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海外智库的中国观盘点和分析

2018-02-06聂书江

对外传播 2017年12期
关键词:智库一带习近平

聂书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智库是汇聚人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智库是思想生产的工厂。美国著名智库研究专家詹姆斯·麦肯认为,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需要智库学者为其提供独立分析,帮助确定政策议程,构筑知识与行动间的桥梁。①

海外智库不但通过游说、著书立说等方式影响一国的政策制定和社会话语、观念以及舆论生成,而且还通过“旋转门”方式直接参与到政策执行过程。从一定程度上看,海外智库的中国观既是相关国家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体现,也是该国对华政策的表征,故而,总结海外智库中国观既是了解“镜中我”的突破口,也是开展对外传播、公共外交的基础。

“中国观”指的是直接或间接了解到的中国并在其心中形成一系列态度和认知,有时也被称为中国印象、中国认知,即一种比较模糊而宏观的国家认知。但是,由于海外智库实用性,其对中国认知基本上都是通过具体的报告和主要研究者的话语产生,故而,本文主要是通过考察海外智库发表的涉及中国议题的具体观点来分析其中国观。

一、对中共十九大的认知:成功、高效和一致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胜利召开的十九大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大会胜利闭幕后,海外智库纷纷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进行了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观点:

首先,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认为,习近平是一位“强力且追求稳定的领导人”。他认为,习近平自2012年正式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表现出来的个性及其对外政策稳定一致。“可以有信心地说,习近平外交政策重视对邻国友好,但非常保护中国的国家主权。”“特朗普当选后,习近平从特朗普类似商业的风格看到了机会,接受了在海湖庄园进行元首会晤的邀请,他们的会谈结果迄今为止看上去颇具有建设性,也经历了四大对话机制的检验。”②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杜大伟认为,习近平成为中国国家主席后,中国走出去了,且向世界其他地方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并受到极大地欢迎,这些项目也非常成功。而且习近平在第一任期内,在全球投资、美中贸易关系等方面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美国华人华侨联谊会主席马树荣认为,习近平领导的团队在中国国内铲除贪官,获得了民众的拥戴;在国际上,中国富裕起来了,但没有忘记回馈国际社会,得到了国际上的肯定与认同。

其次,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高度赞扬。十九大闭幕后,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张克斯和甘思德联合发表文章认为,十九大报告宣告了一个新时代。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然后介绍了中国经济政策重点。文章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经济建设上的巨大成就,尤其是为外国企业提供国民待遇。智利安德烈斯·贝洛大学的中国—拉美研究中心主任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认为,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中国共产党提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这显示出中国共产党能够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不断创新理论,提出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这非常重要。”③

再次,高度赞同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发展目标。德国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托马斯?福斯肯定了中共十九大的高瞻远瞩,“十九大报告中,不难看出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兼顾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我希望全球都能够就此问题进行合作,我相信中国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行。”④古巴社会科学高级理事会主席胡安·路易斯·马丁·查韦斯认为,中国一定可以实现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50年,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实力等方面将会是世界一流水平,在环保、就业、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也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知名智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全球伙伴与新倡议中心高级主任何伊兰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和改革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中国经济增长十分稳健,不仅推动了社会发展,也实现了环境友好,对全球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巨大,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居全球第一。

最后,赞同中共十九大提出的思想理论成果。越南社科翰林院中国研究所所长阮春强表示,中共十九大是一次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大会,中国已经在社会经济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将取得更大的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引、思想武器、行动指南,也将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思想和中国方案。”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布雷耶、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保尔森等也都认为,中国成功地引领了经济社会的强劲发展,中国减贫事业的成就、推动创新发展的努力值得称赞。他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并期待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同中方深化互利合作,期待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二、对“一带一路”的新认识:新机遇

当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时,海外智库并不看好。法国一些智库认为,中国在国际项目合作中尚未证明自己。英国智库认为,中国媒体缺乏话语权,“一带一路”关涉诸多国家,文化交流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当时美国110多家智库更是“负面思考多于正面思考、非理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挑拨离间的成分多于建设性因素”。⑤美国智库普遍认为,中国和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存在诸多边境争议,这些争议都有可能制约“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但是到了2017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的增加,以及一些基础性、榜样性项目的成功实施,欧美等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一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欧美国家不应该对“一带一路”倡议反应过度;二是认为“一带一路”并不必然导致“零和博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波森、对外关系委员会东南亚项目主任柯兰奇克等称,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对“一带一路”抱有“等着看它失败”的态度,但是“让中国失败”并不必然对美国有利,在促进地区发展等问题上,美中不完全是“你输我赢”的关系,不妨考虑“让中国成功”。匈牙利雅典娜地缘政治研究所中国问题高级分析专家埃斯泰尔豪伊·维克多认为,中东欧地区的东部和南部基础设施发展历来不足,“一带一路”建设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起来的欧洲基础设施网,将使地区间经济贸易迅猛发展。三是认为“一带一路”将为美中两国扩展合作提供新机遇,而美国可从中受益。曾供职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南亚问题专家、美国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维耶拉称,“一带一路”与美国的相关计划具有很多共同目标,如能实现“串联”,可更好地完成相关重大项目。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爱丽丝·艾克曼认为,“一带一路”可以促进对欧洲的出口,帮助企业走出去。四是认为美国应该加入“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2月,布鲁金斯学会发布《打造实力现状: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中国并不想要推翻现行国际秩序,而是想要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等领衔撰写的报告建议特朗普政府全面审视中国的全球治理政策,对中国提出的倡议要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动辄拒绝,同时建议美国应考虑加入亚投行。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布报告表示,“一带一路”为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的合作平台”,双方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深化在维护中东地区稳定、提升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沟通与协作。该报告还明确建议,“美国应承认‘一带一路及其给人类带来的潜在益处”,美国政府需设立相应机制深化对“一带一路”的了解,有关“一带一路”的讨论可成为中美新建立的全面对话机制中的一部分。endprint

总体而言,海外智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变化如下表所示:

三、对中国反腐倡廉的认知:树立新形象

国际舆论场中对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存在四种“误读”:一是认为中国的反腐运动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二是认为反腐是一种政治斗争;三是认为反腐运动仅仅与反腐有关,而与其他更重要的改革无关;四是反腐运动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

然而,2017年11月,随着鲁炜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的消息公布,这四个观点再次被证明是不正确的。海外智库学者也普遍认识到,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不但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反而树立了经济发展的新形象。经济专家奥尔利克认为,腐败不是经济运转的润滑剂,而是一种阻力。它寄生于经济生产部门,增加商业成本。它降低资源利用率,给贪官制造了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非常敬佩中国共产党的勇气,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和反腐败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⑥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高度赞扬中国反腐,他在接受中國媒体采访时说:“你们党员这么多,8000多万,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是2400万,所以你们党员比我们全国人口都多。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党派,你们能够管理好,很了不得,党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总体来讲,中国故事不错,进展不错,又催生了经济方面的进展,是独一无二的。”⑦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认为,中国今天的反腐运动有了新的政治意义。它远远不止关于反腐,还有关重建合法性和政治结构。那些仍对中国反腐运动感到怀疑的人必须认识到他们在分析中国政治时的盲点。“我们必须从中国的角度去认识中国,而不能从西方的角度去认识中国。”⑧南非的扎克勒·姆贝勒在其国内的《马弗里克日报》上发表文章,建议南非向中国学习反腐与治安经验。他认为中国的警察管理非常成功,值得南非好好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十八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说:“过去,美国等西方国家总想用反腐败问题来拿捏我们,不断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场合提出所谓反腐败问题。现在,我们在国际上一举转为战略主动。”“各方面对我们敢于向腐败亮剑是佩服的,我们的反腐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尊重。”⑨

四、对中国未来的担忧与质疑

尽管海外智库大部分对中国的发展充满期待,但是,也有一些学者依然抱持悲观思维。2017年年初,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的迈克尔·奥斯林在其新书《亚洲世纪的终结:战争、经济萧条和全世界最有活力地区的危险》中声称,亚洲繁荣稳定的神话已经破灭,亚洲正在面临战争、经济停滞和社会危机的威胁。他认为亚洲面临诸多潜在威胁和挑战:第一个挑战来自于亚洲增长奇迹的结束和改革的失败;第二个挑战是人口问题;第三个挑战来自于亚洲国家未完成的政治变革;第四个挑战是缺少联系与合作机制;第五个挑战是对战争的担忧。基于以上五种理由,他认为“亚洲世纪”很可能并不会给世界带来持续的和平与经济增长,相反,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充满冲突和不稳定性的“亚洲世纪”。⑩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是美国保守派的重要政策研究机构,与布鲁金斯学会并称为美国华盛顿的“两大思想库”,有“保守的布鲁金斯”之称,因此,该书一出版就在国际舆论场中引起巨大争议,“亚洲崩溃论”“亚洲战争论”一度占据国际舆论场的主导地位。

实际上,这种悲观论点早已有之。但是,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开放和国力的提升一再证明,无论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还是“中国战争论”,都纷纷破产。因为“中国面临很多国内挑战,例如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中国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侵略者的角色。全球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人口增加、能源安全和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性——这不仅仅是亚洲的问题,更是全世界的问题”。11

(本文系2017中国政法大学校级青年项目“网络恐怖主义的传播机制及舆论导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ZFQ86002。)

「注释」

①徐晓虎,陈圻:《智库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26日,第11版。

②徐一凡:《聚焦中共十九大》,《侨报》2017年10月18日,A8版。

③环球网:《多位国际智库专家热议:中共十九大具有世界性影响力》,http://world. huanqiu.com/article/2017-11/11384041.html.

④同上。

⑤王灵桂:《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2期。

⑥《王岐山会见基辛格:对广义政府进行监督》,中华网,http://news.china.com/d omesticgd/10000159/20161201/30061224.html。

⑦《老外眼中的中国反腐:中国在解决一个全球性问题》,人民网,http://fanfu. people.com.cn/n/2015/0923/c64371-27622300.html。

⑧宦佳:《世界热议中共展示从严治党决心》,《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0月26日,第9版。

⑨王雅婧:《习近平在中央有关会议上对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1月15日,第4版。

⑩The End of the Asian Century: War, Stagnation, and the Risks to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Region,the national interest,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 the-end-the-asian-century-war-stagnation-the-risks-the-19008.

11曹泽熙:《美学者称亚洲面临五大挑战 “亚洲世纪”即将终结》,观察者网,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7_01_17_389863.s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库一带习近平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标题党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