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骨、生物材料在颅颌面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06黄燕李小丹欧阳山蓓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17年8期

黄燕 李小丹 欧阳山蓓等

[摘要]目的:运用自体骨与生物材料修复颅颌面骨缺损,观察临床效果并术后随访,以比较自体骨移植与生物材料植入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以来笔者科室收治的各种颅颌面骨缺损129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共51例,其中带血管蒂的颅骨外板修复6例、颅骨外板修复37例、下颌骨外板修复8例;B组:采用生物材料植入修复,共78例,其中钛板(网)修复17例、Medpor修复46例、羟基磷灰石修复15例。术后随访6~72个月,通过摄相,头颅X线正、侧位片,面部轮廓测量,颌面部CT及三维重建,了解患者满意度,观察临床效果及有无后期并发症发生。结果:129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颅颌面轮廓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自体骨修复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了血清肿,通过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清除了血清肿后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例Medpor修复额骨缺损患者切口边缘增生,1例Medpor修复患者固定的钛钉穿破皮肤,1例Medpor修复面中分患者修复体外露。其他患者术后随访,颅颌面骨轮廓外观正常,双侧对称,无再陷及表面凹凸不平、修复体移位、外露、假体取出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颅颌面骨缺损的修复首选自体骨,其中自体颅骨外板与下颌骨外板修复效果较好;当缺损面积大自体骨量不足时,考虑生物材料修复,其中Medpor、羟基磷灰石、钛板应用较多,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骨缺损;骨移植;骨修复;Medpor材料;自体骨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8-0089-04

临床上导致颅颌面骨缺损多由创伤、肿瘤切除、电击伤、烧伤、先天畸形引起。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颅颌面骨缺损不仅给患者造成外在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如:面部不对称、偏颌、眼眶塌陷及面部凹陷,咀嚼功能丧失、眼眶运动障碍等,而且影响患者的心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了恢复正常协调的头颅颌面外观,防止继发脑损害的发生必须进行颅颌面骨缺损的修复。颅颌面骨缺损常见的修复方法有两大类:一是自体骨移植修复;二是生物材料的修复重建。现今由于数字化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广泛应用,可建立患者的颅颌面骨三维重建模型,并通过快速成型技术预制出个体化植入物。植入物可以在体外与患者的颅颌面骨模型相匹配。并且运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能直观、真实、精确、立体地显示颅颌面部的三维解剖结构,病变的空间位置、形状、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精确的测量,为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将2006年以来笔者科室收治的各种颅颌面骨缺损畸形患者129例分为A组(采用自体骨修复)和B组(采用生物材料修复),并观察比较其临床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从而探讨自体骨移植和生物材料在颅颌面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0月2017年3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29例各种颅颌面骨缺损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47例,年龄7~54岁,平均为28岁。颅颌面骨缺损畸形原因:车祸伤72例,打架斗殴伤25例,坠落伤27例,电击伤和烧伤5例。颅颌面骨缺损的种类主要以颅骨缺损,上颌骨、眶区骨缺损,下颌骨缺损以及多发骨缺損为主(见表1)。将129例患者共分为A、B两组。A组:51例,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见表2);B组:78例,采用生物材料植入治疗(见表3)。

1.2术前准备

1.2.1术前诊断及评价:入院后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抽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三对,拍摄胸部正位片,12导联心电图检查,神经系统和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行颅面部X线片,CT和三维CT检查,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行ECT检查,明确颅颌面部骨组织损伤和缺损的范围,诊断明确后决定治疗方案。

1.2.2术前植入体外科准备:无论植入何种材料都按照术前三维模拟的形状和设计的量进行塑形,以备植入。自体骨准备:根据术前患者缺损区部位、形状、范围及术前CT和三维重建的结果,按照需要切取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颅骨外板、下颌骨外板等修复材料;生物材料准备:根据CT及三维CT精确的测量患者颅颌面骨缺损的范围、大小并运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定出个性化的预制体。

1.2.3手术入路:由于造成颅颌面骨缺损的原因多样,缺损的部位和大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和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而定,以能达到缺损区域显露充分,修复体植入固定方便,切口隐蔽术后瘢痕不明显为原则。

1.2.3.1头皮全冠状或半冠状切口入路:此切口能充分显露包括颧弓在内面中上部骨骼,术后切口瘢痕隐藏于发际内。此手术入路除实施缺损修补外还可以同时配合其他相关手术操作,能避免增加辅助切口导致新的瘢痕产生,如:眶颧骨折截骨复位、需切取颅骨外板或带血管蒂的颅骨外板手术、眶骨骨折修补术、鼻骨及鼻旁区骨骨折修复重建术等。

1.2.3.2眶下缘切口入路:此切口位于眶下缘,位置隐蔽、暴露充分。不仅能直接显露眶骨下壁和上颌骨前壁,且经充分剥离,向内达内眦,向外延伸至颞骨颧突,向上达眶外侧壁及眉弓外侧,向下达上颌骨牙槽突。此手术入路主要用于颧骨颧弓骨折、上颌骨骨折、眶区骨骨折或缺损的治疗。

1.2.3.3上颌前庭沟入路:此切口可以充分显露面中部骨骼,范围可以从眶下缘至上颌骨。切口隐蔽于口腔内,术后不留外瘢痕。此入路简捷、快速、相对安全、并发症少。术中在骨膜下进行剥离,一般可避免面神经损伤。根据需要此切口也可与其他手术入路相结合,以扩大手术视野,充分暴露术区。

1.2.3.4下颌前庭沟入路:临床应用广泛,切口显露范围可从髁突至整个下颌骨。其优点是不仅便于术中随时评估咬合关系,而且切口隐蔽,不留外瘢痕,易被患者接受。不足之处是难以充分显露下颌角和升支后缘等局部区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