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文学思潮下的王实味与《野百合花》

2018-02-07张萌

青年文学家 2018年6期

摘 要:在文艺和政治紧密联系的延安文学时期,每一件关于文学的事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野百合花”事件也是如此。从《野百合花》的创作到对它的批判,无一不是当时文学思潮的作用,本文则试从不同阶段对于《野百合花》的态度变化入手,探究“野百合花”事件与其背后真正推动力的动态复杂关系。

关键词:王实味;野百合花;延安文学

作者简介:张萌(1994.9-),女,河北省邢台市人,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美学与文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野百合花”事件,让我们永远记住了王实味。几十年后对王实味的平反又给了我们重新思考这一件事来龙去脉的机会,在那个政治与艺术充分交融背景中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促成的结果。或许可以说,正是延安文艺这块复杂的土壤使“野百合花”绽放,也正是这块土壤使得“野百合花”枯萎甚至灭绝。

一、野百合花的绽放

在目睹了西安事变的王实味看来,“这样的政府(国民党政府),即使日本人不来,也是会垮掉的”[1],而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抗日图存的希望。当时因此他不惜和家里所有人断了联系,孤身一人奔赴延安。与他志同道合的还有无数带着个人理想和民族国家理想的知识分子,比如丁玲、萧红、萧军、艾青等人,“到延安去”成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口号。

这时候,延安的文学新潮是比较宽松和自由的。大批带着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到来,为延安带来了五四以来的文学精神,加上当局政府主张的民主宽松氛围,使他们组建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文艺突击社、戏剧救亡协会、文艺战线社等文艺团体。先后创办了《文艺战线》、《草叶》、《谷雨》、《中国文艺》、《新诗歌》等刊物,或“揭露黑暗”或“歌颂光明”,充分利用文学艺术参与政治,助力革命。知识分子创作热情的高涨使得延安文学迅速产生其独特的风格,直至1942年的延安“文学之春”。

那是一场揭露和批评的文学运动,在中共中央力主創造的言论自由的环境下,以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开始,《解放日报》、《轻骑队》、《讽刺画展》、《失与的》、《谷雨》,这些报刊杂志和壁报上纷纷出现了许多揭露和批评当时解放区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杂文,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后来有人说,“王实味没有赶上潮头 ,却意外地被颠上了浪峰”[2]。

《野百合花》是一篇分为四部分的杂文。从鲁迅先生大量创作杂文开始,杂文就是革命者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文章前记先用李芬同志牺牲的故事从感性层面出发,表达自写作这篇文章的动力是对革命胜利的期盼。其后四部分分别针对延安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官僚主义现象以及青年的困境进行了直接的议论与批评。平心而论,从艺术力量上来看,王实味的两篇杂文在那次文学新潮中无人堪比。但是,若是从他所提供的思想、意识上的某些方面来分析,比起他的同道来,也的确找不出太多的新识卓见。[3]

二、《野百合花》的凋零

如果说延安文学新潮是滋养这株野百合花的土壤的话,那蕴含在这次文学的大潮中的整风运动就是摧残它的暴风骤雨。

最初被批评的有丁玲,最后还有所谓“五人反党集团”被定罪,而王实味却是唯一一个在这次浪潮中殒命的作家,同时他也成为了解放前第一个因为写作而被处决的作家。

事情的发生不是没有征兆的,政治和艺术矛盾的永恒存在就注定会有一场惊心动魄的运动。虽然当时延安的大量作家创作了批判并揭露解放区问题的杂文和小说,然而这不代表当局真正认可这样的行为,甚至从范文澜到周扬这样具有政治敏感度的知识分子都不赞同这样的创作。对于当权者赤裸裸的否定,本身就不会得到多少人的赞同。因此,毛泽东读过《野百合花》说:“这不是马克思挂帅,成了王实味挂帅了。”[4]而当这个政权正在与另一政权争夺胜利的时候,这样容易被利用并且已经被利用的话语,则更加危险,由王震看到王实味的壁报所说:“前方的同志在为党为全国人民流血牺牲,你们在背后吃饱饭骂党。[5]”则可见一斑。

于是,一定要整风了。克勉发表了《“轻骑队”及其他》批评丁玲和王实味,然而丁玲良好的认错态度,和深厚的人脉关系使得她很快就脱离了被改造的队伍,取而代之批评中心的是王实味,而丁玲则在王实味斗争大会上带头批评了王实味。这个阶段对王实味的斗争还是内部矛盾,然而在王实味先后发表了《我对罗迈同志在整风检工动员大会上发言的批评》《零感两则》《答李宇超、梅洛两位同志》等文为自己论辩之后,事情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

从周扬发表《王实味的文艺观和我们的文艺观》开始,学术问题终于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王实味开始被扣上“托派”的大帽子。无数人发表各种批评王实味的文章也前仆后继而来,而这些人批评王实味的动机相当复杂,“那时的批判,有的是真的 ,也有的是假的,是为了表示划清界限;还有半真半假的”。[6]

于是王实味终于被定罪,延安整风运动也达到高潮。而之后的“五人反党集团”则是康生等人狗尾续貂之举,但他上行下效的结果,正使得王实味在几年之后不明不白的死去。即便是三十年后的翻案,于这条满怀热血的生命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野百合花再也不会开放了。

注释:

[1]高向明:《我所知道的王实味》.

[2]黄昌勇:《<野百合花>与延安文学新潮》.

[3]同上.

[4]转引自黄昌勇《楚汉狂人——王实味的一生》.

[5]同上.

[6]何方《从延安一路走来的反思——何方自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