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项目管理中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2018-02-06陆荣臻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互联网管理

陆荣臻

【摘 要】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构建互联网下的文件管理系统、事件管理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传递平台,可以使建筑工程管理在成本、质量、工期及安全控制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Abstract】Internet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delivery platform such as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ev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internet can mak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ove toward a new level in the aspects of cost, quality,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safety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关键词】互联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Keywords】internet;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P393.4;TU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2-0136-02

1 引言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正在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便捷的沟通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工程管理领域,项目投资额较大、参与建设的单位数目众多,存在大量的信息交流,但目前的绝大多数信息传递方式仍按照多年前形成的传统信息渠道进行。传统的工程信息的沟通渠道较多通过文件及会议方式进行横向沟通,通过上下级的组织命令执行纵向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效率低下,沟通路线复杂,较容易出现沟通失误。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果,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中,通过丰富沟通渠道数量、加强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实行信息传递真实性等方式提高信息传递的整体质量和传递效率。

2 工程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包括决策过程、实施过程、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以及与项目建设有关的信息。目前工程建设管理各方的信息管理较多采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诸如清单计价软件、材料管理软件、工程财务软件等都已得到普遍使用。这些软件的应用更多是在某一参建方内部进行信息的制作、存储、获取和处理。而参建各方之间的信息沟通仍未有大的改善,项目现场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信息沟通渠道。现行的信息沟通方式在成本和空间上无法进行实时传递,容易造成信息传递延误和信息传递失真,不能具有时效性,无法及时解决大量待处理的问题。信息处理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造成工程实施产生错误的因素是信息的交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导致项目管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困难。依托于现有互联网科技发展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参与项目建设的业主、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单位有效连接起来,满足工程经济、质量提高、法律及安全风险可靠的要求,因此利用新互联网技术实现实时的文件管理、事件管理和资源管理成为必要。

3新互联网技术的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及数据库服务可以安全记录,及时获取和查询。信息系统建设后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形成的记录和存储的资源数据形成一个可集中交换信息的系统,为项目参与建设的各个单位提供一个开放、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环境[1]。目前的现场管理中大量需要沟通的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进度管理、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中,资源类信息管理主要存在于劳动力管理、材料供应以及机械设备供应管理等。进度管理、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建设面广,无法实时细致地根据现场状况进行沟通协调、发出正確指令,以及无法因为某项问题出现及时让所有人员能够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而新的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实时控制及时交流,从基础文件管理、事件管理及资源管理形成一个协调的发展局面。

3.1 互联网文件管理系统

新文件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给予项目参建各方最详实的基础资料。系统地对各方的组织信息、行政许可、政府部门意见、项目纪要以及各种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或者根据技术节点要求存在的图片、照片、报告或影像等资料进行存储,让整个项目形成的数据库对参建的各方进行开放,并在权限上进行设定。这样整个项目的基础数据工作得到保证,可以便捷的随时了解现场的施工及做法需求,及时提供技术资料,保障各配合单位能够顺利进行衔接,减少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

3.2 互联网事件管理系统

建设过程中从项目策划开始一直到项目投入使用,诸多的参建单位均在不同的时间参与到项目建设的管理中。各参建单位之间受制于风险因素的制约,配合的方式基本处于一个低效率沟通协作上,甚至单位合作之间对信息本身的真实性也有所怀疑,因此在合作时效率低下。利用新型的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进行事件管理,实现全过程信息共享机制,也就是在事件发生的时刻开始,用原始的影像、数据、文字等记录下该时间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信息。以真实的详实的资料来削减参建各方在诚信风险上的顾虑,实现信息痕迹管理,有效满足信息横向管理的需要。同时,根据事件管理的方式,使整个信息传递跨越管理层级,使得整个信息管理组织形态扁平化,让事件客观地在每一个管理层级中传递,提高纵向管理的有效性。

3.3 互联网资源管理系统

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资源管理包含的资源主要是劳动力资源、机械设备资源、材料供应资源等。新互联网管理技术,采用实时信息传递及数据库共享等方式将工程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各项资源的使用及消耗情况,供应商及厂家的生产能力情况等进行处理。同时该技术可对照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自动形成相关报表,对项目投资及进度管理进行实时比对及纠偏调整,提高项目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因资源供应问题出现的停工及窝工等损失,使资源的提供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准。endprint

4 基于互联网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管理中的意义

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是一次巨大的信息革命,正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整个建设项目的管理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1 有效降低项目的成本

采用互联网技术后,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可以有效实现使用方与设计方的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能够实时连接参建各方,有效减少方案设计阶段的失误及不匹配等现象,提高决策的质量,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后续变更等情况的发生[2]。另外,审计部门的提前介入,可以使跟踪审计的所有原始资料更加完善,做到更有效地对项目整体结算造价的计算。从全局管理上可以明显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有效降低项目的总体成本。

4.2 有效提高项目质量

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通过事件管理及资源管理等多种信息管理渠道的开展,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为所有参与建设的单位知悉。改变原先仅依靠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可以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设计、施工、监理、甲方、审计等多部门的联合实时控制。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整个项目的进展及控制并不需要所有人员到场就能了解,对于项目的建设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增加了管理的人数,且有利于各个专业的非现场人员了解整个现场的实际情况,可以针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控制,有利于整体项目建设的质量提高。

4.3 有效缩短项目工期

互联网技术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资料、事件、资源的整体融合,有效缩短管理组织内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的层级。整个项目管理可实现组织的扁平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有效缩短工期,也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互联网化,减少信息拖延或资源购置不及时等情况的出现,减少因决策失误所造成的事件延迟,也减少了由于个体失误造成的项目工期拖延。

4.4 有效减少安全风险

安全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安全风险的管控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实施阶段,采用互联网技术后,特别是将整个现场的情况进行数字存储,一是可以减少项目实施人员的侥幸意识,整个项目部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二是可以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部位如实公布在所有参建方的视线中,可以及时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对实施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叫停,采用这种多方监管的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斷取得突破。建筑业依托互联网新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建筑工程管理迈向一个新台阶,通过对项目资料、项目事件及项目资源的实时有效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在工程的质量、投资及安全等工程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武江涛. 浅谈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J]. 山西科技, 2012(3):61-62.

【2】张启志. 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探讨[J]. 电子测试, 2016(4):76-77.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互联网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