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字语义变化

2018-02-07杨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义素变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的语义也似乎出现了变化。如今,不论城市大小,走在街上,能看到许多“××城”字样的招牌。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旨在对“城”的语义和其发展原因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城”;抽样;义素;变化

作者简介:杨悦(1992-),女,汉族,湖北省黄冈市人,三峡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2

“城”,作为一个常用词,它的意义和用法,本来是不难把握的。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一些特别的“城”字用法的出现,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手机城,电脑城,还有一些美食城,火锅城等等,“城”字的意义似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么“城”的定义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在《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汉语大字典》等字典里中,“城”字义项相差不大,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分析并了解“城”字的语义变化,作者也搜集了一些语料,经统计整合后,将以上所提到的“城”字的义项大致整理成四项进行比较。所归类的四个义项分别是:一、城墙,城郭;二、国都,都邑;三、百姓居住的城市,城池;四、动词,筑城,守城。

本次论文所用到的语料库源自国家语委语料库,一共搜集包含“城”字的语料50000条。年代跨度从先秦到清,共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先秦及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在对五万条语料按照年代进行初步分类并编号后,得到先秦及秦的语料有594条,汉的语料2971条,魏晋的语料6092条,隋唐五代的语料13803条,宋的语料15678条,元明的语料8692条,清的语料2259条。

鉴于语料的数量过大,作者采用了抽样调查法。此次抽样调查首先采取的是按照年代划分的分层抽样,然后再每个阶段进行等比例抽样。等比例抽样作者采取的是每个阶段抽取2%的语料,根据四舍五入算得所需先秦及秦的语料11条,汉的语料59条,魏晋的语料122条,隋唐五代的语料276条,宋的语料314条,元明的语料174条,清的语料45条。然后根据电脑生成相应数量的随机数,按照编号抽取对应语料。

以下就是作者按照此次抽样调查所整理出来的数据做的表格:

从表格的纵向来看,先秦及秦时期,“城”作为“城墙”义、“国都”义和动词义的数量相同,“城市”义的数量最多,但是和其他义项的数量相隔不是很大,所占百分比也没有超过百分之五十;但是到了汉代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发现“城市”义的比例有了很大的一个上浮,由原来的不足百分之五十达到了将近百分之七十,“国都”义也有了较小幅度的增长,而另外的两个义项“城墙”义和作动词用的动词义虽然在数量上较之先秦及秦时期相仿,但是在比例上来说已经是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做动词用的义项,只占了1.7%。魏晋时期,“城市”义的所占比例还是继续增长,达到了77.9%,“城墙”义和“国都”义的数量和比例相差无几,但是与前一时期相比,“城墙”义的比例有所上升,“国都”义的比例却有所下降。作动词义的义项依旧只占很小的比例。此后的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四个时期,“城市”义的所占比例依旧是远远高于其他三个义项,做动词义的义项所占比例也一直是最低,到了清代数量直接变成了零。

以上就是对表格的纵向分析。除此之外,观察“城”各个义项的走势,对表格进行的横向分析如下:

“城市”义的所占比例一直远远高于其他三个义项,并且从先秦及秦到魏晋时期一直都保持一个较高速度的增长,此后的时期增长速度虽然呈现出趋于平缓的趋势,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渐渐增长,最后在清代这一时期的比例高达到了82.2%。再就是其他三个义项,虽然在最开始的先秦及秦时期所占比例相同,但是各个义项的走势并不一样。首先看“城墙”义,虽然开始在先秦及秦到汉这一时期的比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往后从汉到宋这一段时期一直呈现的是缓慢上升的趋势,宋之后才有了较小幅度的下降;“国都”义的比例在先秦及秦到漢这一时期虽然有了较小幅度的增长,但是此后一直是呈下降趋势,到了元明后才有所回升。做“筑城”或者“守城”义的动词义则一直呈下降趋势,到了清朝时期,语料的数量更是为零。四个义项,到了清这一时期,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是“城市”义、“城墙”义、“国都”义、“筑城”义。

虽然文中的表格并没有包含所有的语料,仅仅是作者的抽样分析,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城”的几个义项的大致的走势,“城市”义的应用范围应该是最广的,动词义应该已经很少用了,其他两种义项还会偶尔出现。

但是,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的意思也似乎出现了变化。如今,不论城市大小,走在街上,能看到许多“××城”字样的招牌,像手机城,电脑城,美食城之类的名称随处可见。这些称呼中的“城”已经很明显不属于上文所提到的四类义项了,是一个面貌全新的“城”。从“城”语义运动的趋势来看,“城”的义素明显出现了扩大或转移,是一种虚化的发散扩展。在这种既强又急的变异中,义素悄悄地变化着,不断产生新的内容。首先,“城”本来是人聚居的地方,“人”是核心,如今“城”的核心已经由“人”扩大到“物”。火锅城里都是各式各样的火锅,美食城里是各种各样的美食。而这种物化恰好体现了全国的经济化趋势。其次,“城”本来是一个有范围限定的区域概念,而如今其义素的变化把它泛化、虚化了,仅仅是为了追求大而全的气派,更倾向于一种标记。像批发城、家电城等这些称呼,当是又大又全又气派了。

“城”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新的用法,一定是有它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萨丕尔说:“每一个词,每一个语法成分,每一种说法,每一种声音和重音,都是一个慢慢变化着的结构,由看不见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沿流模铸着,这正是语言的生命。无可争辩,这沿流有一定的方向。”[1]“城”这种新增加的用法属于一种变异,而变异正是语言生命力的体现,也是语言的研究重点。

语言变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语言系统内部的变化,还有外部因素。语言在社会生活中是我们重要的交流工具,社会生活的变化可以说是语言变异的重要动力。帕默尔说:“一种语言的词语与其说是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现实,还不如说是反映了操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兴趣所在。”[2]中国在实行了改革开放后,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语言是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反映,而语言中最为敏感的就是词汇,所以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中词汇的表现最为突出。“城”的义素的变化和它新产生的用法,与外来的经济文化冲击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注释:

[1]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帕默尔.Semantics,Cup[M].1982.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频率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2]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院,2016.

[3]吕叔湘.语言常谈[M].上海:三联书店,1980.endprint

猜你喜欢

义素变化
叠加和切割引起的压强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义素分析法
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变化的思考
鸟的变化系列
何谓刑法中之“其他危险方法”——以义素分析为工具
义素分析的不独立性
俄语“笑”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分析
色彩义素类型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