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农村部 承载着多少绿色理想?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

2018-02-07祁巧玲

中国生态文明 2018年2期
关键词:规模化农村土地农村部

□ 本刊记者 祁巧玲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十九大报告如此勾勒未来的美丽乡村。

此次机构改革,将原农业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的有关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农业农村部,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身负重任的农业农村部,承载着多少理想?要面对多少问题?我们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

大农业部的现实与理想

组建大农业部,是很多农业农村专家的期盼。

此轮机构改革,农业农村管理的调整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农业相关投资管理职能统一到了农业农村部,二是草原监管职能划归到自然资源部。

针对草原监管职能的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很多人对农业有误解,其实农业也是讲生态的,农业生产创造着重要的生态系统,它的价值不比其他生态系统低。

农业相关投资的整合,以及目前正在推进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现代规模化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党国英提出,农业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发展规模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从这个角度看,这次机构改革向目标靠近了一步,但还不够彻底不够大胆。

党国英认为,投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土地制度改革应该更进一步,把承包权实质化,让农村土地高效流转起来,经营权得到保障,才能更好地实现规模化农业和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失、撂荒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党国英认为,我们要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就是因为小农生产导致效率底下,农民赚不到钱,劳动力才会流失。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农业人口的减少,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职业化,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繁荣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敢于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向城镇,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决不仅是一个农业农村部的事,也不是乡村这一方土地能够承载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城乡融合机制如何构建?农业产业链如何延长?基层政权如何建设?改革的路还很长。

农业农村投资的喜与忧

农业相关投资的整合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能会掀起新一轮的农业农村投资高潮。这对于解决农业农村相关投资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担忧的声音——大量资本涌入,会不会导致农村的大规模无序开发?

党国英认为,这种担忧大可不必,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现在的农业农村投资体量非常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阶段非常需要政策引导投资的增加;其二,资本有趋利的本性,目前的市场和政策还不足以让农业农村投资赚大钱,那些趋利性很强的资本,还是会首选在城镇投资;其三,农村土地管理方面有一定的配套政策,不是想怎么开发就能怎么开发的。

党国英强调,资本本身没有对与错,甚至在农村,很多民间资本是弱势的,需要政府配套政策加以保护,让投资者有安全感、有信心参与农业农村建设。

不能忽略的现实是,过去,一些城市资本下乡,确实带来了圈地、挤占耕地、污染等问题。那么,如何让资本真正流向有利于农业农村建设的项目?

党国英提出,政策引导是必须的。一方面,建议建立农业保护区制度,整合完善相关规划,解决基本农田的细碎分割问题,不要给地方“调地”留下余地;另一方面,要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项目进行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此外,还要完善投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对资本的管理,引导资本更有序、更高效。

我们期待,接下来农业农村部进行科学精细的制度设计,有效管理农业农村投资,实现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平衡,保护农业发展格局。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争与合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政策所向、大势所趋,随着乡村振兴系列措施和资本化经营的推进,这一趋势必定会加快。与此同时,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论争也越来越受关注。

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农业比现代农业更能实现人地和谐,对生态环境压力更小。党国英认为,这种观点有局限性,也缺乏论据支持。小规模的传统农业确实比小规模的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压力小,但它的效率也低,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土地支撑农业。我国人口压力如此大,不可能永远搞小规模农业,规模化高效农业,肯定是大势所趋。

党国英提出,大量的调查研究数据和案例证明,当规模比较大时,现代农业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可以搞轮作,还可以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通过一定规模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实现农业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可以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而小规模农业不是不能搞循环农业,但是成本太高,谁来为高成本的农产品埋单?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带给环境的最大压力。党国英强调,农业现代化不仅是规模化,还有农民的职业化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大量调查显示,比起一般小农户,规模经营农户更懂得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主张保护传统农业,还有一层深意,就是保护基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乡村文化。大家担心,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丢失,可能会导致乡村文明的加速衰落。

党国英认为,我们不必过分强调“回归”,而应该理性地接纳“重构”。很多人对过去的乡村文化抱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如果我们从人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就会认识到,珍贵的文化是给人自由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才是值得保护的文化。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只要一种生产存在,就必定有基于它的文化衍生。

事实上,在我国很多山地丘陵地区,推行规模化现代农业的难度非常大;另外,从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有一些耕作方式及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在总体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下,通过制度设计和财政补贴,适度保护一些传统农业和小农生产,其意义是超越时代的。

猜你喜欢

规模化农村土地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明确一季度重点工作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农业农村部:奋战100天夺取夏粮丰收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7期每月讲坛
2019年农业农村部展会计划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