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跟时代步伐渔船装备供给愈行愈稳

2018-02-06王进

船舶经济贸易 2018年1期
关键词:远洋渔业船型渔船

本刊记者 王进

把握政策规划密集出台机遇,在渔船装备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产品不断向绿色发展。

刚刚过去的2017年,渔船装备供给在经过多年的降温后逐步走向理性、规范,服务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之路越来越清晰。政策调整、技术创新及需求变化,给2017年的渔船装备市场留下了鲜明的印记。这其中许多值得回味的事件,必将对渔船装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渔船装备供给的未来也一定会被演绎得更加丰富多彩。

政策规划聚焦发展质量

实现有质量的渔业转型升级发展,是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的当务之急。2017年,与渔船装备供给有关的政策规划密集出台,为渔船装备制造行业找准自己的位置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

2017年年初公布的《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就是渔业发展的一份重要规划。其中最有分量的莫过于渔船投入和渔获物产出的两个控制目标。一方面,到2020年,全国将压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2万艘、功率150万千瓦,除淘汰旧船再建造和更新改造外,不新造、进口在我国管辖水域生产的渔船。另一方面,国内海洋捕捞实行负增长政策,到2020年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要减少到1000万吨以内,与2015年相比减少309万吨以上。

在远洋渔业方面,农业部发布的《“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远洋渔船总数稳定在3000艘以内,远洋渔业企业数量在2016年基础上保持“零增长”。这为适当调整远洋渔业发展节奏划定了两条重要的“红线”。在这一目标下,我国远洋渔船数量基本没有增长空间。

不过,渔船更新改造仍然在这些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保障我国渔船标准化更新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农业部于今年2月份印发了《渔船标准船型评价方法(试行)》。截至2017年底,沿海各地都已基本制定并发布了评价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标准船型评价结果(标准船型目录)进行了公示。

与此同时,渔船管理相关工作的改革也明显提速。2017年,部分渔船法定检验规则经农业部批准公布实施,还有一些建造规范经过两年施行后也进行了修改。以市场资源为支撑、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方式的“检管分离”监督管理机制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渔船检验市场化的大幕已经拉开。

技术创新打造高端装备

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后渔业发展的主线,高端渔船建造、专用设备本土化和适应渔业新业态的新技术将是未来渔业装备发展的热点。一年来,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渔船装备研发和应用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2017年,中国第一艘南极磷虾船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这种高端渔船需要在南极海域进行高效捕捞、流水线加工、包装处理,满足CCAMLR及IMO对南极水域的特殊环保要求。由于研发建造门槛高、设备配套难点多,南极磷虾船一直被认为是建造难度比普通商船高很多的船型,单船造价可达10亿元人民币以上。将其图纸变为现实,将是中国渔船设计和建造水平的一次重大突破,对促进高端渔船和配套设备的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1200吨美式金枪鱼围网船交船

渔船新能源技术也有了新的进展。大连相关企业和院校共同研制的6.6米纯电动玻璃钢养殖渔船通过试验验证,达到试点应用建造推广要求。天津大学项目组和淄柴动力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甲醇燃料柴油机的台架试验,分析甲醇在渔船上应用的技术可行性。数据监测表明,甲醇部分替代柴油后,主机功率保持不变而油耗有所减少。

去年6月,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总承包的挪威海上渔场项目顺利交付。这种智能渔场直径110米,总高69米,空船重量7693吨,可抗12级台风,使用年限25年,设计工作配员7人,一次可实现养鱼量150万条,是集挪威先进养殖技术、现代化环保养殖理念和世界顶端海工设计于一身的全球首例研发项目。

助推渔业转型升级,需要补齐渔业辅助船的短板。2017年,一批远洋渔业运输船相继建成,如我国首艘超低温金枪鱼冷藏运输船“平太荣冷1”、载重量超过8000吨的“金洲”号远洋渔业运输船。这种船型总长一般在60—165米之间,对航速、安全、适航,转运等性能要求较高。关键的货舱制冷系统不仅功率大,而且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此外,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建设驶上了“快车道”。2017年,在国内首艘3000吨级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建成并投入使用前,多艘300吨级渔业资源调查船已相继交付。

多元融合拓展市场空间

渔业生产越来越强调走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要求渔船装备供给顺应需求变化,向绿色发展“主战场”进发。2017年,渔船装备供给的格局已悄然发生改变。很多船企施展专长,开辟新路,在渔业领域把握住了机会。

渔船更新改造力度加大是最大亮点。去年12月,广东一家船企建造的9艘62.8米钢制拖网远洋渔船顺利交付。尽管从未建造渔船,这家船企主动顺应渔船升级换代的趋势,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争取订单,在建造周期非常紧的情况下,确保了这批渔船按期保质交付。瞄准更新改造形成的稳定需求,许多拥有多年渔船业务经验的船企更是进一步巩固了品牌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渔船装备迎来了更多走出国门的机会。4艘总值约2800万元的渔船从浙江出口至非洲几内亚比绍,两艘由福建船企建造的金枪鱼钓鱼船交付至斯里兰卡,显示了相关船企打开全球视野、培育开放发展能力的决心。只要符合产业政策和要求,对外输出装备、技术和标准都能成为国际渔业合作的重要内容。

在钢制渔船之外,玻璃钢渔船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17年9月,39米玻璃钢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隆兴801”在大连下水。其实,中小型玻璃钢渔船的建造已经在很多沿海地区启动。无论是管理层面还是技术层面,玻璃钢渔船的产业化都获得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条件。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渔业新业态、新模式中的装备开始得到应用。一年来,我国第一艘养殖工船“鲁岚渔养61699”在日照港起航,开始进行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牧场平台订单不断,山东省已有多座海洋牧场平台投入使用;在第十届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上,高中低档各类休闲渔船数量比往届明显增多。船企在助推现代渔业建设中将拥有更广阔的舞台。 ★

66米远洋灯光围网渔船

猜你喜欢

远洋渔业船型渔船
我国远洋渔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千舟竞发
中国船级社颁发首张《远洋渔业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证明》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南海灯光围网渔船改装设计
汪洋:转变远洋渔业发展方式 努力建设远洋渔业强国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船船型
——福船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船船型—广船
Anti-ageing effects of a new Dimethylaminoethanol-based formulation on DGalactose induced skin ageing model of rat