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韵学中的语言论

2018-02-07杨峰

青年文学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音韵虚词声调

作者简介:杨峰(1987.7-),男,汉,浙江台州人,硕士,现在温州大学攻读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语言接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

把语言论导入音韵研究是当代研究语音学的新思路,笔者对此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现在将在声调和音韵学方面的一些思考总结如下,期待能抛砖引玉。

一、关于汉语声调的起源和发展

首先反驳三个观点:

1、只有汉藏语系有声调

事实上所有的语言都有声调,英文单词book的主音节就能明显听出是个去声,只不过汉藏语系的声调是属于音位系统,具有区分意义的功能。

2、藏语是受汉语影响而有声调的

应该说是受汉语影响使声调具有音位特性。

3、汉语缺少形态变化

任何语言在其初期,由于语法词(各种虚词)不发达,语序不严格,都是要靠形态的变化来达到语法目的的,汉语也不例外,只不过上古汉语由于独字词和不表音的特点无法在书面上记录其内部屈折。

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古老语言,汉语文字是有独特之处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其文字在诞生初期不是为了拟音的,而是拟物的。这在其他文明的古老文字中是普遍的。

六书之中最早的三种造字法——象形、指示、会意,是不和语音挂钩的,由于汉文明的早熟,出现了这样罕见的情况:中原地区书同文,话语完全各异,各地按照自己的方音去读,但意义基本固定。进一步演化,形成了一字多音现象,这时的上古汉语由于虚词及不发达,语序也不严格,需要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来达到语法目的。但由于汉语在上古时是单音节词为唯一形式的,所以无法像其他表音语言由于使用多音词而可以通过改变其中一个音节的音质或者通过增加音节的方式(前者为屈折语,后者为粘着语)来表现形态变化,于是作为单音节词的汉语只能选择变调的方式来体现其形态变化。

所以上古汉语不但有主动被动的形态变化,还有时态、性、格等的变化,可惜这些不同的声调的单音节词在书面上只能使用一个相同的字来表现。

总之,声调在上古漢语是为了表现形态变化的,到了近代汉语,随着大量双音节词的出现,其功能发生了改变,变成区分词义的手段。

那现代汉语为什么缺少形态变化,那是因为汉语的虚词发展已丰富,词序也严格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形态变化了。由此可知,一种语言需要多少种语法范畴来完成表达是有一个定额的,在这个定额之内可以用这个多一点,或者那种多一点,总量差不多。这种现象套用一个物理学术语,我且称为是一种“自洽”。

值得注意的是印欧语系中的多种语言出现了形态变化减少的现象,比如英语中的“性”这一语言范畴几乎消失,“格”也只保留在人称代词中,“数”只剩下单数和复数,双数消失。这时与其虚词发展丰富后,语言的“自洽”作用有关的。

那是不是孤立语比其他语言类型要先进呢?这个结论下的恐怕为时过早。

二、音韵伪学考

当然不是所有的音韵书或观点是伪学,但我敢说其中的百分之八十是的。我们的工作是要找出哪些是伪学,哪些是错论。

试想古时并没有全国性的统一发音,没有拼音,没有国际音标,连同一地区的方言都略有差异,古人移动能力有限,大部分人一生活动的范围局限于本县本省,对语音的差异有比较麻木。加上文读和当地的发音迥异,生活中又不用,发音更是主观臆想,十分随意。所以,古人的读音在空间上的差异一定比现在的要大。

从时间上看,古时没有录音设备,字词读音靠师生之间口口相传,其变异、口误、臆断比比皆是。两代以上其文读音必迥异。

古代注音先是以字摹写字音,后来受印度梵文影响用反切,但其实还是以字模拟字音,加上那些经师来之各地,更是以讹传讹,韵书流传,各地学习者又自行解读、误读。

中国文字不表音,自身对读音的约束性十分弱(因为读音差异不会表现在文字上)。在这种种情况下,要保证相对一致的文字读音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所以古代的音韵学只能是地区性的,而且只适用于人口集中、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古人很可能对读音会随着时间空间的转移而发生巨大变动的事实认识不清,故造成的问题也是巨大的。

首先,所谓的声训其实不足为训。《说文解字》中的声训大部分为许慎根据当时当地的读音去牵强附会,主观臆断,没有科学性。但中国一直有信奉经典的传统,所以声训具有八九分的伪学性。

其二,后代又根据声训去推断那些字是同音共部的,也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即使推断正确,那也只是许慎的那个时代那个区域的字音的情况,不能推而广之、擅自臆断。

三、结论

总之,现代的音韵研究已经十分充分了,在继续埋头故纸堆之前,我们是不先停下来做一做去伪存真的工作?这样才不至于浪费时间和精力。

当代音韵的研究更应该注重现代性,研究当今的语音对现在行文,文学创作上的作用,研究如何使文章和作品更有音律美,我觉得意义更大。

参考文献:

[1]萨丕尔.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3.

[2]高明凯,石安石 《语言学概论》[M].北京 中华书局,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韵虚词声调
声调符号位置歌
声调歌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