满的稻穗,熟练地检验着收成。他挑着收获的稻谷回家了,黄狗和他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大黄,等娃娃们回家,就有新米吃了。”皱纹都挤在了一起,透露着喜悦。

夕阳西下,他在村口的小石凳上坐着,看偶尔往来的车辆。双手有些颤抖,从破旧的外套口袋拿出一把烟草和卷纸,用熟练的手法卷了一根烟。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烟头上点点火星在忽明忽暗中渐渐隐去。他嘟囔了一会,大黄狗好像听懂了。

“哎,只要再等四个月,娃娃们就会回家了……”吧嗒吧嗒,暗红的火星突然亮了起来。

他的娃娃们,都读过《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

星光隐若,万家灯火点亮了村庄。(陶 晶)

我为霍尔顿代言

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守望。

尽管我力量微茫,但仍满怀希望,你看不见我的忧伤,也看不见我的绝望。我不孤独,

因为我有信仰。我要让所有的孩童在我的庇护下简单成长;我不愿被世俗染黑,更不愿被尘埃湮没;我不想向这生活低头,哪怕远离尘嚣,守住内心的净土就好;我羡慕无忧的孩童和无惧的流浪者,他们不为任何虚名所累,更不会为了追求什么而去放弃什么。

我喜欢一无所有的感觉,失去不了什么,得到不了什么。我想和他们听摇滚,看路灯看到天亮,天亮之后说晚安。我曾以抗拒的姿态来对待物欲横流的社会,我曾想一直流浪。我是个个性复杂的孩子,很多人说,很难了解我,因为每当我悲伤时,泪水还没来得及涌上来,脸上却已挂满了微笑。世上一定有一种人和我一样,属于孤独患者。所有的孤独患者都很善良,因为他们会在某时某地突然沉默,会在仰望星空时突然难过,会在夕阳下突然叹息,会在听摇滚时突然哀伤。

麦田的守望者就像一种没有归期的鸟,永远不会落脚。他们会寂寞地飞,直到死去!这正如同我的梦想,可那只是梦。我总是为了最初的理想在麦田里坚守等待,时间久了,却忘记了我的初衷,忘记了我要等待的是什么——现在我才发现,我等待着我的内心。

麦田里的孩子嘻嘻笑,笑声依旧。我站在悬崖的边际,继续当麦田里的守望者,没有尽头的守望。(莫春媛)

最温暖的守候

我是一个留守少年。为赚点钱贴补家用,我生下来还不到两个月,爸爸妈妈就去外面打工了。

在年迈的爷爷奶奶的悉心照料下,我总算是活了下来。爷爷奶奶都不识字,没有人教我,所以上学后,我对读书提不起任何兴趣。

破烂不堪的土坯房,粗茶淡饭,破旧的桌椅板凳,孤陋寡闻的山娃子,便是对我们学校最真实的概括。

每天早上,爷爷奶奶都得先出去干活,回来再给我做饭吃,所以,我上学迟到是家常便饭。带到学校的午饭不但变凉,还有一股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酸臭味。我也不讲究个人卫生,十天半月换一次衣服、洗一次澡,衣袖上的鼻涕湿一层干一层,阳光一照,能反光。每次同学都有爸爸妈妈接他们放学,我不仅没人接,晚饭在哪里都不知道……我成了学校的一个“异类”。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最温暖人心的老师。我的一切,没想到她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那时候我还小,还不懂什么是成长,是她在我下雨天上学赶路淋湿衣服后,帮我烤干衣服;中午帮我热饭菜,放学后帮我补习功课;关心我有没有洗澡,有没有换衣服,有没有洗头,身上有没有长疮;最重要的是,她还会给我那几年不回家的父母打电话,让他们抽时间回来,看看我长高、长大了没有……

学校很多人都在背后议论她:本可以留在省会城市工作,却又回到这个落后的小山冲教书。一个女高材生,在这里嫁人都成问题——学历高,工作能力强,谁敢要,又有谁配得上?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学校越来越现代化,我也上初中了,她还是“傻傻地”守着和我一样的留守孩子,守望着她珍贵的“麦田”。校园围墙边那一排白杨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向窗外望去,那一片绿色在太阳下宝石一样璀璨夺目。在那光亮中间,有一个高尚的灵魂。(杨 婷)

守望信仰

霍尔顿是青春期群体的代表,从他的种种经历可以看出他和家长的代沟。我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们的性格有点像!正因为这种相似性,让我有种更大的冲动将小说看下去。

霍尔顿就是在那时突然闯进我的世界。

一开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欢这部作品,粗口之多,其他书里没有遇到过。那么究竟什么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接着往下读。说实在的,一开始我不喜欢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的颓废消极、满口脏话让我难以理解,甚至无法忍受。可后来发现,原来他的彷徨、叛逆、玩世不恭都是有原因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使他变得抑郁、忧伤、病态。从表面上看,霍尔顿不求上进,挥霍无度,不学无术,还总是抱怨,但细细品味这本书,会发现他有天真和善良的一面。他懂得爱,内心感情丰富、细腻、敏感,是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孩子。在他内心深处,有对幸福很大的渴望。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只是他的理想最终无法实现。

当时丑陋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病,造成了霍尔顿复杂的性格。如果我们看似有理想,其实也是漫无目的地生活着,这样的人生,试问有多大的意义呢?我们该有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精彩。我们将坚持着,守护自己的理想,守护这个时代的纯真,守护人性最初的美好!

我坚信,初衷不变,信仰不灭。(袁 英)

霍尔顿是个好孩子

每个人都有一段无法忘却的岁月,太多的敏感、偏执、荒唐、颓废、甜蜜和欢乐,使日子变得寂寞又温暖。

和霍尔顿一样,我也是一个曾经的坏孩子。有时候,我会因为一句话而伤心,会因为一件事而暴跳如雷。那些日子,叫做青春。明知不该浪费时间,却还是不知该从何做起,总是觉得学校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索然无味。每天早晨怀着一颗努力的心,可拿起笔,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该向哪里发力,提起又放下,放下又提起。

霍尔顿渴望自由,和社会格格不入,他想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虚伪。在大人眼里,他是个坏孩子,其实他是个好孩子呢!他讨厌伪君子,讨厌虚假的人,讨厌肮脏的世界。他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和这样的人、这样的世界交往,还不知道该怎样应对社会的虚假。

“不管怎么样,就当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这是霍尔顿对妹妹说的话,很离谱,但这是他真正的想法。他渴望自由,渴望能在无边无际的田野中守护那些心灵没有被社会玷污的孩子们。我觉得,我们最重要的是认清方向。霍尔顿做到了。(杨时黄)

猜你喜欢

守望者霍尔麦田
史蒂文·霍尔:用光重新定义建筑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大桥上的守望者
守望者
汉白路的守望者
霍尔电流传感器技术综述
不关我的事
离子推力器和霍尔推力器的异同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