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反例教学初探

2018-02-07杨霞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反例结论思维

杨霞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学生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反例教学是一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渠道.同时,反例教学的构建是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全面性、发散性创新性.

一、反例教学概述

反例教学是指,用命题形式给出一个数学问题,要判断它是错误的,只要列举一个满足命题的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就足以否定这个命题.这样的例子就是通常意义下的反例,这种教学就是反例教学.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小故事:到李老师家去,若门铃响了很久却无人开门,则常常自此做出“李老师不在家”的判断.这种判断隐含了反例的思想.又如,某水果摊老板介绍某种品牌的桂圆说:“xx牌桂圆颗颗圆又大,肉质厚而甜.”一位消费者从一堆桂圆中挑出了一颗小的,对老板说:“你说的话不真实.”这就是用举反例的方式证明结论不成立.将反例融入课堂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给数学课堂创造活跃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反例教学的作用

1.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应是缜密的,但学生往往思考问题不全面,顾此失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是数学教学的长远目标,而反例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缜密性的助推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以往学生易犯的错误设置成反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例如,判断“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n2-n +11一定是质数”时,学生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代入几个特殊的数值进行计算.对于这一问题,假如从第一个自然数0开始代入验证,我们发现结论是正确的,以后继续代值,一直到10结论也都是正确的,导致学生往往还没有代到10就已认为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对于代值验证的问题,我们通常能代入3~5个值验证.这一题反例的构建需要从式子本身的角度去思考.通过对式子的观察,大部分学生不难得出n=11时,n2-n+11不是质数.在此,常用的构造反例的特殊值法却行不通,因此反例构建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过程.注重反例教学的适当引入,不但能使学生发现错误和漏洞,而且能修補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缜密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反例构建是猜想、实验、推理等多重并举的一项综合性、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发学生的创造力的载体.在探索反例的过程中,学生享受到创造的乐趣,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的热情,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反例教学注意事项

1.注意反例教学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反例教学引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一方面知识储备量还很少,一方面心智还不健全.在教学中,教师不适宜提出过难的问题.到了八年级,虽然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但是八年级的学生正好赶上青春燥动的剧烈时期和决裂时期.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到了九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心智也成熟了.这时候,教师所提问题可以有一定的难度和广度.

2.注意反例教学的构建.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适当地使用反例,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构建反例.在通常情况下,许多反例的构建不是唯一的,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并调动他们全部的数学功底,充分展开想象.因此,构建反例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和训练的过程.例如,在讲“实数”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一定是无理数?学生马上举出几个反例如π与-π.它们的和等于0,是有理数.教师追问:两个无理数的积是否一定是无理数?两个有理数的和或者积是否一定是有理数?一个无理数与一个有理数的和是否一定是无理数?一个无理数与一个有理数的积是否一定是无理数?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还能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无理数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弄清有理数和无理数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引进一些反例或适当地引导学生构建反例,能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帮助他们巩固和掌握定理、公式和法则,培养他们思维的缜密性、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创新性和全面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例结论思维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思维跳跳糖
几个存在反例的数学猜想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对称不等式的不对称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