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2018-02-06老余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德班价值观传统

老余

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习近平

从诗词、朗读到文博,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国家宝藏》,传统文化类栏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强烈需求。可是随着人们对传统教育的重视,某些地方出现“二十四孝”宣传、“弟子规”热、民间“读经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前不久,辽宁省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女德班视频流出引发网友热议,其中倡导婚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的基本原则;推崇“男为天,女为地”的错位价值观,以及频频出现的“点外卖就是没妇道”等雷言雷语让网友惊呼“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据悉,女德班的出现由来已久,并且授课地点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延绵到陕西、广东、海南等地,可谓“遍地开花”。

中华文明几千年形成的优良基因,无论对当下还是今后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但一些披着传扬文化教育的外衣宣扬封建迷信和道德糟粕,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甚至开展一些违背伦理和公序良俗,引起公众强烈质疑,抚顺的女德班就是这样,这种教育不仅颠覆着公众认知,也违背着社会道德,伤害着社会文明,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伪传统文化。

传统文明浩若烟海,泥沙俱存,有精华,也有垃圾,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那些传统文化中的垃圾思想千百年来,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维和认识,成为一些统治者统治的工具,比如,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比如,夫为妇纲,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等等。这些都违背着社会公平和男女平等,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对于这些损害个体尊严,违背法制和道德的文化垃圾,应该严厉抵制。而对那些催人奋进、给人鼓舞的,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传统文化则应该继承和发扬,使其成为教化公众,引导社会价值的内容。事实上,古人强调的“女德”,概言之是“贤良淑德”;没有任何一个先贤会粗鄙地要求女性“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如今“女德班”所提倡的“女德”,恰恰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已经缺乏最基本的辨别能力、吸收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传统文化教育时曾这样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文化内涵,在创造创新中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而学习、传承传统文化,首先要认识传统文化的深刻內涵。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结果,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涵盖面很广,名家名作数不胜数,有古诗文、乐曲、赋、民族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及传统节日,等等。具有时代特色、政治特点、人文习俗等多种元素,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其次,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既有优秀的文化元素,也有不良的文化导向,它不是灵丹妙药,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我们要力戒本本主义。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必须要接近古人的“本心”,聆听先人的教诲。只有感悟先人的哲理,找出时代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才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达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

最后,传统文化教育要因人而异。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要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学习能力高低,选择相应的、合适的内容进行教育。经典名著,书目包罗万象,但很多内容不适合学龄儿童去读,这需要慎重考虑。如《弟子规》,让学生体会到孝、礼之意,明白“百善孝为先”“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就行了。读《论语》,要深刻领会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仁、义、礼、智、信”,这是社会最重要的文明道德规范。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同样要筛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进行教育学习。学习不是走过场,要以“温故而知新”“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理解其内涵,理会其精髓,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对传统文化,应像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说的那样,“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猜你喜欢

德班价值观传统
我的价值观
“女德班”与“傻家长”
“女德班”与“傻家长”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月度关键词
少年力斗传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