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中职语文课程内容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

2018-02-07邱卫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课程内容语文课程

邱卫

(烹饪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大连116031)

1 引言

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中职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这一培养目标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在课程改革前,阅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体现形式,因此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来实施的。但是在课程改革以后,中职语文教学不仅关注传统语文的听、读、写,更加入了社会实践。当前使用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融入,意味着中职文化课教学中人文的渗透将更进一层[1]。

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要使他们相互配合,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正确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2 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相辅相成

2.1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内容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标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人才培养。每一个培训目标都有自己的课程内容,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化,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内容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课程内容也要有所不同[2]。

2.2 课程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和保证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内容的构建,课程内容又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人才培养水平、质量和水平。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但除了课程内容外,所有教育思想和目的都难以落实,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为改变现状,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语文基础课应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打破与其他专业课程各自为政的学科体系,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将语文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进行有效对接,充分考虑专业的特殊性,结合专业教学,使专业内容及能力培养与语文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联系,开阔学生专业视野,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3]。

3 中职语文课程和专业内容的结合

3.1 确定与岗位相适应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解决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在加强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教学,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通过有职业特色的语文教学,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可以挖掘语文课程中所含的人文精神,

3.2 对接与技能相适应的中职语文课程内容

在中职学校,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技能才是主要的,语文课无关紧要,面对学生的这种偏见,必须改变他们的观念,重新对语文进行定位,明确中职语文的课程地位。为此,语文课要转变教学理念,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进行有效对接,更新语文课程内容,加强教材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建设思路,安排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以实习过程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教学过程向生产过程转化,服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4 改革与专业相适应的中职语文课教学方法

新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职语文应当在知识的广度、深度、时代性、鲜活性、前瞻性上更加突出。开放教学时空,充实课堂内外空间,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良好的养料”中主动汲取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其能力,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

4.1 让中职语文教学与工作、生活紧密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生命与工作,是强调教师在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自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和生活之水,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工作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同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相结合,语文生活、语文学习都将枝繁叶茂,鉴于此,中职语文教学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丰富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在中职学校“生活”、“工作”。教学是双向的,在任何时候,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通过某种方法来发送信息,接收信息,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教学任务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因素的发展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灵活运用[5]。

4.2 让中职语文教学空间充满情境

中职语文教学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一的课堂,应走出课堂,让学生在课外体验,让校园与社会发挥教育功能,使语文教学与课外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校园处处有语文,不管是辩论赛、演讲比赛、文学知识竞赛,还是文化艺术讲座、文化沙龙,无不显示着对语文的巧妙应用,无不充满着“语文化”的情境。通常,第二课堂活动是在校园里进行的。一些知识和有趣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此外,还可以加强校园广播的建设与管理,报纸、杂志、教育宣传,有针对性地引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绘画杰作,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进一步扩大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延伸,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学校环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实践课相结合,是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和社会素养的良好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也非常适合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培养目标应以课程内容为途径和保障,课程内容的构建应以培养目标为前提和基础。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另外,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

学生注重专业,往往忽视文化课程,所以语文教师要专业突破,熟练地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与专业学科一样重要。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课程内容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