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

2018-02-07崔邵华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特点犯罪

摘 要 近年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较为复杂,是由青春期的心智变化、家庭状况、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叠加造成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专于学习、积极投身有益的文体活动。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现状 特点 原因

作者简介:崔邵华,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272

近几年,我国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增长率得以降低,但由于我国未成年人总量大,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依然突出,比如15岁胡某某故意杀害同学;未满16岁王某某持刀捅人,致一人死亡,二人重伤;16岁的学生党某某贩卖毒品等案件,不断引发社会热议,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所以,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和研究仍然迫切。近年来,山东高院在每年“六一”前后都专门召开少年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全省法院开展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的工作情况及典型案例。笔者对近年山东高院公布的资料和案例进行了分析,意在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据山东高院公布的数据,近5年山东全省法院未成年犯罪人数每年始终保持在2000人左右,在全部犯罪人数中的占比不到3%。2014-2016年这三年中,未成年人罪犯人数分别为2133人、1792人和1273人,未成年人罪犯人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年下降率分别为15.99%、28.96%。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犯罪主体特点

1.年龄特点:未成年罪犯集中在13到14岁出现偏差行为,集中在15至16岁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因此,需要高度关注13岁到16岁的未成年人。

2.性别特点:未成年人罪犯以男性为主,女性的数量很少。以2015年为例,未成年人罪犯中,女性人数仅占3.3%。

3.学历特点:高中教育程度以下的未成年人,特别是辍学的未成年人占比高。据统计,处于辍学、接受教育时间短的未成年人罪犯占全部未成年人罪犯的近70%。同时,以职业学校学生为主体的犯罪增长趋势明显。近三年山东省法院一审审结的职业学校学生犯罪案件数和人数分别是:2014年32件、52人,2015年103件、186人,2016年92件、126人。

(二)犯罪类型特点

1.犯罪类型多样且集中。山东省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抢劫、聚众斗殴、盗窃等犯罪类型,约占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75%。犯罪动机方面,主要是为了钱财、哥们义气、凸显个人气势、享受玩乐等,这些动机也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步上升,类型逐渐增多。

2.故意杀人犯罪的案件数量增幅较大,其中严重校园暴力犯罪占大多数。有些冲突直接发生在校园内,有些在学校发生矛盾后“约架”在校外解决,此类犯罪一般都是团伙犯罪。

3.涉毒犯罪案件增长非常明显。虽然未成年人涉毒犯罪数量占全部毒品犯罪案件的比例不高,但近几年的增长速度较快,这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较为复杂,但其犯罪的路径仍遵循以下基本规律:未成年人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青春期。如果家庭关爱缺失,易导致未成年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紧张,并可能进一步引发与学校关系的紧张,使他们逃课甚至辍学,这样就将未成年人过早的推向社会。过早进入社会的未成年人因缺乏引导,易受到社会不良伙伴和不良行为的影响,并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未成年人犯罪是由青春期的心智变化、家庭关系状况、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叠加造成的。

(一)未成年人自身因素

未成年人处于心智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人极易越轨的“危机期”。在这一时期,未成年人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探索欲望,但他们缺乏是非辨别能力,易受不良的外因诱导,盲目跟随,形成不当的观念;加之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迅速发育,身高和体重不断增长,攻击力和好胜心增强,一旦遭受挫折或是某些诉求得不到满足,他们本能地产生叛逆和怨恨心理,若缺乏正确地引导,这种心理易演变为报复心理。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度低,法律意识淡薄,情绪管控能力较差,年少易放纵,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有些还被不法分子诱骗,从而容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二)家庭因素

生活在问题家庭的孩子犯罪率远高于平均水平。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主要有:

1.教育管理缺失。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外出打工,導致父母角色缺位,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留守孩子”的不良行为。

2.教育引导不当。有些家庭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忽略思想品德,有的甚至打骂体罚孩子,造成他们心理扭曲。同时,父母的不良行为和观念,易招致孩子的盲目模仿,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一步步偏离轨道。

3.过分宠溺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导致孩子变得蛮横骄纵,养成不良习惯。

4.家庭破裂、父母感情不和。这使未成年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逼使他们找寻“同病相怜”的伙伴,放任自己,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三)学校因素

首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唯成绩马首是瞻,重点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忽略培养,放任自流,甚至当作负面典型,这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其次,片面追求升学率,既不注重音体美课程的开展,也不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对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暴力色情等低俗文化的行为疏于管理,甚至视而不见,这为他们走上犯罪埋下了隐患。再次,很多学校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不重视,使未成年人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道德责任感差,法律意识淡薄。endprint

(四)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各种不良风气的腐蚀下,部分未成年人精神空虚,甚至出现“信仰沙漠化”的问题。

2.网络等媒体、小说、电影中所涉及的暴力犯罪情节,没有分级,不加限制,易被未成年人模仿。

3.网吧、酒吧等场所遍地都是,虽然国家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这些场所,但一些场所仍顶风违法,导致未成年人易接触一些不良的人和暴力色情赌毒信息。

4.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治安管理差,生活在这种环境的未成年人,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专于学习、积极投身有益的文体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成年人真正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强化遵纪守法的观念,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

(一)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教育

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协同配合。家庭要注重培养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懂得自身应承担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使其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积极向上的憧憬并愿意为之积极努力。学校要完善教育模式,纠正“重知识技能轻心理道德”的思想,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和心理健康,开设心理健康课,建设心理咨询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未成年学生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克制冲动,拒绝暴力。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家校联系制度,家校互动,及时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多错并举,帮助未成年人度过敏感的青春期。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承担监護、教育的义务,溺子等于杀子。所谓“家和万事兴”,未成年人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身心才能健康发展。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积极向上的观念引导,关心爱护孩子,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影响孩子,督促他们养成优良的品质。同时,父母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他人间的沟通方式、方法,慎重交友,远离陋习,对人宽容,处事礼让,莫因小事轻易与人发生冲突,让未成年人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不断改善学校教育

学校除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也要给予学生足够多的关注和爱护,把关爱传送给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一个都不能少。同时,积极开展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益的文艺、体育等活动,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感受正能量,并且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方式,正确处理矛盾,学会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冲突和纠纷。加强宿舍管理,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保障学生人身安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净化未成年人的交友环境,避免未成年人因交友不慎而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

(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宣传教育

首先,学校应开设常规的法制课程,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使他们明白法律的界限,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信仰。其次,加强学校与司法部门的合作,共同把法治教育落到实处。比如,组织未成年人参观法治教育基地,举办法治教育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观法治图片展览、观看法治视频、法治案例评析等活动,使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形象化、具体化。同时,向未成年人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让他们知法、学法、懂法、守法,成为遵纪守法的好青年。

(五)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应做好以下工作:

1.对一些严禁未成年人出入的场所,特别是网吧和酒吧,进行集中整治,要求这些场所文明经营、合法经营。

2.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消除网络不良信息、淫秽信息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

3.致力于公益性文化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健康文化活动,并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参与。

4.加强对流动人口密集等地区的治安管理,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特点犯罪
Televisions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