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促进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

2018-02-07陈文昊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35期
关键词:城镇化协同文明

陈文昊

(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宁 81000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的城镇化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差等诸多问题和矛盾。新时代的城镇化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理念。

2 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由传统的乡村型模式转变成为现代的城市型模式。绿色城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绿色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2014年,国家颁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要求,建设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1]。

绿色产业是指运用新能源技术或者清洁技术,采用新技术或者环保工艺,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的产业。绿色产业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绿色产业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解决了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的绿色产业不仅仅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也有很多绿色产业。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和价值观的转变,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绿色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 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系统

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的协同发展需要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我国虽然颁发了很多生态文明的政策文件,但大多数是方案、决定、意见等,属于最高层次的指导文件,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规范,缺乏有效的立法保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多数采用试点工程,取得良好实际效果后开始进行部分推广,实际效果非常好。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地区的经济指标,往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只是为了应付中央考核检查而设立,并没有实际的工作效能。整体上看,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的协同发展缺乏健全的机制来规范各方的行为,行为主体也缺乏有效的动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3.2 绿色产业整体发展困难

我国的综合现代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据相关文献资料统计,世界百余个国家排名中,我国的综合现代化水平排第62名,我国的二次现代化水平即科技文明、绿色文明水平排在第55名。我国绿色产业整体发展还达不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绿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人才力量和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回报慢、风险高的特点,使得其在资金获取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许多金融机构相对愿意选择具有一定实体经济、见效快的其他产业,而不愿意投资乡镇企业;科技人才在专业选择的时候往往选择机械类或者精密类,绿色产业由于就业方向的不明确,选择并不多。

3.3 绿色思想还未深入人心

受传统观念和自身利益的影响,城镇居民往往追求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利益,认为环保是政府的事情,与个人无关,可见绿色思想还未深入人心。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的协同发展需要集体的力量,需要每个人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绿色的长远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社会部分生态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或者个人往往对国家和政府环保工作政策不理解不支持,当涉及经济利益时甚至会有违法抵触行为,这些传统思想严重影响了绿色产业的发展,阻碍了绿色城镇化的进程。

4 促进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4.1 健全生态建设法律体系

国家必须出台相应配套的生态建设法律文件,明确规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各方参与者的职责和权限,明确执行标准。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摒弃地方保护主义。要加大对区域内城镇企业的绿色管理,给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大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等绿色生产活动。对生态环保效果好、排放达标的绿色企业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不按照生态建设标准生产、排放物不达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处罚并督促整改;对于屡次整改不达标的企业给予停业整顿,直至达到生态建设的标准。要善于运用媒体宣传的手段,让污染排放高的黑色企业无处可逃,发挥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强化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

4.2 科学布局绿色城镇化

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城镇规划设计,合理科学制定发展计划,依据城镇化规律,开发适合本地区的绿色产业,支持绿色城镇化和绿色产业的有机融合,引导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绿色城镇化发展之路;同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合理引导绿色产业的打造、成型和发展,形成不同行业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格局,让绿色产业加速绿色城镇化的进程。

4.3 进行产业结构改革

产业结构改革是促进绿色城镇化和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家大方向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总思路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绿色城镇化产业结构改革也要效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去高污染、去高耗能、去高排放、降成本,补新能源和新材料。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革,促进传统第一产业转型升级为现代第一产业;改革第二产业的发展思路,利用市场杠杆和宏观调控的作用,逐渐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高成本的落后第二产业,发展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现代第二产业;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绿色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

4.4 打破传统制度的枷锁

绿色城镇化和绿色产业有效融合的过程,还需要打破传统制度的枷锁。国家应逐渐健全完善城镇保障制度,加大五险一金社会保险制度的普及力度,促进教育、卫生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城镇居民和城市居民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的劳动成果,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绿色产业的发展要带动城镇化区域百姓的就业,让群众参与到绿色城镇化的过程中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应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实现权利对等,享受同样的待遇[2]。

4.5 加强思想道德宣传

思想道德的引导作用不可估量,政府要加大对绿色产业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消费绿色产品、社会崇尚绿色产业的良好消费观和价值观,让绿色的观念深入人心,让不环保的企业无处可藏,不环保的产品没有销路;同时,要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融入绿色的概念,让绿色成为社会和大众行为处事的制约道德理念,促使人们自觉保护环境,自觉在城镇化过程中爱护生态。

4.6 培养优秀绿色人才

政府应该引进高科技和绿色技术人才,对于人才给予一定的补贴,吸引更多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选择绿色专业,投入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应定期组织绿色人才参与培训,学习先进的绿色技术,投入生产,回报企业和社会;同时,绿色企业还应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建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系统,鼓励员工创新技术,节约能源,研发新材料,努力提高绿色城镇化过程中绿色员工发挥的重要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城镇化必须走绿色城镇化和绿色产业协同发展之路,建立生态建设法律体系,科学布局,进行产业结构改革,培养绿色科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城镇化协同文明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请文明演绎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漫说文明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对不文明说“不”
家乡的城镇化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