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新民俗语言中的数字研究

2018-02-07孙艺萌

青年文学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禁忌网络语言数字

孙艺萌

摘 要:民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中的数字一直以来是比较受到重视的,主要是研究数字的禁忌问题。在新的网络语言时代下,数字的内涵及寓意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与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观念有关系。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网络语言下新民俗语言中数字的新发展,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交流。

关键词:网络语言;数字;禁忌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

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一个数字可能既有好的寓意,又有不好的寓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数字时会考虑规避它们不好的寓意,而使用它们积极向上的寓意。民俗语言研究数字主要是数字的禁忌问题。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数字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有的从消极转向积极,有的数字单独使用是消极的,但组合在一起又是积极的。

一、数字的内涵与禁忌

在民俗语言这一层面,数字就拥有了自己独特而神秘的含义,人们赋予了数字善与恶,让数字“活”了起来。

(一)内涵

在原始时代,人们主要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等方法记录数字,直到至今才形成系统的数字,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内涵,比如数字“一”,它是最小的正整数,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量,在哲学中,它通常指“专一、专心”,对事物执着,不分心。数字内涵是它最基本、最原始的意义,没有掺杂任何的人为意思。

(二)禁忌

在使用数字时,不能只看它的基本内涵,更多时候要考虑它所包含的寓意,所以必须对数字的禁忌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一”是单数,自古以来,人们偏爱双数,所以“一”不是大吉大利的数字,尤其是结婚、办寿时不会选择带“一”的日期。“二”是双数,通常说双喜临门,虽然“二”的吉利含义很多,但是也有忌讳的时候,不能给生病的人或丧家送双数礼,如果送双数就表示希望对方坏事成双。“七”也是忌讳很多的数字,七月是俗称的“鬼月”,是给死人祭祀的月份,一般不会举行搬家、婚嫁等喜庆的仪式。

二、网络语言的背景与特点

(一)背景

首先,当代大学生对诙谐幽默的东西接受度高,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是促进网络语言发展的重要原因。其次,使用网络语言有利于交际方便快捷,用起来比较简单。最后,使用网络语言可以隐藏自己的信息,更自由地在网上交流。

(二)特点

1.新颖性

网络语言想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因为现在的网民多数是大学生,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和语言,而且网络没有现实生活中条条框框的约束,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创造自己喜欢的语言。

2.简约性

网络语言简写形式居多,因为打字没有说话快,为了克服这个难题,就必须让网络语言简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准确的意思,这样有利于网上交流更方便快捷。

3.幽默性

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容易让人记住,符合年轻人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有些是褒义词贬义化,有些是贬义词褒义化,有时会有强烈的反差义,因为网络语言是诙谐的,所以使用起来很轻松,有利于缓解压力。

三、数字在网络语言中的新发展

网络语言的发展带动了数字寓意的变化,以前单独使用的数字不好的寓意多,跟其他数字组合在一起就产生新的意义,如“1314”(一生一世)、“1573”(一往情深)等等。数字在新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纯数字的组合,数字组合在一起之后会产生以前不具有的意义,这是数字的谐音现象。如“520”(我爱你)、“8147”(不要生气)、“7456”(气死我啦)等等。这些数字可以自由组合在一起,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在音义上符合交流需要,就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还有一种纯数字的组合并不是谐音现象,而是数字的会意。比如“007”(我有秘密,源自间谍电影007)、“123”(你是木头人呀)等等。这些数字的组合是对数字重新组合意义的延伸,不是随意的组合,都表示特定的意义,让人一听就能明白数字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种是数字和字母的组合,比如“3q”(thank you 谢谢)、“8k7”(不客气)等等。这是对数字组合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加入了字母,但是数字已经不存在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只是取它们的读音,可以说也是諧音现象。

四、结语

网络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语言多是新颖、简洁、幽默的。数字从古至今的内涵和寓意也一直在发生变化,这与社会的进步有关系,有时用几个数字就能表达想说的话,用数字就能表示特定的事物,这是以前数字不具有的特点。本文就是以网络语言为背景,从三个方面研究数字的新发展,让人们对数字有了新的认识,让交流变得简单快捷。

参考文献:

[1]曲彦斌.民俗语言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2]魏金伦,施宣圆.中国古代风俗文化丛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云中天.永远的风景—中国民俗文化[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4]李杨.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0.

[5]徐涛.网络语汇变异的特点与动因[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3):154-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禁忌网络语言数字
答数字
殃怪与禳解:壮族麽经所见禁忌文化研究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西方图腾初探
数字看G20
哈尼族图腾文化意涵与当代启示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