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文学创作中民俗文化的传承分析

2018-02-07张潆方

青年文学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鲁迅

张潆方

摘 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猛烈文化批判者,鲁迅长期以来形成反孔反封建形象,甚至一部分人认为鲁迅影响了中国文化断裂的人。鲁迅凭借着特有悟性以及体验来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经过调整、处理以及科学创新,促使鲁迅文化作品以及文学思想等都呈现出非常强烈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的色彩。本文对民俗文化对于鲁迅文学创造的影响作了分析,提出了鲁迅文化创造中民俗文化传承,为更好的理解鲁迅文学创作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鲁迅;文学创造;民族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

一、前言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俗文化所占比例非常大,居于传统文化体系中基础地位,民俗文化存在于历史边缘,处于无所为而为状态,在具体行动时,民俗文化价值以及民俗文化经验都能够体现正统文化侧影,同时也投射出庙堂文化。鲁迅文学精神以及文学创造同中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具有非常密切關系。从鲁迅角度来看,民进不仅体现可改造文化体,还能够体现出乡土情结,情感性以及主观性非常强。鲁迅所表达民俗理念属于感性存在体,体现鲁迅在社会、文化、历史、民族心理等多重投射,属于多重视角整合体。

二、民俗文化对鲁迅文学创造的影响

1、民俗文化为作家创造提供源泉

鲁迅创作中所涉及文艺理论内容比较多,劳动创造艺术思想提出给予巨大启迪。鲁迅文艺理论中肯定了劳动人民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民众精神财富为作家创作提供源泉。民间文艺中蕴含丰富民众智慧,创作题材方面,将充满乡土气息艺术形式、多样化人物形象以及灵活表现手法等融入到作品中,诸如,《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中强调神话在小说、诗歌中的重要作用,从神话角度选取素材形象,逐步渗透到新文学创作内,特别是广为流传传说、故事、神话等等,是作家创作核心店。例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广为人知并且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神话故事,背后所潜藏战斗精神值得人们传承。诸如,《离骚》、《九歌》等无论在题材方面,还是在内容方面,得到当地民俗文化影响。从神话故事中可以发现劳动人民在文学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针对性民俗文化态度

在民俗文化方面,鲁迅针对问题提出针对性分析态度。该种认知态度和鲁迅思维特征之间极为温和。旧文化中提取出合理因子,构建全新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优和劣之间极为容易混淆,鲁迅致力于合理的分析与鉴别传统文化中的优和劣,虽然为后来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对之后发展却也产生巨大阻碍。虽然新文化发展对民族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所蕴藏健康性与合理性也成为新文化中不可缺少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必然化发展趋势。

三、鲁迅文学创造中民俗文化的传承

1、民间美术化融入到鲁迅文字写作

鲁迅接触较早民间文艺就是民间美术。年画是民间文艺重要代表,表达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美好想象,这样能够营造色彩鲜亮喜庆氛围,利用夸张手法来调动读者对于生活无限热爱以及无限向往,进而给予更加愉悦审美想象与审美感觉,审美趣味非常浓厚,这样满足幼年时代路线对于外部世界探寻和好奇。诸如,“年画是鲁迅所喜欢的,幼年鲁迅的床前,就贴着两年年画,一张叫《八戒招亲》,另一张是《老鼠成亲》”。鲁迅借助《八戒招亲》与《老鼠成亲》等年画通过动物世界来描摹人们所喜闻乐见婚姻喜事,视觉效果方面凭填滑稽与童趣,这样能够促使小鲁迅能够接受。对于年画愈发亲近使得鲁迅对于民间艺术。基于民间美术丰厚创作以及丰富阅读,鲁迅在版面设计以及民间木刻方面理解更为独到,同时对鲁迅文学创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2、绍兴戏纳入到文学情感内

少年时代鲁迅绍兴戏兴趣非常浓厚,绍兴戏中蕴含非常多鬼形象,戏中蕴含乡间滑稽、乡间幽默趣味等,这也是路线钟爱绍兴戏重要原因,鲁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从故乡滑稽戏思路方面发展来幽默。少习性氛围庙会戏、目连戏、大戏三种,其中最能够调动鲁迅情绪的是鬼戏,少年时期鲁迅对对怪诞有趣绍兴戏充满兴趣,对鬼混存在着秘密的爱恋,这就使得鲁迅在文学创作方面形成了无常与女吊形象,同时与习惯于利用借鬼发泄方式来表达文学情感。绍兴戏形象渗透在文学创作中,推崇包含民众指挥滑稽戏,例如,鲁迅十分推崇《目连救母》,进而根据故乡滑稽戏思路发展出创作幽默,那么不仅需要立足于现实关怀,还需要用语奇警,诸如,《孔乙己》、《阿Q正传》中展现民俗风情,因势利导体现事故人情,促使民俗和社会之间有效互动,利用彼此反作用力来实现国民性改造与国民性批判,体现鲁迅继承以及化用民俗观中存在着政治教化功能。

四、结语

从鲁迅文学创作来看,创作内容来源于民间,着重阐释底层民众的精神状态以及命运,体现宗法制度下民间文化所体现的愚昧与奴性。民间文化体现出朴素审美风格、坚强生命力以及淳朴民兴,这就使得鲁迅重燃民俗文化希望。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共收录九篇散文,其中有七篇是关于鲁迅少儿时期民族物象和民俗人物。鲁迅和民族文化之间秉持着和谐并且相互认同沟通方式,民俗文化也成为鲁迅文学创作中的宝贵资源,对促进鲁迅形成独特文学艺术与文学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薇.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文学精神在余华小说创作中的传承[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8:86-87.

[2]夏明菊. 同一符号的两种阐释话语——鲁迅、沈从文小说中的传统文化观[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22(4):54-59.

[3]牟玉珍. 浅析鲁迅小说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狂人日记》《祝福》等小说[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0(11):76-77.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传承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